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商讯

从虚拟数字人到人形机器人:揭秘AiMOGA机器人的诞生之路

在2025年3月18日OMODA&JAECOO母公司奇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一位身着银灰色机甲制服、语调柔和自然的人形机器人,自如穿梭在展厅中,为来宾讲解车型配置,递送饮品,协助试驾预约,展现出高亲和力的服务能力。这段视频演示画面,引发了现场嘉宾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它的名字是AiMOGA墨甲机器人,由OMODA&JAECOO母公司奇瑞与AiMOGA团队联合打造,是品牌智能化生态中的首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目前已正式进驻马来西亚吉隆坡OMODA C5 JOYSTAR 4S店,以“智能销售顾问”身份完成海外首秀,也成为OMODA&JAECOO母公司奇瑞“智能制造”迈向“智能服务”的代表符号。

OMDOA&JAECOO母公司奇瑞智能之夜发布会。(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从“屏幕里的虚拟形象”到“展厅里的真实个体”,墨甲机器人走过了一条从虚拟到现实的科技进化之路。

数字人Mornine:虚拟世界中的品牌符号

时间回到OMODA C5面世初期,团队希望打造一个能与Z世代共鸣的数字角色,借助元宇宙与虚拟人概念拉近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经过反复角色设定与建模优化,虚拟数字人Mornine(墨茵)应运而生——她活跃在宣传动画、品牌直播等多个平台,逐步成为用户熟悉的“智能面孔”。

但OMODA&JAECOO母公司奇瑞的探索并未止步于屏幕交互。他们提出一个更大胆的命题:“为何不让Mornine真正‘走出来’?”这一灵感,成为墨甲机器人项目的起点。

墨茵参演OMODA C5宣传片。(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从车机算法到人形智体:技术跃迁的共通语言

随着AI大模型和端到端算法的突破,智能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的边界正在快速融合。OMODA&JAECOO母公司奇瑞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电控底盘等核心模块上的技术积累,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理解—决策—执行”能力提供了技术迁移的原生土壤。

在感知层,墨甲机器人搭载端侧多模态感知模型,融合图像、语音等多元输入,精准识别用户语言、动作与展厅环境;在执行层,借助仿生运动结构与车规级硬件,墨甲支持直立行走、柔性手部操作,并已实现“多机调度”,可与其他机器人协同完成导览、接待等复合任务。在决策层,结合Deepseek大模型,墨甲具备自然语义理解与个性化响应生成能力。

2024年10月,Mornine在OMODA&JAECOO全球用户大会。(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此外,OMODA&JAECOO母公司奇瑞原有的整车供应链、制造体系与测试能力,为机器人研发提供了坚实的产业赋能与体系支撑,使墨甲机器人得以从研发端迅速走向商业端,为未来多场景落地奠定基础。

2023年,墨甲机器人完成首轮研发测试,年底实现首台样机下线。2024年初,亮相OMODA&JAECO全球经销商大会,具备直立行走、语音对话、手部动作等基本能力,并能进行连续人机对话互动。

AiMOGA的logo手绘草图。(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同年10月,在OMODA&JAECO全球用户大会上,墨甲机器人展示“绕车讲解”、“构建语义地图”、“自主导航”等核心功能;11月,在国家技能大赛中,通过群控系统的精准调度,实现机器人“送水”服务,展现了其在复杂任务下的体系化调度能力。2025年,墨甲机器人正式落地吉隆坡4S店,进入商业服务场景,完成从“实验样机”到“上岗员工”的跃迁。

品牌命名:融合东方智慧与未来科技

“墨甲”机器人的命名承载了文化底蕴与科技理想的交汇。“墨”致敬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象征思辨精神与精密工艺;“甲”意指盔甲,代表机甲科技的实体化表达。英文名AiMOGA融合AI(人工智能)与MOGA(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多目标遗传算法),既是技术理念的缩写,也对应中文音译,展现品牌的全球化语境和技术底座。

AiMOGA官方标准Logo。(图片来源:相关单位)

在即将到来的2025上海车展,墨甲机器人也将亮相OMODA&JAECOO展台,与OMODA&JAECOO全新新能源车型OMODA C7 SHS、JAECOO J5 BEV和2025款全新OMODA C5进行互动,在现场为观众讲解OMODA&JAECOO最新混动技术——SHS。未来,墨甲机器人还将拓展至商超、展会、影院、政务大厅等人机交互密集场景,甚至进入家庭、教育、养老等更具温度的陪伴型场所,持续进化语言理解、多模态生成与灵巧手操作等能力。随着更多场景的开放与技术能力的跃升,墨甲机器人将与全球用户共同探索“AI在身边”的无限可能,真正从品牌IP走向日常生活中的可信伙伴。

发布业务配合文章或资讯可电邮editor@theinterview.asia或电联011-26670914洽询。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0 / 5. 评分人数: 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编辑部

editor@theinterview.asia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