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华社

一场让你不再Pantang的文学写生 吉隆坡福建义山活化计划展开

吉隆坡福建义山,这片承载族群记忆的墓土,在2025年10月19日因文学而再度活了起来。由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与吉隆坡福建义山联合主办的“一场让你不再Pantang的文学写生”,在艳阳中的义山正式启动。

借用“美术写生”的概念,主办方邀请青年文学创作者梁馨元与陈宏量与学生走入义山,将墓园视为文学现场,通过观察、记录与即时创作,以文字回应地方记忆与文化遗产,让文学成为活化义山的新可能。

活动合照,第一排左起:本会董事李碧雲、苏爱然、主讲人梁馨元、陈宏量、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系主任白伟权副教授、本会名誉会长兼署理会长林忠强博士、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伍燕翎教授、本会副会长李萍、董事姚丽芳、潘友来、王君秀、李雪燕 ,第二排右二:本会董事杨柳珠(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导览义山幽径  搜集创作素材

活动当天,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系主任白伟权助理教授还安排了义山导览环节。在其带领下,参与者沿着碑林小径缓步而行,义山化为“现场博物馆”,展露族群历史与城市变迁。当义山不再被视为幽瞑之地,它便能成为城市与教育的一部分,而非被遗忘的过去。

在导览过程中,白伟权助理教授引导学员从自然地理、人文变迁出发,细读墓碑背后的社会文化线索。(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在导览过程中,白伟权助理教授引导学员从自然地理、人文变迁出发,细读墓碑背后的社会文化线索。他指出,福建墓碑的造型特征中,部分融合了客家墓的元素,反映了早期族群互动的结果。白伟权也介绍墓碑的材质与雕工,尤其以泉州花岗岩为代表,因杂质少而表面光滑,雕刻技艺精细,浮雕线条优雅。他展示一座建于民国七年的墓碑,规模雄伟、雕工精致,印证了墓主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白伟权助理教授(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词条、文学、讲座——活化义山三大方向

“文学采风”活动是“吉隆坡福建义山活化计划”中的第二个子项目。该计划由吉隆坡福建义山策划推动,旨在通过文化、学术与公众教育的方式,让义山在守护祖先记忆之余,也成为城市文化再生与公共思考的新空间。

整个活化计划分为三大方向:

  1. 人物与词条撰写——整理与义山相关的重要人物、生平事迹、民俗文化与历史词条,建立义山的文化数据库。
  2. 文学采风——以义山为创作现场,将“地方—记忆—身份”作为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核心议题。
  3. “中文大讲堂”系列讲座——举办专题讲座与公众教育活动,探讨“义山与生命礼俗”“华人义山的历史价值”等主题。

启动仪式上,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伍燕翎教授指出,福建义山在保存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展现了极具前瞻性的文化视野。

启动仪式上,新纪元大学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院院长伍燕翎教授指出,福建义山在保存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展现了极具前瞻性的文化视野。(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它不仅保存祖先的记忆,也通过系统性的活化计划,让义山成为公众与历史、与文化重新对话的空间。文学采风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见证我们与这片土地之间的深层连接。”她在致词中提到,“文学采风”的概念可追溯至古代《诗经》的“采诗”传统。

伍燕翎教授指出,文学采风有两大核心要素。其一,是“临在感”——必须亲身置身现场,感受风土气息与生活脉动,并将文学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相互连结。因此,这次活动特别邀请华人义山研究专家白伟权教授带领讲解,让参与者从文化与历史的脉络中,理解土地的深层意义。

其二,是“文学写生”——重视采风当天的即时感受与心灵体验。写作者需以“想象”为桥梁,将所见所闻付诸于文字,把现场的温度、声音与光影转化为个人的文学表达。伍燕翎强调,唯有在感知与想象之间往返,文学采风才能真正扎根于土地,写出自己的河山风光。

文学讲座:从田野到书写的思考

活动的另一亮点,是两场由青年马华作家主讲的文学讲座,旨在提供参与者现场创作的思路。

梁馨元分享从事文学田野调查的经验,讲解如何通过现场观察,结合文学态度,让创作在个体情感与集体忧患之间位移与转换。她以《芥子见须弥——田野观察的可能》为题,将文学书写“可视化”,在微小中看见宏大世界的道理,并将其拆解成写作的路径。

两场讲座分别以田野与文学切入,从不同方向探讨“生死”“地方”与“书写”的关系。青年作家陈宏量主讲《执笔于生死罅隙——浅谈生死书写》,探讨文学中“生与死的张力”。他以自身创作为引,分析词语与意象间的对立如何形成情绪的拉扯,展示“冷静笔触下的暴烈生死”。书写死亡即是凝视生命,陈宏量分析珂拉琪的《葬予规路火烌犹在》、许裕全《菩萨难写》等,从母亲离世、社会运动殉难到个人哀悼,呈现生死的多重叙述维度。

【结语】

五感教育,从义山写生出发。雪隆福建会馆名誉会长兼署理会长林忠强博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会馆多年来持续推动“义山活化计划”,期望让吉隆坡福建义山不仅是族人安息的场所,更成为一座传承记忆、延续文化的精神地标。

未来,吉隆坡福建义山计划继续推动一系列文化与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出版与艺术展览,让“活化”不仅停留在保存层面,更成为激发公众思考与参与的文化运动。

发布业务配合文章或资讯可电邮editor@theinterview.asia或电联011-26670914洽询。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