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在五一三与窦娥之间——蔡宝珠的《五月雪》经验

“乱葬岗里,有两个小女生的坟墓,她们一家七口埋在一起。”这是蔡宝珠在双溪毛糯乱葬岗所见。拍摄《五月雪》的最后一场戏,她穿梭于五一三罹难者群墓之中,看到的不只是华人的墓碑,也有巫裔、印裔。因而她说,这不仅关乎华人,而是关乎一个马来西亚。

“窦娥这个角色是冤的。”蔡宝珠说。

戏的最后一部分,蔡宝珠万芳坐在双溪毛糯乱葬岗的土地上。四周群墓拥簇,有的无名,有的生前是一家。她唱完最后一出戏,坐在席子上把妆容抹去,白色胭脂底下才终于浮现出她的样子。窦娥此刻是蔡宝珠。她说:“最重要的,窦娥和蔡宝珠都是演员,我们都那么热爱演绎。”

在接演张吉安导演的《五月雪》前,她早已在2006年演了蔡明亮《黑眼圈》。18年过去,“我多了一些经验,可以比较从容。”

《五月雪》一剧,蔡宝珠饰演窦娥与“普长春”戏班班主。她们的命运相互交织,同样热爱演绎。(图片来源:五月雪剧照)
蔡宝珠是本地资深舞台剧演员,2006年出演蔡明亮导演的《黑眼圈》,获得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摄影:张哲斌)

禁忌无人提起    用演绎打破失语

因而悲伤是从容的,愤怒也是。蔡宝珠在《五月雪》中饰演“普长春”戏班班主,1969年5月13日那天晚上,戏班本是灯火通明;观众三三两两坐在木凳抬头观剧,当年还小的阿英便与母亲同在。没人知道,那么一个只道寻常的夜晚,戏班在枪火声中整整一夜熄灯上闸。

远处呐喊、逃跑、枪声四起枪,来不及逃的人就躲在戏棚里,用花色被单与恐惧包裹自己。这是一部讲述“失语”处境的电影,如同此刻的他们,寂静无声。

戏台与粤剧贯穿整部《五月雪》,据导演考察,当年马来亚曾是粤剧重镇,“普长春”更是真实还原了一代历史。(图片来源:五月雪剧照)

但蔡宝珠问——

当所有人都不敢提起,它就会变成一个禁忌。是,这是一个错误,但如果我们选择继续闭上嘴巴,这是一个解决方法吗?

无人发声,历史的伤痛与情绪日久积压。对她而言,如此沉重的议题,触碰似乎是唯一出路。因而看到剧本,当许多演员望而却步,蔡宝珠说“没什么好怕的”,第一个答应张吉安出演。

“我觉得我们是时候从这起事件中走出来,这是马来西亚人之间的原谅。”她说。

你也可以看:《五月雪》首映礼 张吉安用电影回望五一三事件

重练粤剧    偏爱情绪的细腻优雅

《五月雪》一开场,就看到蔡宝珠饰演窦娥。她们同是演员,但生在不同年代——“作为一个全职演员,可以完全投入在演绎,这让我很幸福。但窦娥当演员的1969年,粤剧戏班很难找吃,他们咬牙切齿做着这件事。”

蔡宝珠感叹粤剧的没落,并欣赏粤剧演员的功力与细腻。(图片来源:受访者面子书)

为了演窦娥,蔡宝珠重练粤剧的站相、台步;平喉与子喉亦唱得行云流水。她偏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演员的一举一动、妆容、服饰都极其细腻且优雅,一如情绪的层迭。

蔡宝珠饰演“普长春”戏班班主与窦娥,事发当晚她奔走在街上,抵达“大华戏院”那刻,只能拼命敲门、敲门,里边看戏的人并不知道外头早已戒严。

悲伤不仅一种层次

五一三事件天地同悲。蔡宝珠唱:“地狱一遍丧钟响……”窦娥的悲,是戏台上的悲;而蔡宝珠跑到大华戏院找妈妈的那一个场景——“她听到有暴动,在戏院门口想尽办法敲门,最后都求诉无门。找不到妈妈的那刻,已经不是悲伤,而是悲伤的极致”。

大华戏院天台这一幕,也是她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图片来源:五月雪预告)

窦娥用尽肺腑之力呐喊,“当你有很多焦虑与负能量,声音就会变得尖锐,喊着喊着就沙哑了。”

在大华戏院门口那一幕,蔡宝珠用背影演戏。将近一分钟的画面,导演将镜头停留;门后的电影若无其事地继续播映,门外老社区暴动越发激烈。蔡宝珠想尽办法进到戏院,最终只能沿着竹梯爬上天台;镜头一切,小镇早已一片火海,焚如伤城。

五一三事件发生那晚,小镇一部分人看粤剧,另一部分人则在大华戏院里。(图片来源:五月雪预告)

“最高峰的悲伤是在天台,那个悲伤是崩溃的,声音已经沙哑。当时我觉得她已经彻底放弃,应该是没有可能见到妈妈,只能安静祈祷。”

演这一幕戏,要爬上一个六、七尺高的戏台;周围全无任何场景,只有绿幕。导演插了一面旗帜,让蔡宝珠对着哭。

而她全凭想象,哭戏一镜到底,拍了十个镜头,最终拿了第九个——

“最后一幕太可怕了”,蔡宝珠哭完随即用手把脸上的妆容给糊掉。那无关排演设计,而是失控。

一种超越悲伤的悲伤,她这么形容。演绎十种不同的悲伤,每一次都是完全掏空再打碎重练。

压抑与释放    演员自控能力

杀青那天,就在吉隆坡乱葬岗,蔡宝珠、万芳与张吉安三人相拥,哭了有20分钟。“做演员最大的技巧就是要学习怎么控制自己。拍摄那么多天,你要压抑自己,一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直到杀青,情绪才有机会释放。

对蔡宝珠而言,演戏是一种情绪控制的把握。(摄影:张哲斌)

演戏这些年,有些历练与心境变了,但两个宗旨如初——一是剧本要有发挥空间,二是需要相信导演。早在2006年拍摄《黑眼圈》时,张吉安曾邀请蔡宝珠上节目分享,两人就此结缘。

“我觉得艺术就是生命的养分,一切关乎人性。而导演他喜欢艺术,希望通过推广艺术的节目来丰富听众生活。”成为导演之前,蔡宝珠认识的张吉安也是一名社运分子,这次他把对国家与街道的关怀,都熔铸在剧中。

▌你也可以看:戏班、拿督公、乩童……张吉安用17年降一场《五月雪》

五一三是一个马来西亚的事件

1969年事件发生之时,蔡宝珠人在柔佛古来。“南部没有戒严,生活还是如常,只是开收音机会听到一些报道。虽然我们听到的,都是政府想让我们听到的话。”

那时我没有去过吉隆坡,只知道那里很乱。而我生活的地方很平静,父母就在身边;但有些人没有那么幸运,那个地方就叫吉隆坡。

蔡宝珠回忆起自己与五一三事件的距离,并讲述这部戏何以非接不可。(摄影:张哲斌)

而今,她来到了吉隆坡,踩在双溪毛糯乱葬岗柔软的土地上。至今为止,这是唯一一座被发现的五一三罹难者群墓,幽灵将飘往何处?

这是一个关乎马来西亚的事件。穿梭于群墓之中,有些墓碑模糊刻着人名,有名字意即有身份。但有些尸体无从辨认,身份未明,只留下了“unidentified”,后边则备注种族。

“无从辨别的不只有华人的碑,还有两个印度人,三个马来同胞埋在那边。”

蔡宝珠是娘惹后裔,父亲则是华人事务官。“二战之后很多华人南来,马来亚政府需要人耕种提供粮食,便把农地出租。”父亲常年帮助华人村长处理文件,也帮他们发声。

多年过去,蔡宝珠仿佛接过父亲的棒子。这一次,她用一曲《六月雪》演窦娥冤,为五一三事件的罹难者发声。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4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梁馨元

xinyuan@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记者、编辑。中文系毕业生,著有诗集《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

张哲斌

zhebin@theinterview.asia

《访问》实习生,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中文学程大四生。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