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Anna庄启馨的现场演出是在今年的天空音乐节,身材娇小的她,顶着一头耀眼的紫发,带领着其他三名同样装扮得十分酷炫的全女班乐手,几乎一出场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整场演出,庄启馨时而用海豚般的高音挑起现场观众的热情,时而用外星语般的呢喃带领观众进入另一世界,时而用优美纯粹的嗓音触碰观众的内心……当表演结束后,我不禁想:马来西亚这么多好音乐、好歌手,为什么关注他们的人总是那么少?
与庄启馨的访问,约在一家安静的餐厅,原本还挺紧张,毕竟做音乐的人好像都很有“个性”……但一见到庄启馨本人,我就顿时明白那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私底下的庄启馨几乎毫无杀伤力,说话的语气轻轻的,就连眼神也非常温柔。除了一头紫发,很难让人将台下的她跟在台上竭尽全力呐喊的她,想成是同一个人。
在接触庄启馨的过程中,我甚至感到好奇,这样一个“小女生”,是如何走过这条崎岖难行的独立音乐路?也许你从来没听过庄启馨这号人物,也许她的音乐与你过去所听过的音乐类型完全不同,也许你对马来西亚的音乐向来没信心,也许……无论如何,希望你能给自己与庄启馨一个机会,用几分钟的时间,认识这位马来西亚独立音乐人——庄启馨吧!
庄启馨6岁就开始学习声乐,打的其实是古典音乐的底子,惟中学时期,庄启馨对流行音乐越来越好奇,在朋友影响下,慢慢开始接触流行音乐。17岁那年,庄启馨创作了第一首歌;19岁时,在一家录音公司当实习生的庄启馨,更是成功将自己创作的词曲卖了出去,那首歌就是郭静的〈想个不停〉。
从〈想个不停〉开始,庄启馨又陆续卖出了多首词曲,唱过庄启馨的创作的歌手就包括郭静、辛晓琪、陈慧琳、刘德华、何韵诗、戴佩妮、罗忆诗以及杨丞琳等,而对当时的庄启馨来说,能够成功将自己的创作卖出去,便是她最大的成就。因此,从前的她总是以卖歌作为目标,重复地写歌、卖歌,写歌、卖歌,如此维持了七、八年。
〈想个不停〉的词曲皆是由庄启馨所创作,被郭静收录在专辑《我不想忘记你》,同时也是该专辑的第三首主打歌。
然而,有一天,庄启馨却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灵感”了,过去只需要用五分钟就能写好一首歌的她,开始认真考虑:我应该继续创作吗?创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创作了七、八年后,我开始写歌写到很累了,我想要换一个方式写歌,却发现我根本没有别的idea和技术。之前的我每次都在等灵感,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去听别人的歌,听了之后觉得‘这个chord’不错,我就会自己试着学弹,从这个chord创作出另一首歌……你看到那个很直接的过程吗?中间是没有任何思考的,但创作要有思考,要去想歌的方向、要用什么技术去完成这首歌、这首歌想要探讨的是什么……”
那个时候,庄启馨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人生中的瓶颈,厌倦写歌,不喜欢自己弹吉他的方式,不满意自己的音乐,想要换风格却不知道什么风格适合自己……于是,庄启馨干脆停止创作,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教学工作。
“那时每天回到家我都在想:创作是怎么一回事?停了两年,一直在想这个东西。在那两年里,我也开始好好地去面对自己,去学那些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不需要‘靠’它来创作的基础,比如乐理,也报名参加网络上的创作课程。过了两、三年后,当我看回自己为了交功课而创作的作品时,我才发现那些创作跟我以前的音乐作品已经相差很远,原来我已经从那里走到这里了。”
庄启馨说道,当时的她并没有为自己设下一个非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仅仅是“向前走”就已让她感到心满意足了。
“我很享受‘移动’的过程,重要的是我向前走了,不一定要去到哪边,而是我可以继续再去寻找,探讨一些东西。像是我在自修的那段期间,创作了《God Jul》这首歌,后来也有拿去交功课,结果老师说这是他听过最简单,却最感动的歌。我听了很开心,不是因为别人称赞我,而是因为——当我一直在寻找怎么样可以更复杂地去创作音乐的时候,我写出了这一首超级无敌简单的歌,我自己很喜欢,而且竟然感动到那么多人。我才明白,原来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到⋯⋯”
创作不一定是复杂才代表精彩,简单也有很细腻、震撼的一面,不应该限制自己一定要做很复杂,会让人觉得很厉害的音乐,而是回到自己的最根基,找到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的。
庄启馨在多年前曾一个人飞到瑞典找当时的男朋友(即现任丈夫),这段经历让她印象深刻,继而写出了〈God Jul〉这首歌。God Jul为瑞典文的“圣诞快乐”。
沉淀两年后,庄启馨再次回到音乐产业,更首次发行自己的创作专辑——《Tack》,收录多首自己在瓶颈期间所创作的歌曲。而这张以记录学习过程为主要目的的专辑,不仅入围了 2016 AIM中文音乐颁奖典礼的“最佳专辑”一奖,更一举荣获了第13届娱协奖“最佳独立音乐专辑奖”,成绩标青。
不过,若要说《Tack》与庄启馨五年后再发的第二张创作专辑《源回》有何不同的话,《源回》展示了庄启馨更纯朴,且不加修饰的那一面。在这张专辑里,庄启馨也首次在歌曲中大量加入了“自语”,挑战听众用另一种方式来“听歌”。
在《源回》里,几乎每一首歌都有使用“自语”,而所谓的“自语”,其实就是指庄启馨自己所创作出来的“语言”,这些语言没有既定意思,却跟庄启馨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庄启馨在创作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写歌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唱着含糊不清的词‘dadalidida’这样地先把曲做出来,过后再填词。但填词的时候,我就会想:惨了,我要赋予这首歌怎样的画面?我写这首歌要带出来的讯息是什么?我要怎样影响你?有很多考量让我去想‘作词’这个东西,它变得越来越不纯粹……后来遇到瓶颈的那段期间,我开始研究自己的声音,我发觉到我有很多模糊不清的语音,就是在我创作的时候,它会跟着曲,很自然地一起‘诞生’,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能接受这些模糊的语音,一直觉得它不是词?”
尽管在歌曲中加入自语元素有可能会流失部分听众,庄启馨依然鼓起勇气将自语介绍出来,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听众眼前。
有了初步概念,庄启馨便开始试着拼出那些“含糊不清”的哼唱,当哼唱被记录成字后,庄启馨亦更加确定,这些将成为她歌曲里的歌词。
“那时候我一看到拼出来的字词,就觉得为什么这个不能叫歌词?歌词一定要是通俗语言写成的?当下我就决定,这些‘自语’就是我的歌词。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他听不懂这些自语,但其实我们一出世的时候,谁也不会说话,也不懂语言是什么,只有声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表达,只要一个眼神或一声叹气,你还是可以感受到些什么,所以我觉得语言并不是沟通的唯一桥梁。同时我也想打开自己更多的一些感官,去发现自己身为一个人类,与生俱来对语言、沟通、艺术的感应,透过音乐带着我,看我自己可以去到多远。”
当通俗语言被拿走,庄启馨的音乐只剩下纯朴的嗓音,也让人听见最原始的她。
庄启馨坦言,在制作第一张专辑的时候,她就已经想要加入自语的元素,但最终并没有实现。
“其实第一张专辑的《蓝》就有冒出一点(自语),一直到做第二张专辑的时候,我才开始很确定自己创作的目的,也不再觉得创作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讨好别人,所以我就比较大胆地去把自语这个东西介绍出来。《源回》这张专辑除了是我生命的其中一个记录之外,也是我最喜欢自己创作的样子,里面的每一首歌我都很喜欢,也从来不后悔发了这张专辑。”
2017年12月,庄启馨发表了第二张专辑《源回》,她表示,专辑名称虽是父亲的名字,但歌曲所唱的并不是有关父亲的故事,而是取了父亲名字背后的意思,作为整张专辑的概念。
“我创作的过程是一直在推翻,思考,重新站起来,再推翻,再思考,再重新站起来,它是一个一直在滚动的过程,地球也是这样,每天都在滚动,我们的生命也是每天都在滚动,有人出世,有人死亡,整个地球,整个系统都是在循环。因此,学习、创新,不一定是要一直往前找,而是用循环的过程想回你自己,所以我找到了自语这个东西。有时候‘创新’并不是真的要去想一个新的东西出来,那个东西也许是你身上原本就有的,只是别人都不认同,我是透过‘循环’这个过程,看到自己原本的天赋、能力。”
人总要经历过跌撞,才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最重要,庄启馨的创作生涯亦是如此。
对14年前的她来说,创作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其他人的认可,写歌的目的就是为了卖歌。然而,经历过瓶颈,重新思考创作的意义后,如今的庄启馨反而认为,仅仅是创作,就已经带给她最大的满足感,而每一首创作,都是生命里值得被留念的过程,才会被她记录下来,并以“无形体”的方式被永远保存在世界上。
在访问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庄启馨的真诚,她会用很多的时间来跟你说创作一首歌的过程,巨细靡遗地告诉你她内心的想法,因为这就是她如今的创作态度,不怕做自己,不怕表达,至于你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她,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而这也是她掌控不了,所以不企图掌控的一件事。
编按:Anna庄启馨为TEDx茨厂街2019年会“学”(Unlearn, Relearn)的表演者之一,若想出席10月5日在吉隆坡马华大厦三春礼堂举办的TEDx茨厂街2019年会,欢迎透过网站ACCUPASS购票,或发送电邮至info@tedxpetalingstreet.com以获知更多详情。
(本文封面摄影:Tony Wong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