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已经留意到,近几年来的文创活动越来越多,种类也趋向多元。从最初的文学、文化、艺文表演,到这两年来盛行的音乐节,喜欢文创活动的人,选择也更多。2018年,打着“非主流”名堂的“天空音乐节”的出现,引进台湾独立音乐人入驻大马,为时下文青提供了新的选择。“天空音乐节”幕后的推手,正是耳福音乐的创办人Kido李多吉。年纪轻轻的李多吉说,他要做的事很简单——那就是为乐迷提供多一个选择,将听歌的自由,还到你我的手中。
“我做耳福,做独立音乐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做独立音乐?独立音乐有什么特别?独立音乐跟流行音乐有什么不同?”
“其实做独立音乐最美好的是,可以记录当代的氛围。10年、20年,甚至30年后,你还可以透过独立音乐去了解当代发生了什么事。”
2007年参加了电视选秀节目《绝对Superstar》并入围了12强后,Kido李多吉的人生,就与“音乐”脱不了关系。
他曾与Wee陈汉伟一起担任驻唱长歌手达六、七年;直到2016年,终于成立了推广独立音乐的公司——耳福音乐。而耳福音乐的创立,也造就了后来集音乐、人文、创意与生活美学于一体的天空音乐节。
所谓“独立音乐”,指的是有别于主流商业唱片厂牌所制作的音乐。 顾名思义,独立音乐的制作过程独立自主,从录音到出版都由音乐家独立完成。
接受《访问》专访时,李多吉解释了他创办天空音乐节的原由。他说,独立音乐较常描写当代社会、当代爱情,也经常会以跟社会现象有关的课题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譬如来自台湾的草东没有派对、老王乐队、茄子蛋等,皆透过批判意味浓厚的歌词传达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用他们的创作开启了一个思辨空间。
“很多流行音乐界的朋友会说,歌坛已经百花齐放,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单从平台上来说就已经不公平了,因为独立音乐在主流媒体的输出相对缺乏,甚至很多人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独立音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耳福音乐与天空音乐节应运而生,成了独立音乐的平台,也成了那“多一个选择”。
在最靠近天空的地点,品味城市生活
至于为什么将这场大型演出取名作“天空音乐节”?李多吉说道,因为“天空”既变幻莫测,又海纳百川,而且只要有天空的地方,他们就能出现,不会受到限制。
2018年的第一届天空音乐节,是在海拔1524米高的金马仑高原举办,虽然有阵雨,但气候凉爽,让参与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天空音乐节,依然以“天空”为基调,找到了一个“最靠近天空”的地点——位于吉隆坡何清园批发城(KWC Fashion Mall)15楼的StarXpo Centre。
“你应该有准备一道题是,为什么我们今年不在金马仑举办吧?”李多吉先是笑着问道,接着感慨地说,“我们之前办天空音乐节的那个草地没了,已经用来建酒店,所以上一届的天空音乐节算是我们跟参与者唯一一次的集体回忆,很珍贵。”
由于在金马仑找不到其他适合的地点,因此李多吉干脆将天空音乐节“带回”城市,更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品味城市生活”,希望能唤起城市人对食、衣、住、行的关注。
“很多人住在城市里,却不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究竟是如何规划的,只是仰赖它的空间,让自己的生活可以照常进行,也很少会有人真的在‘品味’城市生活。”
就李多吉看来,城市人几乎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生活步伐太快了。
“当你问他,最近的生活怎么样?很多人会很习惯性地回答‘忙’。‘忙’这个字,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死亡的亡,就是‘心已经死亡了’,自然而然感官上很多东西都不会去在意。当你不在意、不在乎的时候,它会变成‘随便’,比如随便对待身边的人、食物、生活,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草率’。”
他强调,假设一个人今天会草率地对待食物,草率地对待生活,那么有一天,他很有可能也会草率地对待身边的人,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而天空音乐节想要提倡和推广的就是“慎重感”。
“当你忽略了感官,还谈什么把美落实到生活之中?‘慎重感’其实很重要。我慎重地对待我的食物,慎重地对待我的生活,美自然就会存在于我的生活之中,因为当你慎重的时候,你会看得见很多细节,像夕阳就不分贵贱,无论是一名美术教授还是一名农夫,都可以看得见夕阳的美,生活也一样。在这个大家慢慢变得随便,甚至草率的时代,我们可不可以缓下来,把感官放大?”
食、衣、住、行,集音乐、人文、创意与生活美学于一体
为期两天的天空音乐节将于7月27日与28日举办,活动场地也会分为食、衣、住、行四大区块:“食”为品尝区,即餐饮部;“衣”为质感区,即创意市集;“住”为空间区,届时将有装置艺术和时尚插画家的展览;“行”则是演出舞台,由各个演出单位用音乐带着参与者的耳朵“出走”。
与上届不同的是,这次的天空音乐节不仅会有音乐表演,主舞台上也会穿插进行四场有关“食、衣、住、行”的座谈会,由不同的主讲者畅谈食衣住行这四大领域。
“衣座谈会,我们请到了本地时装品牌谈快时尚文化(Fast Fashion),也谈马来西亚的天气会否局限大马人的穿着方式等;住座谈会,主讲人则会教大家如何改造自己所居住的空间……其实我们不想纯粹当音乐节,我们还想乘机‘偷渡’一些想法,包括更重视自己的生活形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希望大家再去重新思考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活动是寓教于乐的,不仅仅是娱乐性质。”
显然的,天空音乐节想往更大的格局发展,然而,回顾去年筹备天空音乐节的情景,对李多吉而言,却充满了许多挑战。
“单单在2018年,台湾就办了300多场音乐节或音乐祭,平均一天一场,而我们直到去年才有了第一场户外大型中文音乐节。这件事非常非常难,因为失败率很高,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去做。”
他举例,很多本地商家都对“音乐节”这三个字很陌生,不知道该赞助些什么,也不肯定能否获得回报,因此都不愿意“冒险”。再者,由于我国的语言环境特殊,撰写企划书时也必须考量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备好中英巫三种版本。
“到政府部门提交申请时,官员会要求看马来文版的企划书,找赞助商的时候,大多会要求看英文企划书,跟海外单位沟通时,有时又需要中文企划书,所以负责撰写企划书的人,语言能力一定要很强,才能够精准地透过企划书,让看的人知道我们究竟想做什么。”
“天空团队”从7人扩大至24人
去年的天空音乐节虽是第一届,却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大约4000名参与者,而今年,天空音乐节的团队更是从去年的7人成长至24人。
“我不敢定义它成功,至少我们活下来了,才有了办第二届的机会。我觉得活下来的原因,除了是不怕死,团队刻苦耐劳、愿意花时间去经营外,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文艺梦,刚好我们在宣传的时候,也接触到了他们。”
必须一提的是,24人的“天空团队”中,除了“教主”李多吉是耳福音乐的创办人外,其他人都各有来头,有的是新闻节目制作人,有的是飞机工程师,有的是设计师,甚至还包括了诗人。
“团队里很多都是去年的参与者,一些则是在不同场合中认识的朋友,就这样不小心‘入教’了(笑)。我们的团队其实很有趣,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很强,所以跟他们聊天常常都会脑洞大开,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理念——要让天空的参与者看到宇宙的疆界,也看不到宇宙的疆界。”
随着天空团队壮大,天空音乐节也在今年正式走进校园,相继在全国12所大专院校举办了“天空漂流记”的活动,与学生进行深一层交流。
“这一次,我们想要打破同温层,扩大我们的群众,同时也希望让喜欢独立音乐的年轻人,找到一个表现的平台,因此我们在6月15日举办了一场叫‘天空甄选’的活动,所有跟我们交流过的学生都可以把demo寄过来,而最终胜出的冠亚军,将会站上天空的舞台,跟专业的单位同台演出。”
至于天空音乐节会否成为固定的常年活动?李多吉回答道,不敢说“做一辈子”,但希望有人能承接下去。
“近几年都会办,不敢说一辈子,因为人会累。这次之所以走进校园,其实是因为我们觉得很多年轻人都是很有本事的,无论是在策展还是创作,所以我们很想吸纳这些新兴人类。今天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未来就是他们的世界,我们只是在开荒。”
不过,李多吉也郑重地说道,“只要有人需要天空音乐节,天空音乐节就会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