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影视协会迎来成立12周年,适逢年度盛会《2025年新春聚会暨2024年度杰出电影人颁奖典礼》。本次活动特别颁发三项殊荣,以表彰2024年在影视行业台前幕后的杰出贡献者。获奖者分别为:
- 杰出电视人奖:钟文逸(Chong Boon Yee)
- 杰出演员奖:苏珊·兰克斯特(Susan Lankester)
- 杰出电影人奖:拿督林文祥(Datuk Steven Lim)
钟文逸:影像叙事的匠人
钟文逸,导演、摄影师兼制作人,于2001年投身影视行业,擅长电视节目、纪录片、短片及体育赛事的影像制作。他于2016年创立地球影业(Earth Pictures),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影视作品。
拥有超过25年经验,他曾担任多部电视节目与纪录片的摄影指导,并执导广受欢迎的纪录片,如《回味大马》第一、二季及《新村之后》第一、二季,皆创下八度空间高收视纪录。

2024年,他凭《回味大马》第二季荣获2024斯里安卡沙广播影视奖最佳纪录片奖,《新村之后》第二季摘得亚洲影艺创意大奖马来西亚区最佳生活时尚节目奖。此外,其作品《寻味芙蓉》与《大山脚-大士爷》分别夺得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纪录片组金奖及银奖。
他不仅活跃于综艺与资讯娱乐节目的制作,同时也长期投入影视教育。曾在多所高校担任影视讲师,并受邀成为韩江传媒大学学院大众传播系的课程顾问,致力于为业界培育新生代人才。对他而言,影视不仅是一门创作,人才的培养更是推动马来西亚影视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苏珊·兰克斯特:四十载光影传奇
马来西亚资深演员兼剧场表演者苏珊·兰克斯特,自1983年参演奥斯曼·哈夫沙姆(Othman Hafsham)执导的电影《机械师》(Mekanik)正式踏入影坛,凭借精湛演技迅速崭露头角,并获得第4届马来西亚电影节最佳女配角提名。
此外,她于1994年主演《Femina》,饰演主编安妮塔(Anita),该电影让她荣获马来西亚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进一步巩固了在业界的地位。2015年,她主演的电影《Redha》深刻探讨自闭症议题,不仅赢得高度评价,也引发广泛社会讨论。此外,她曾制作并主演独立电影《Take Me To Dinner》(2014),并监制女性主题短片三部曲,展现对女性创作的支持。

2024年,她凭借电影《雨城》(Rain Town)斩获第33届马来西亚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并荣获2024年亚洲影艺创意大奖最佳女主角奖。《雨城》透过母子间深厚情感,展现复杂的心理层次,苏珊的表演备受肯定。此外,她亦入围2024吉隆坡影评人协会颁奖礼最佳女主角奖。
除了在演艺事业上的耕耘,她也曾担任媒体公司Vuclip Malaysia(VIU.com) 的制作顾问,专注于原创在线内容的创作。如今,她依然活跃于影视创作领域,并期待未来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制作首部长片。
拿督林文祥:从版权代理到影视制作推手
自1999年投身版权代理行业以来,拿督林文祥见证并深度参与了马来西亚影视产业的发展。他创立多媒体娱乐有限公司,担任集团董事经理,成功取得香港无线电视(TVBI)等国际知名影视公司的版权总代理权,每年为本地免费及付费电视台提供约4000小时优质节目内容,成为行业重要推手。
早在多年前,他已前瞻性布局影视制作,推动行业转型。2011年,他与ASTRO合作投资电影《一路有你》,票房突破1700万令吉;2016年,他联合制作电影《OLA BOLA》,该片票房达1650万令吉,并成为当年口碑最佳的本地电影之一。这些成功作品标志着他正式进军电影制作领域。

自2018年以来,他进一步拓展影视制作版图,至今已出品约15部电影、两部电视剧、四部电视电影,涉足电视、音乐节目、贺岁专辑制作,并成功举办多场演唱会。尤其是去年上映的电影《Takluk: Lahad Datu》,创下2700万令吉票房佳绩,成为马来西亚电影新标杆。此外,他也出品了两部突破3200万令吉票房的马来西亚军事电影——《Air Force The Movie: Selagi Bernyawa》和《Paskal: The Movie》,进一步巩固了本地动作电影市场的影响力。
除了电影,拿督林文祥在电视剧领域也取得了卓越成绩。2024年,他出品的中文电视剧《名门》创下了本年度最高收视率,成为马来西亚中文电视圈的现象级作品,展现了本地中文剧集的市场潜力。
他亦积极带领华人影视工作者跨足马来西亚电影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本地影视产业的跨文化合作与发展。五年来,他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已超过3000个,累积至今更是数以万计,彰显他对本地影视业的卓越贡献。
郑雄城:推动马来西亚电影走向世界
在活动上,主席郑雄城向来宾们详细汇报了协会过去两年的“成绩单”,政绩之多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他强调,协会始终秉持着三大宗旨:整合资源与平台、支持及推广影视精英人才、拓展国际合作项目。而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成功将马来西亚电影推向海外,让世界看见本地影视人的努力与成果。
协会始终坚持“导入与输出”的理念,促进马来西亚与世界各国影视人的交流,同时也积极回馈本地影视工作者。过去两年间,协会举办了无数活动、课程与分享会,为行业提供学习与成长的平台,共同推动本地影视生态的蓬勃发展。

此外,协会已与多个海外政府及影视机构签署多项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影视交流。去年9月,第二届中国电影节圆满落幕,而今年也将迎来好消息——协会计划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等官方单位再度携手,于9月举办第三届中国电影节。同时,协会也将在下半年推荐马来西亚作品参展第12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他也在现场呼吁,有意参展的创作者可随时与协会联系。
展望2025年,协会将重点推动多个专业课程,包括文学读写课程、人工智能行销课程、剪辑课程等,并持续向全球推广马来西亚优秀作品。郑雄城相信,当我们把种子撒向世界的土地,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他期待本地作品能够“遍地开花,桃花朵朵开”,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马来西亚华语电影崛起——值得引以为豪的时刻
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在致辞时表示,协会在过去两年举办了无数活动,并成功将马来西亚电影推向国际舞台。她特别感谢协会的七位委员,感激他们为行业所付出的心力与努力,并祝愿协会即将举行的委员改选一切顺利。
她幽默地提到,尽管农历新年已过,但马来西亚的文化特色之一,便是每逢佳节,全民都会热烈庆祝长达一个月。而回顾过去一年马来西亚华人影视业的表现,确实有许多值得欢庆的理由。尤其是2025年的贺岁档,本地华语贺岁电影的数量创下历史新高,且整体票房表现亮眼。其中,《关你茶室》票房突破1200万令吉,《半斤百两》亦接近1000万令吉。

在今年,本地华语贺岁电影的总票房已突破2400万令吉,这无疑是值得引以为傲的成绩。从票房数据来看,本地贺岁电影甚至超越了一些来自中国的大制作。尽管在制作成本上难以与中国电影相比,但能取得如此佳绩,足以让马来西亚电影人感到自豪。
此外,她也谈及其他华语市场的电影表现,并指出相较之下,马来西亚的票房持续增长,而其他地区却仍处于低迷状态。香港电影市场方面,今年尚未有任何一部电影突破1000万港元,而在2019年疫情前,香港本地贺岁电影的总票房曾高达7500万港元,但今年整体票房仅约3000万港元,明显呈下滑趋势。台湾市场更显低迷,据悉,今年是台湾近15年来首次未有本土贺岁电影在农历新年档期上映。

她强调,在其他国家尚未完全走出疫情影响之际,马来西亚中文电影已成功恢复至疫情前的巅峰状态,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她期待未来马来西亚影视行业的台前幕后工作者能持续发光发热,同时也期盼更多海外影视团队来马,与本地业界展开跨国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