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第七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在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华研)与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及文学院联合主办,并获得成大研究发展处及“台湾学”计划支持。
自2012年以来,华研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研讨会,汇聚全球学者探讨马来西亚华人及海外华人社会的相关议题。今年大会以“21世纪新时代变局下的华人社会:回顾与展望”为主题,聚焦中美竞争、全球多极化、科技发展与社会变迁等重大课题。来自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日本、越南、中国、香港等地的五十余名学者共聚一堂,交流思想与研究成果。
大会邀请成大副校长陈玉女、华研董事主席姚迪刚、文学院院长陈文松、人社中心副主任黄恩宇及中文系代理主任严玮泓担任开幕式嘉宾。姚迪刚主席致辞时,感谢各主办与协办单位多年推动学术合作,并回顾成大与华研自2019年以来的交流历程。他指出,学术研究必须与时代共进,而华研近年来积极推动学术出版数字化,与多家平台
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
开幕式后,由日本汉学家大木康教授担任首场主题演讲人,讲题为《中国和日本的隐逸与文学》。他从中日文学传统出发,探讨“隐逸”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政治意涵。第二天的主题演讲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柯群英教授主讲,题为《祭祖在东南亚人与中国宇宙里:协同文化盆地的形成》,强调“华人文化并非单一中心,而是跨地域协作的
产物”。两场演讲均在YouTube同步直播。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设十五个场次、五十二位发表人,涵盖教育、语言、文学、宗教、历史、传媒、政治与移民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华人研究的多元与深度。
十五个场次主题包括:
-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社会文化
- 新闻传播与媒介研究
- 华人历史、档案与社群的交织
- 身份认同与社会介入
- 语言、文化与国族认同
- 文学生产与叙事建构
- 华人说、写、唱的“在民间”
- 亚洲华文剧场的交流及碰撞
- 跨域华人社群与文化实践
- 宗教与伦理研究的当代视域
- 东亚区域华侨华人与日本的再考察
- 跨文化视域下的民间信仰
- 冷战文化与国际交流
- 政治运动与社会参与
- 移民论述与社群建构
活动开放公众入场听讲,包括发表人在内,两天共有近百名人员参与会议。
闭幕前的综合座谈由严玮泓主任主持,邀请张运华博士、柯群英教授、陈文松院长及詹缘端主任共同回顾大会成果,并讨论未来研究方向。座谈中提及华研正在筹划建立“华人研究AI资料系统”,以提升资料整理与知识共享效率。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本届大会的跨国视角与议题交叉,展示了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潜力。
此次双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强化了马来西亚与台湾学术界的合作,也为华人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华研上下感谢各造共同促成本次研讨会,并期待两年后再聚,共续学术交流的新篇章。
大会完整议程及主题演讲影片可在双年会官方网站浏览:https://cmcs.my/agenda.html
同时,敬请留意预计于明年出版的《第七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国际双年会论文集》,届时将辑录本届研讨会的精选论文,呈现最新的华人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