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简朴生活踏实服务 马林总会长林钦荣的三十余年如一日

赞助 Sponsored by  
“年轻人也好,老宗亲也好,全马大大小小的林氏宗亲会成员都认识拿督林钦荣,如果你不认识呢,真的是要‘敲头’了。”——现任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总会长林钦荣,在旁人眼中是一个如此备受敬重的领袖。然而,如此厚重的头衔罩在他身上,却不见任何荣誉与虚名镀刻的印痕。纵使在商场与华团世界里均有成就,可他依然选择待在丹绒士拔这个小渔村,过着他的小日子。相处半天下来,关于自己的功绩,他说得不多。或许他在人们心中建立的好名声,无不基于实际的行动与付出。

“拿督林钦荣为林氏宗亲会服务很久了,全马大大小小的属会成员都认识他,如果你不认识呢,真的是要‘敲头’了。”

丹绒士拔林氏宗祠总务林和富一边把拳头伸过来作势要敲我的头,一边笑着介绍他跟随多年的会长是个怎样的人物。

“年轻人也好,老宗亲也好,大家都认识他。因为这么多年来,马林总旗下75个属会但凡举办会庆,他都会北上南下,出钱出力,亲力亲为,很热心,所以大家都很尊重他。即使到了这把年纪,他还是将精神贡献给林氏宗祠,我真的很佩服他。”

86岁的林钦荣,左耳戴着助听器,双脚走起路来也不完全平稳,但无碍他自如来去,一大清早就等在丹绒士拔林氏宗祠,笑容和蔼地迎接《访问》团队的到来。

林钦荣是在1988年加入丹绒士拔林氏宗祠,两年后成为会长,由此晋入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踏踏实实服务三十余年,并在2021年担任马林总总会长。如此厚重的头衔罩在他身上,却不见任何荣誉与虚名镀刻的印痕。

这位在全马林氏宗亲口中备受敬重的领袖,实则过着一个极其简朴的生活。

丹绒士拔林氏宗祠主席拿督林钦荣,同时也是现任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会长,今年86岁。(摄影:李淑仪)

走过动荡时代,见证丹绒士拔新村诞生

出任马林总总会长,必然得要为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会务四处奔波,加上自己所创办的棕油工厂远在巴生,纵使儿子多番劝说他搬到市区去,减少舟车劳顿之苦,可林钦荣的生活重心始终不曾真正离开过丹绒士拔(Tanjong Sepat)这个小渔村。

生于峇都港(Batu Laut)的他,走过动荡时代,见证过英军撤离、日兵侵略,也见证了丹绒士拔新村的诞生。

1950年,英殖民政府颁布紧急法令,将散居在郊区的华人集中迁移。小小年纪的林钦荣也在大时代的变幻下,跟随家人从峇都港搬到一块荒凉芭地,重新扎根于后来名为“丹绒士拔”的新村。

“以前,当我们迁移过来的时候,丹绒士拔到处围着篱笆,外面有警察在查,白天要出来做工,粮食什么都不能够带,怕我们拿去给共产党。到了晚上还戒严,8点就不能出来了。1957年申请独立啊,我们都有组队到芭里喊,叫共产党出来投降。”

时局稳定后,十来岁的他与兄弟割过胶,再因应市场趋势改种粽油,后来成立自己的粽油厂,除了收割粽油,也将原材料加工成制成品。来到今天,他早已将生意交给孩子打理,每周只往返巴生两三次到办事处晃晃。

“儿子有叫我搬到巴生,但我觉得不方便,我在丹绒士拔,要喝咖啡、吃饭都很方便,走出门就是了,老朋友也在这里,习惯了。而且,这里风景也比较好。”

林钦荣加入宗亲会已有三十多年,即便上了年纪也依然热衷与参与社团活动。“我们林氏一家亲,宗亲们都很热情。现在我到处去都会遇到我的宗亲,大家很团结,所以我就参加了几十年。“(摄影:李淑仪)

因此,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待在这个位于雪兰莪南部的小渔村,重复着轨迹相同的日子。

天天到宗祠上香求心安

每天早上,练完外丹功,与老友享用早餐后,若无其他行程,林钦荣都会到丹绒士拔林氏宗祠上香,求个心安。

这座丹绒士拔林氏宗祠已有106年历史,最初建于峇都港,同样也是在1950年代,与活在动荡时代的人们一同迁移到丹绒士拔。“本来这里只是一间板屋,1966年才开始建庙。”祠堂里供奉着林氏先祖比干公,每年也会举办联欢宴会庆祝比干公千秋宝诞。

“我们也会到中国河南省卫辉市的比干庙寻根祭祖。我去过六次,三天两夜的行程,现场聚集了几千名世界各地的林氏宗亲,场面很浩大。”

即使行动不如以往方便,林钦荣依然热衷参与宗亲会大大小小的活动,一再奔走也不言累,多次问及原因,说来说去,终究不过是因为宗亲之间的深厚情谊,让他内心感到富足温暖。

“我们林氏一家亲,宗亲们都很热情。现在我去到哪里都会遇到我的宗亲,大家很团结,所以我就参加了几十年。我们做人最重要是有人要跟我们亲切一点,这样就好咯。”

年轻成家后,原本一生都在为事业打拼,驰骋商场。直到51岁那年,林氏宗亲找上门,他才答应对方请求,出任丹绒士拔林氏宗祠主席一职。自此,其他丹绒士拔大大小小的庙宇和社团的理事名单,都可瞥见他的名字。日子一久,他也就成了宗亲与村民口中那个凡事亲力亲为、非常热心的拿督林钦荣。

相处半天下来,关于自己的功绩和成就,林钦荣其实说得不多。或许他在人们心中建立的好名声,无不基于实际的行动与付出。

就像每天到宗祠上香这件小事,不知不觉他也坚持了三十多年。

“来这里拜拜,最重要保平安,让祖先保佑我们一切顺利。”

“九龙堂”是林氏堂号之一。林钦荣都会流连到丹绒士拔林氏宗祠上香,求个心安。(摄影:李淑仪)

打造林氏大祠堂 成立企业家协会

向祖先与神明拜拜、烧香的简单动作,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日常。微观来看,它让一个人寻获心灵上的慰藉,可以往前走得更踏实;宏观地说,这样的民间信仰文化,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向善的一股力量,展示着一个族群代代演化出的生活智慧与世界观。

“慎终追远”四个字听似庄严沉重,落到细微的日常处,那不过只是一个人向皆有神灵的万物谦卑地表达感恩的一种心意。就像林钦荣天天往庙里去,不求什么,但求平安而已。

有拜,就有保庇。

上任马林总总会长后,林钦荣也将与署理总会长丹斯里林福山携手,率领宗亲会与仙境集团合作打造一座“马来西亚林氏大祠堂”,缅怀先人,传承文化,也给全马林氏宗亲一个归属。

“落成后,明年11月,我们也会在林氏大祠堂举办2024年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这也将是世界恳亲大会阔别28年后,再度回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一连三天,我们会邀请世界各地的林氏宗亲前来欢聚、交流。”

在林钦荣的任期内,马林总也将因应时代转变,创立马来西亚林氏基金会(Yayasan Lim Malaysia)与林氏企业家协会,试图为宗亲会注入新气象,放眼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我们最重要啊,是照顾孩子们的教育,鼓励他们孝亲敬老。希望更多年轻人来加入宗亲会,来给我们接班。”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李淑仪

拉曼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字工作者。

伍嘉峻

《访问》摄影师兼剪接师。只想透过镜头去看这个世界,时间记忆会流逝,影像它不会。

郑爱嘉

《访问》实习生,目前是大同韩新学院广播系学生。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