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大马纪录片《疫情下——活着》7月于谷中城限时放映

由MyCARE人道机构和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携手制作的纪录片《疫情下——活着》于7月14日(星期四)在吉隆坡茨厂街的Warong Old China Cafe召开了记者会,希望以此向大众推广这部以教育为主旨的非营利纪录片。

作为马来西亚制作,与疫情有关的纪录片,这部耗时近两年的《疫情下——活着》整合了疫情下马来西亚的实况,同时也结合了前线人员与家属、贫困社区、外籍客工和难民的整体概况。

这部剧的监制之一,同时也是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主席郑雄城表示,之所以选择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叙说马来西亚的疫情故事,是因为纪录片足够“纪实”。这让他们能够最大程度的贴近事实,并把疫情期间发生的点滴记录了下来。他也认为这部纪录片为马来西亚中文影视协会和MyCARE人道机构搭建了桥梁,让他们能用镜头把MyCARE人道机构正在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MyCARE人道机构会长卡玛鲁扎曼感慨道,政府在2020年3月18日实施行动管制令后,他们收到了许多人的求助,许多人因为疫情失去了生计,因此他们在行管令初期也四处奔波,申请准证并派送物资给需要帮助的人。

他直言,“身为人道机构,我们不能坐着什么也不做,因为那时大家正需要别人的帮助。”

卡玛鲁扎曼认为,这段时间的经历是需要被记录的,而这部纪录片亦可以将疫情转换为学习的机会,让大众了解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他更将这部纪录片形容为“用以克服人生难题的武术表演”。

尤添福(右二)提到,面包品牌7days是带着做慈善的心态赞助这部纪录片的,在疫情期间,7days也赞助了逾10万个面包于前线人员。从左至右为郑雄城、卡玛鲁扎曼、尤添福、赖昌铭。(摄影:魏雁颖)

身为导演的赖昌铭则提到,他在疫情初期就有了想要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的念头,虽然当时并不知道疫情会持续那么长的时间,但彼时的他已经有了“不及时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会很可惜”的想法。

“我不知道这部纪录片会带来什么影响,也许我们之后很快就会忘记(疫情)这件事,但这部纪录片会留下来。”

他感慨道,当初的摄影团队只有四个人——张安翔、赖昌铭、摄影师以及摄影师助理,大家在拍摄的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每拍完一个片段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话虽如此,他也很感激所有给予这部纪录片帮助的人。由于制作团队是以电影的规格来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因此他们的背后其实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在平日受到帮助都会觉得很感谢,而在大家都很困难的时刻,他们依然愿意伸出援手,这真的让我不知道要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激。”

除了纪录片以外,《疫情下——活着》也出版了照片集,里面蒐集了80多张的照片,张安翔透露,这些照片都是由著名的剧照师从纪录片的毛片中选出来的。

《疫情下——活着》的照片集里的照片均取自纪录片的毛片。(图片取自《疫情下——活着》脸书)

“毛片里大概有5万6000多张照片,他选了120张照片给我,然后我再选80张放到照片集里。”

张安翔认为,这场疫情是需要用影像和照片的形式来记载和传播的,不只是为了马来西亚人,而是为了全世界的人。

也许就像监制郑雄城所言,这是许多人的人生中非常糟糕的“一集”,但它需要被记录和铭记。

由于经费和成本等种种原因,《疫情下——活着》仅会于7月20日(星期三)至24日(星期日),连续五天在吉隆坡Midvalley Megamall GSC影院播映,且每日只有一场(晚上7时),有兴趣者可到GSC官网购票。有兴趣购买照片集者,也可到《疫情下——活着》官方脸书Instagram点击购买链接。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魏雁颖

《访问》实习生,愿望是世界和平。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