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书香

季风带重磅新书:《香港制造》以香港为中心重写全球史

近年在台湾出版与知识界,香港成为受关心的议题。但即连在香港本土,像旅港美国学者韩墨松(Peter Hamilton)所著的《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Made In Hong Kong: Transpacific Networks and a New History of Globalization)之作,皆不多见。这本著作以香港为中心,重写全球史,是香港研究文献中极为重要的著作。这本新书由季风带出版,并获选为诚品选书。

作者韩墨松在这本重磅新书所写的繁体中文版新序中,如此解说这部著作:

”关于香港过去,还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香港是广为人知之地,但其历史往往被忽视,或被以某种方式书写,从而服务各种外在议程。在十九世纪末,第一批欧洲历史学家开始书写香港历史。在他们笔下,英殖政权仁厚。于他们的想像之中,其官员是为‘贫瘠小岛’(barren rock)带来商贸与公义的人。早期华人历史学家则以国族主义论述书写香港历史。在他们眼中,香港犹如扁平符号,而非复杂社会。直到近期,大部份中国与英帝国历史学家仍然忽略这个‘细小之地’。于二〇一二年,我开始进行本书研究。很多教授都劝我改选其他研究题目,因为香港‘并不重要’。幸好,我的博士导师徐元音(Madeline Y. Hsu)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她坚定地鼓励我逆流而上。”

“在过去十年,学者被迫重新评估他们先前关于香港并不值得花力研究之断语。香港历史正受更多学者关注。“

”未来的学者与新的研究或会挑战、完善、扩展这些概念,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无论如何,我希望,后来者可以巩固更为重要的一点——香港的历史,应当以香港方式书写。香港从来不只是一个‘细小的’英殖地,或另一个‘亚洲四小龙’成员。香港并非因其地理位置而注定成为全球主要枢纽,我的同事和友人王迪安已在其近着《香港振翅:民航业与全球枢纽的发展,1933-1998》(Hong Kong Takes Flight: Commercial Aviation and the Making of a Global Hub, 1933–1998)进一步指出这一点。我们谈论香港之时,谈论的其实是一个独特华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其居民的思想、劳力、力量对世界皆有莫大影响力。“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韩墨松著。(图片来源:诚品)

”跨商策略“如何在近代中国成形?”跨商策略“如何南渐,在香港开花结果?”跨商策略“如何利用英属香港,往外幅射影响力,撮合中美关系,协助美国建立其二战后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以香港为中心,重写跨太平洋史。本书主要述说两点:

第一,二战后香港的社会发展,受美国莫大影响。在二战之后,香港社会已然透过”美国化“方式,于英殖时代展开”非正式解殖“进程;

第二,对于二战后的全球政经体系之发展,香港角色亦至为关键。美国前沿商业知识之传播与应用、跨国生产供应链之重置,乃至中美关系之建立与稳固,皆得到来自香港之推力。香港此一角色却多被论者忽略。

香港角色关键,源于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分别为香港的”跨商策略“,以及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政经需要。

”跨商“之源起,可追溯至十九世纪。当时中国江南富商家族的成员,多入读于美国在华的传教士学校,进而旅美留学。四九年中共建政之后,这些中国精英多南迁于香港,在此地重整事业。他们的美国教育背景,使之容易从美国相关渠道得到重整事业时必需的资金、知识、情报乃至销售网络。可以说,若不从美国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角度切入,便将无从透彻理解香港工业发展史,乃至香港串连中美关系的经过。基于美国在二战后的政经需要,同样南迁至香港的美国在华传教士,乃至美国企业与商会,联同在港”跨商“精英移民,对内利用美国资源在港建立学校、居所、社区训练中心,对外幅射香港影响力,香港由此得到助力,从”第三世界“跃升至”第一世界“,甚至进而导引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影响力亦为此散播,以美国为中心的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由此得到助力成形。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是结合本土政经发展与国际关系、难得一见的研究力作,是以跨域视野回望地方故事的典范。

韩墨松现为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二〇一五年,他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获取历史系博士学位。韩墨松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s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中国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等院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与任教。其研究散见于《亚洲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商业史》(Business History)、《二十世纪的中国》(Twentieth-Century China)、《历史社会学期刊》(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国际历史评论》(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等期刊。

此书译者为邝健铭,台湾季风带文化总编辑,着有《港英时代:英国殖民管治术》与《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合着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与《社运年代:香港抗争政治的轨迹》。译作包括《冷战光影:地缘政治下的香港电影审查史》《印尼模式:国家民主化二十年史》《新加坡模式:城邦国家建构简史》《威权政治之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 ,另编订《帝国之间民国之外:英属香港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策略与”中国“想像(1914-1941)》《病有所医:新加坡医疗体系之理想与现实》《变天之后:马来西亚民主进程的悬念》。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会在2月7日(星期三)正式上市。有兴趣者,可到季风带线上书店购买。

▌发布业务配合文章或资讯可电邮editor@theinterview.asia或电联011-26670914洽询。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季风带 季风带

季风带文化的理念,是从区域视野重构地方知识,希望为华文读者引介更多阅读世界­的新观点﹑新角度。从2017年年底起,季风带文化为台湾引进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出版品﹑并在2018年于台北六张犁开设季风带书店,于2019年搬迁至大稻埕现址。季风带文化在2019年开始经营自己的出版品。季风带马来西亚吉隆坡店于2021年开始营业。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