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很小,空间挤,时间少,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每件事之间的连结强化了,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 在香港无线电视(TVB)服务数十年的徐正康如是说。 那是我们熟悉的港剧画面,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早晨的地铁站里,上班族行色匆匆赶着一趟又一趟的地铁;咖啡店门口,客人看着点单下一秒快速做出决定;就连吃饭,每个人都掐着表囫囵吞枣。错过每一分一秒对香港人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在香港——快,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
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香港逐渐迈入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的步伐,大量人潮涌进,只为一个拼搏的机会。经济的起飞推动城市发展的节奏,同时催促着人们生活的步伐,每个人都被“推着走”。而种种压力之下带来的,让所有人趋之若鹜的繁华和机遇。
看见机会便往前冲,没有机会就默默耕耘。徐正康说,这便是每一个香港人的内心状态。
这是最真实的香港,催生了属于香港影视的特色,那时的港剧像一面镜子,照映着这座城市,投射出每一个活生生的日常。

徐正康自1989年加入香港无线电视(TVB),目前是制作部总监,三十几年来创作过不少经典电视剧,包括《状王宋世杰》系列(1997)、《男亲女爱》(2000)、《法外风云》(2013)、《鬼同你OT》(2015)等。他如今带着团队制作《爱.回家之开心速递》处境喜剧,为《爱.回家》系列最新一辑。在他徐正康主导的作品中,尤以喜剧见长,而他也解释,香港喜剧元素同样取自生活。
徐正康说,港式幽默利用人性最底层的负面情绪,包括贪婪、自私等,随后包装成戏谑的情节,借此达到共鸣。正是真实世界里我们被教导各种规则,而戏剧里的“反”规则,满足了人们的想象,让人在生活压力中得到短暂的解脱。

“慢下来”的港剧 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看过蓬勃发展的香港,也同样经历千变万化的当下,相比起从前层出不穷的经典港剧,现如今大家讨论的重点逐渐离开了港剧。有人说,如今的港剧大不如前,但在徐正康看来,不过是时代的变迁,让市场的选择变多而已。

因为世界的变化,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的选择不再只有香港,当眼界开阔,选择也不再单一,这是现代人面对的现状。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而社会的变化影响了人的行为,那是一个现实。
相比起十几年前层出不穷的经典港剧,如今能叫得出口的港剧,似乎变少了,
总是讲究快的香港,脚步渐慢。
“老观众对香港有感情,他们也知道现在香港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于是大家也会期待,香港能如何再站起来。”
观众在想:What will going on?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香港最真实的状态,有机会就往前冲,没机会就停下来默默努力。”
影视业亦然。

徐正康把影视业看作一座保罗万象的图书馆,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别,而港剧就是其中之一。图书馆很大,每一个类别是否能一下抓住观众的眼球不得而知,但或大或小,总会有属于自己的观众。
市场固然多变,但徐正康不忘初心,他们依然努力保持港剧的unique(独特性),让观众走进这座图书馆时,能再一次选择港剧,成为他们的优先选择(priority)。
Cham cham together:新时代的共存方式
如果说港剧因为真实而成为经典,那成就这些经典的便是演员本身。
徐正康形容,从前的演员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可塑性强,因此想要塑造一名演员,只需要把需求灌输给他们,令这张白纸慢慢填满足以。如今时代大不同,新人演员早已被外界的各种资讯包围,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不再是一张白纸,从前的方法已不再适用。

“我们不可能把一张写得满满的纸全部擦掉重新再来。”
顺应时代的变化,徐正康也把这样的社会现状应用在如今的影视剧里,既然从零开始已经不可能,那便把演员的个性与角色特质进行结合,成为一个更立体的角色。
这就是现实,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徐正康解释,不是一切抹掉重来,也不是盲目跟着时代的脚步,而是让新旧概念进行融合,最后达成“cham cham together”的效果。“我们不能走在前面,也不能走在后面,而是要跟观众同步。”

从前,电视剧引领着潮流,角色的造型、对白,容易成为时代符号,这是那个时代的明星效应。后来,角色互换,大量戏剧作品都在跟随着当下的潮流而变化,但变化速度之快,经过漫长的制作周期后,只怕呈现出来的作品,早已不被观众买单。
因此徐正康认为,和观众同步,才是两者得以生存的最佳方式。
观众能接触到的资讯比十年前多了太多,那些“新鲜事”在新世代早就习以为常。想要一直保持新鲜感,就得时时刻刻抓住当下的潮流和课题,才能紧随观众的脚步,一起制造出一个个新鲜的话题。
《爱·回家》系列的长寿秘诀
对于各个话题的敏锐度和估算能力,徐正康自我调侃,自己身上有一些“天分”。

所谓的敏锐度,在徐正康看来,就是抓住细节的能力,所谓“魔鬼藏在细节处”,只要能抓住那其中的一两点,就能做出好作品。
人看大部分很容易,但是影响力很少;小部分你以为不重要,其实影响你最深。
对于好作品来说,尤其是艺术作品,最打动人心的,兴许就在那一瞬间。一首歌里,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往往是那一两个音符、或是其中的一两句歌词,戏剧也是如此。一句有力量的台词,便可以让我们为之触动。
当然,这些敏锐度也不全然依靠所谓“天分”,还有观察之后,不停打磨再重来,累积所有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最直观的例子,便是徐正康如今负责监制的处境喜剧《爱·回家》系列最新一辑之《爱·回家之开心速递》。《爱·回家》系列至今累积逾3700集,而《爱·回家之开心速递》播映集数已成为香港目前最长寿的电视剧,陪伴观众超过八年岁月,是王牌收视的保证。
作为一个处境喜剧,讲究的便是利用生活中的大小场景作为故事背景,其中可运用的元素之多,大至时事,小至天气,都可以作为“情景”的一部分。想要维持这部剧的新鲜感,徐正康与其团队就必须懂得抓住并灵活运用灵感来源,才能让这部“老剧”继续保鲜。

马来西亚一直有丰富的语言环境,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氛围,徐正康希望未来可以带着香港的制作团队,与马来西亚团队进行配合,一起制作出符合本土风情的戏剧。他也相信,这样的合作形式能够把两地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