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艺文

“马来西亚孩子眼中的马来西亚和中华文化”童诗创作比赛11.02圆满落幕

从族群到文化,多元的包容一直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元素之一,马来西亚也是作为东南亚国家里保留着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不仅是华裔子弟,就连友族同胞已有机会学习到华文和中华文化。

为庆祝马中建交五十周年,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联合汉语桥俱乐部(吉隆坡)举办了童诗创作比赛,主题为“马来西亚孩子眼中的马来西亚和中华文化”。该比赛也正式在11月2日(六)于隆雪华堂举办颁奖典礼暨闭幕礼。

从孩子们的眼中看见不一样的中华文化

此次的比赛是一场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教育参赞赵长涛表示,通过孩子们的才华,写下一首首创意的童诗,从他们的眼睛看见中马友谊如何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随着两国友好关系在这半世纪里不断深化,赵长涛相信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创作能力,更能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赵长涛相信童诗创作比赛不仅能提高创作能力,更能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摄影:余坤恬)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务顾问暨吉隆坡汉语桥俱乐部主席戴小华表示,从参赛者充满童真的诗句里,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国土的热爱,小朋友用自身以独特的见解,写下他们眼中的马来西亚和中华文化。同时,这些诗句同样滋润着马中友谊的长青之树。

戴小华表示她能从参赛者充满童真的诗句里,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国土的热爱,(摄影:余坤恬)

为了让师生以及家长们更了解童诗的概念,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潘碧华解释,今年三月份共举办了两场线上童诗创作讲座会,并得到许多同学和家长的热烈反响。而在随后的征稿阶段,他们也收获了来自全马753份参赛作品。

潘碧华解释,今年三月份共举办的两场线上童诗创作讲座会都得到了热烈反响。(摄影:余坤恬)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涉及的参赛者不仅是中小学的华裔生,也同样获得了非华裔子弟的积极参与,让不同族群之间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也鼓励孩子们的多方思考以及多元创作。

用稚嫩的声音 演绎出更“可爱”的马来西亚

此外,颁奖典礼现场还设置了诗歌朗诵环节,并邀请了不同种族的参赛者为大众表演他们的参赛作品,用他们稚嫩的声音,演绎出马来西亚不同的面貌。此外,大会同样邀请了王修捷为现场来宾带来两首诗曲演唱,分别为<苏丹街>以及<昨夜她来>。

谢天(Fernandaze Moses Sia)带来作品《肉骨茶孩子》。(摄影:余坤恬)

张芓晴带来作品《月亮风筝》。(摄影:余坤恬)

本次的比赛设立了不同的奖项,其中包括非华裔组优秀奖(10名)、华裔组佳作奖(20名)、华裔组优秀奖(5名)以及华裔组特优奖(5名)。同时,为鼓励辛劳的指导老师,本次颁奖典礼还设立了最佳指导老师奖(3名)。

非华裔得奖者合照。(摄影:余坤恬)

部分华裔得奖者合照。(摄影:余坤恬)

得奖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非华裔组

优秀奖(10名)

卡苇思丽(Kavishri)、阿丽莎(Alisha Adriana binti Samsudin)、谢天(Fernandaze Moses Sia)、娜丝娃(Nashwa Nisrina bt Syed Nasir)、陈豆豆(Nabil Fahim bin Tajul Hamimi)、陈睿善(Kyrah Lea Limus Tan Ruishan)、李勇淇(Kelly Lucas)、Mary Apriel Amanda binti Abdullah、Muhammad Izz Danial bin Abdullah、邵恩(Shao En a/l Hock Haw)

华裔组

特优奖(5名)

鐘韶泽、邱佳铭、邱雯婷、程文暄、黄乃翔

优秀奖(5名)

卢海棠、谭芮儿、骆玠龙、张芓晴、谢昕妍

佳作奖(20名)

陈艺汇、陈思婧、吴维霖、余正心、潘宇琦、张善尔、邱楷旋、丘菀馨、曾暐堡、陈悦礼、纪欣柔、陆泯伸、胡晨希、许丰驿、郑紫薇、黄柔恬、黄筱潼、郭铱茜、梁咏恩、马竫晰

最佳指导老师奖(3名):廖秀萍(槟城双溪里蒙时中分校)、林欣兰(马六甲文庙侨民小学)、陈矜孜(吉打双溪拉兰中华学校)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3.7 / 5. 评分人数: 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余坤恬

kuntian.er@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实习生,努力把故事写好,也想要写好故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