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些人来说,小时候熟悉的方言,在离家后成了一份难以追忆的乡愁。步入社会后,身边能用方言交流的人反而变少,慢慢地,自己或许也不太会说了。所幸,拿督董仕星在18年前因缘际会加入福州会馆,重新找回这份亲切感。如今身为西马福州十邑社团联谊会总会长的他,在接受访问专访时,娓娓道来在马福州人的历史足迹,也介绍了福州人独有节庆“拗九节”,言词间尽是他对福州人事物抱有的一份情怀。
“我觉得自己更像福州人了。”
询及这些年投入地缘性组织活动,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什么意义,董仕星如是回答。
从事土木工程的董仕星,大约在18年前加入巴生福州会馆。这些年来,应付繁忙的正职业务之余,他也积极参与会馆活动,如今不仅是巴生福州会馆会长,亦是西马福州十邑社团联谊会(简称“西福总会”)总会长。
“我有时候也在思考,自己怎么会越陷越深?我相信,自己对福州人福州事抱有的一份情怀,是唯一的理由、一个支柱,来撑着我走得这么远,让我愿意去承担责任,领导这么多个组织。”
在实兆远出生、长大的董仕星,中学毕业后到巴生谷升学后创业。求学时,校方禁止学生说方言;踏入社会后,除了回乡与家人交谈之外,就没什么机会说福州话。“我太太与孩子也不会说福州话。慢慢地,我觉得自己的福州话越来越差了。”
直到事业有成的不惑之年,遇到会馆领导上门寻求支助,这才开启了他的华团人生。“在活动上,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福州人,听到他们说福州话,感觉特别亲切,所以也很乐意加入他们。”
福州有十邑?简述福州人南来足迹
走进西福总会的会馆,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十面写有地名的旗帜。
董仕星解释,上头写的是福州十邑,即中国旧福州府所管辖的十个县,包括闽清、古田、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屏南、永泰和平潭。虽然,后来古田县与屏南县被划入中国宁德市的管辖范围之内,但对于早期从这些地方远下南洋的祖辈及其后辈而言,福州人仍然是他们的身份认同。
因此可以看到,尤其在东南亚的福州组织与会馆,均视祖籍源自这十个县的人为福州乡亲。“虽然这十个邑的福州话发音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家的语言都能相通。”
据董仕星所知,马来西亚估计约有50万福州人,其中,“西马福州人多来自古田,东马则多数是闽清。”而他自身则是祖籍福州闽侯。
回溯上个世纪,规模较大的福州人南移,多落脚在砂拉越诗巫与霹雳实兆远,并以割胶为生,以致这两个地方分别有“新福州”与“小福州”的称号。
随着时代变迁、人口转移,福州人的踪迹慢慢遍布全马各地,聚落在不同地区的乡亲纷纷组织会馆,相互扶持。1966年,多个会馆领导议决成立一个总会,凝聚全马福州同乡,于是诞生了马来西亚福州社团联合总会(简称“马福总会”)。
在马福旗下,于砂拉越、沙巴和西马三处各设有一个总会,汇聚该地区的福州社团。如今由董仕星领导的“西马福州十邑社团联谊会”,便是西马福州社团总会,于2019年杪成立。
“我们在第一届理事任期期间,已成功招揽西马32个福州会馆加入,这超出我的想象。这样一来,我们办起活动也会更容易。”
积极吸引年轻人 也要兼顾长者福利
想要促成会馆与会馆之间的串联,并非难事。在这个时代,挑战的是世代与世代之间的连结。
摊开巴生福州会馆的会员资料,45岁以下的会员不到12%,45岁至60岁的会员少于38%。换句话说,60岁以上的乐齡人士,占了总会员人数的一半以上。
“所以你看,人家常说会馆是老人院,这句话其实没有夸大,”董仕星毫不讳言地说,“如何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加入会馆,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但他倒也不悲观。因为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要把资讯传达到年轻人眼前,反而变得更加容易,前来询问入会详情的年轻人也变多了。
在董仕星看来,参加会馆对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有利于拓展人脉、增广视野的途径。“在这里,你有机会认识很多前辈,他们不少都是非常成功的商人或企业家,你有机会向他们学习、交流,或许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同时,董仕星也认为,华团组织不应该只顾着吸引年轻人,而罔顾了年长会员的福利。
“在我们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了一个隐忧。既然我们的会员大多是乐齡人士,我们也应该多办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让他们的身心灵都有寄托,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这不能忽略。”
打造首座福州宗祠 让乡亲有个“最终的家”
2021年4月,西福总会在年度大会上通过议决,在仙境古城的“祠堂街”打造巴生谷第一座福州祠堂,让本地福州乡亲离世后能有一个归属。
董仕星透露,当初仙境集团前来寻求合作时,正好是在他的父亲辞世不久。理所当然地,他与家人将父亲遗体送回家乡实兆远处理身后事。在这过程中,他想到,如果将来自己走了,孩子或许不会将他送回实兆远,毕竟他的大半人生都在雪隆一带度过,后辈恐怕也不愿风尘仆仆回乡去祭祖。
“可是在巴生谷地带,福州人并没有一个专属墓园。以前,福州人往生后多葬在中华义山、福建义山,至于像我从外坡过来的,多数都会送回家乡。但来到我们这一辈,子孙可能也不会这样处理了,因为他们不再把我们的故乡视作自己的故乡。
“于是我心想,我们的福州乡亲确实有这样的需求,这也能满足会员的福利。所以,我们决定接下这个计划,建立福州祠堂,让大家有一个最终的家,可以聚集在一起。”
祠堂预计在两年内落成,除了充作骨灰阁,董仕星也打算在里头布置一道历史走廊,展示福州先辈南下的辛酸与成就,让后辈得以缅怀。
“如果我们特地开一个展览馆,呼吁年轻人来了解这些历史,我相信是很难达到成效的。但现在我们不需要特意引导了,因为年轻人每年清明节随家人来祠堂祭拜祖先,他们自然就会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我相信效果会来得更好。”
推广福州人独特节庆——拗九节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华人会馆存在的初衷,除了传承历史之外,终究少不了发扬文化习俗。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福州人有一个独特节庆,是其他籍贯的华人没有的,那就是“拗九节”,也称“孝顺节”。每年农历正月廿九,外嫁的福州女儿会熬煮“拗九粥”,带回娘家孝敬长辈。
董仕星说,他记得小时候曾吃过这种加入红枣、花生、糯米、葡萄干等食材的甜粥,长大后渐渐地把这习俗给忘了,直到后来一名记者向他询问福州新年习俗,他才向母亲考察对证,唤回记忆。
因此,西福总会将来也会积极推广拗九节,宣扬孝道。“孝亲敬老是好的文化,我们不应该忘记。”
若要简单形容福州人的特质,董仕星的回答是:“敢于打拼。”在他看来,福州人往往愿意走到最前去拼搏,敢为人所不敢为,也因此造就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这样的精神,或许也贯彻在董仕星的身上。在华人社团影响力逐渐式微的年代,询及领导会馆的困难与挑战,他反倒微笑表示,只要有心,就不困难了。
“其实,说困难也不困难,要看自己有没有心为同乡服务。只要我们有那份心,那份情,我相信一切就会容易很多。”
你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