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可以像动物一样思考,一切是否会变得更美好?
如果人生可以选,你想要当一只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以上的问题就如本书名一样,当哲学家与动物这二分法的选择题,哪个会活得更幸福?尼采和动物有着一种奇特的关系,他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一书中写道:“牛群嚼着草从你身边经过;它们不懂昨日或今日意味着什么,它们日复一日地吃喝拉撒睡,只感受当下的情绪束缚,既不忧伤也不无聊。这对人类来说是难得一见的景象”。虽然尼采自认人比动物还要高等,但他希望自己像牛一样愚昧,省得思考存在,却又同情牛愚昧得无法思考存在。人类与尼采一样,低估了动物的行为,却又默默地羡慕他们的所作所为。
作者贾斯汀·葛雷格(Justin Gregg)是心理学博士,也是研究动物行为专家,作者从动物行为来反思和探讨人类的“智慧”本质,究竟“知”是对自己与世界带来幸福,还是带来困扰?人类的聪明是否会被聪明反误,掉进陷阱而不自知。作者引用尼采对动物的哲学思考为主,以“思考”、“提问”、“谎言”、“死亡”、“道德”、“意识”、“未来”7个章节,讨论在动物行为、人类心理与哲学之间的比较。
人类往往对于自己和任何事物的来龙去脉都问“为什么”,关于提问的思维,书中提出并非所有的动物都以本能反应来逃生,例如穴居草原袋鼠需透过学习才能了解对自己有威胁的生物,并懂得如何逃命。“人类的‘为什么专家思维’给了我们像穴居草原袋鼠这类动物所欠缺的两种认知技能:‘想像力’以及‘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人有因果关系的概念,例如分析和推理,高阶思考的能力。但这些‘为什么’,是否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吗?让世界变好了吗?书中写:“事实上,所有动物,包括我们自己,没问‘为什么’也安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而现在是重新思考它相对重要性的时候了。”还有“因果推理是我们……的一个强大工具,但这不表示它一直都有被正确使用。……它会在没有因果关系的地方,制造存在因果关系的错觉。”
动物理解死亡吗?对于死亡,人类完全预期到死亡的不可避免,动物则无法思考自己死亡是为何。以“死亡‘为例,作者认为人类有心理时间旅行或情景预见能力,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侷限,虽然动物可以用各种方式”认识“到死亡,但因为缺乏预想的能力,无法将生命终结提升到一种死亡智慧。作者感概如果尼采是独角鲸,他就能免于虚无主义的恐惧。也许被思绪牵绊束缚许多事物,人类拥有这个能力究竟是好或坏?
薛之谦《动物世界》的歌词唱道:“假装进化拼命想和动物有差,玩一出高贵优雅,在人们腐烂的欲望下兽性来不及抹杀”,人类的进化所创造的文明与智慧发展带来昌明繁荣为豪,却把自己的欲望也加速向浩劫驶去。本书颠覆我们对“智慧”的认知,带领我们反思,智慧是个双面刃,是天赋也可能是一种负担,唯有保持谦卑心态,善待这个世界,人与世界才能共存,并活得更幸福、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