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大家都维护学生,谁来保护老师?

近期,家长投诉老师的事件频频上报,日渐形成当今老师“都有问题”的舆论。《访问》特约在职教师董百勤,访问了几位在教育界有不同经历的老师,透过访谈中领略到教育的意义。面对现今老师这个职业因时代进展需要必须连接社会与法律,需要从学校走出来,直接面对网络世界的时代,老师要如何正确自保?如何捍卫尊严?如何正面应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各种挑战?董百勤访问的对象有退休校长、离职老师和在职老师。他们从不同的立场发言,给予的观点擦出的碰撞,丰富了这篇访问,值得大家思考。

数年前,我第一次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到鄙视的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现今当老师的不容易。那位学生一而再,再而三没有完成功课,我提醒他完成并交上的那一刻,他白了我一眼,那一个白眼一直留在我心中。

会形成孩子目无尊长的局面,我左思右想,现今的孩子越来越因为媒体的宣导,对于老师管教孩子的方式有了片面的理解,关于体罚的各种方式的禁止,他们略知一二,误会体罚等于教育,仗着体罚被禁,导致自己放肆。

提升外界对保护孩子免于因错误而遭受身体和心灵上的惩罚的意识是对的,然而更重要的前提,是让老师和孩子都得到双向的保护,这才是重点的重点。

当你抱着自我保护的想法,畏畏缩缩站在班上教书,生怕自己的一个不慎,会迎来非议,那请问,你还会奋不顾身去对待孩子,去关心他们的教养和教育吗?身为一个老师,你的教学会自如自在吗?

所有的教育界冲突事件会有专人处理,尊重自己的专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老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当老师尊重了自己的专业,那么一切外在的风雨,也只不过是瞬间即逝的烟雨。——退休校长巫彩屏。

杨鸯鸳:家长教师矛盾源科技

当老师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无时无刻以专业去克服教学上面对的困难,那么一切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媒体的责任除了报道事实,更重要的是宣导网民和世界,老师与家长,孩子与老师正确良好又健康的沟通方式。

近期家长纷告老师事件频频上报,皆因网络。对此,杨鸯鸳老师(教书经验5年)表示,现代人的宣泄方式就是通过网路媒体来讨伐对别人的不满,不单只是教育界,其实这已经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再加上媒体大肆报道,更是雪上加霜。

“家长与教师的矛盾,一切都是言论自由与科技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家长发现公开讨伐可以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人,让他们更有勇气,不分青红皂白,只为那一口气,然而事实的全面,并没有成为大家首要去考究的,这就成为了问题的最大症结。”

至于在保护老师的话题上,杨鸯鸳觉得身为教师要自强,不要奴化自己,要当一名有想法的老师。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有好的心态,而身心健康是要靠自己调试。

“现在的家长似乎任何事情都放上网来宣泄或抱不平。最后换来的是挺家长的继续挺家长;挺老师的继续挺老师;更不堪的是挺家长的更加讨厌老师。而老师们就会开始相互加油,然后抱怨一下现在教育制度。冲突事情的发生和演变似乎也见证了人们对事情黑白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弱。事情的原委不清楚之前,大家都先表明了立场,造就了网络辩论赛。”

教育变成了伤害彼此的筹码

已离开杏坛的少年小说作者麦风兰替现在的教育界乱象感到难过,教育好像也变成了伤害彼此的筹码。她想象如果这情况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会怎么解决,如何面对。而整个厮杀的环节里被遗忘的是主人翁,可以说是棋子的孩子。

前教师麦凤兰认为,教育变成了伤害彼此的筹码,让她感到很难过。(图片来源:受访者)

“家长呛声是要表示对教育制度的不满,呈现自己对孩子爱的表现,体现爱的教育,提倡杜绝藤条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身为前老师的我,不否认鞭打是下下策。使用下下策之前莫非是上策不管用啊。所谓爱的教育的界限又在哪里?到底这种严厉的鞭策和放任的自由该如何拿捏?这些都磨灭着老师的热忱。”

到底是老师的鞭策比较凑效还是家庭教育比较管用?如果家长觉得老师们是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反观家长不也一样吗?

麦凤兰作者的这番言论里提到的事,归根究底是情绪的作怪,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如何健康去寻找情绪的出口,这是大家的功课。

不需要夸张式的暖心举动,至少他们看到我真心对他们的孩子好,我就已经觉得很暖心窝心了。——黄俊翔老师,智南华小,执教第7

教师须秉持专业才能保护自己

老师应该如何在秉持专业素养上正确保护自己?退休师训学院中文组讲师陈玉娟认为,自己要有正见,秉持良心,老实教学。

陈讲师的言论,言简意赅。笔者曾经也是她的学生,虽然讲师不是我的论文导师,但是每一次能和讲师见面,讲师都会传递正见,教导我做老师,要对得起自己的专业。

“教育部很需要和老师们一起商讨问题。因为只有老师们明白教育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而没有自身教书的管理层和教育部官员,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行为和学习态度是如何的。所以他们只能纸上谈兵,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执教于双吕江育华小学的陈祥坡老师和我谈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营造一个妥善的教育环境,需要的是教育部和教育前线工作者的讨论与协调,把真实的现实面呈现上去,让老师在教学上遇到的困难一一摊开而谈,一件一件事去解决,这样对于老师而言,是最好的保障。

我在文章《辱骂与鞭痕》中指出,我想不到一个可以保护老师的组织,后来我想到了。老师是被家长的善意、同事的爱戴、学生的懂事保护着,要老师能从这些黑暗中自发去寻找闪光点,你一定能挺下去。

受访者杨老师之前教过6年级的后进生,尝试过鞭和骂,甚至被学生讨厌到用刀片刮花她的车。事情的最后犯错的学生被揪出,训导主任也与他们的家长说好赔钱。但是杨老师决定不收钱,她把那件事当做机会教育,随后开始和他们建立感情,慢慢的也很少打骂。

“所以我觉得彼此的信任真的很重要,还有就是沟通⋯⋯要与各方面达到良好的沟通其实也不容易,是我们大家都要学习的⋯⋯不然与家长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

由此可见,能保护好老师的,是良好沟通。好的沟通,需要抛开当下情绪,回到事情本身,事情的起因与后果,和正确面对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老师我相信你。请你要尽好你的本分教育好我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好,我愿意充分地配合你。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这是家长对我说过的⋯⋯最让老师欣慰的应该就是家长相信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努力教育好孩子们。——艾华陈老师

我们不是要家长完完全全放手孩子的教育,我们要的是家长和老师能够达到共协,陪伴孩子成长,学校有老师,家里有家长,当双方都达成了这个共识,那就是对老师最好的保护。你退一步,我退一步,我们互相对视,交换立场,从中找到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孩子的教育。

当我们都找到了共识了,那就一起往同样的方式前进,教育路上那些坑坑洞洞,我们小心翼翼审视,我相信,没有最完美的教育,只有再反复从教学从经历里学习磨合出来的一套更适合的教育。

后记:感谢所有受访者不辞劳累接受我的访问,你们的观点成就了我的这篇访问。写完这篇访问以后,当初那个孩子的白眼,现在我看来,我明白了那只是一种孩子的情绪的直面表达,可以纠正。他的身上是有闪光点的,比如仗义,挺同学,只要我们凡事去找我们要相信的点,让自己有一种精神依靠,那么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1 / 5. 评分人数: 2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董百勤

即将奔三的九字辈,除了执教,也身兼教育专栏作者。

我有话说
1 条评论
  1. 问题源自于教育部不时的无厘头改革,180度的转变,忽略了真正教育的意义。现在的教育是追求目标为主,排名,名声,成绩,办校绩效等等,那么人格教养对这群高官达人来说是不是那么重要的,所以老师真的不好当!而且很多父母都是70-80后,没真的去思考问题所在其实源自于教育部失败的方针!

    一个好或坏的政策会影响下一代,而我们身为80后已经体验到当时国内教育的弊端,而且现在却是变本加厉,更无方向感,小学也不在是学习新知和人格培养的地方了。你看看为什么越来越多补习中心,安亲班,心灵辅导班等等的出现就大概知道“市场”和教育部要的是什么。

    这问题衍生到大学,大学生不能独立思考甚至不能有效的进行策划。试问问,大学是让学生接轨外界还是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呢?高教部旨意大学讲师来塑造学生有竞争、创新和创业思想来推动4.0工业改革,前提是,有多少个高学位的博士讲师学者是真正有跟外界联系,甚至自己是企业家的呢?全部还不是追求着大学排名,文献发表(连我家啊婆都不能用到的普通常识),好像白色象牙塔,自爽!

    一句话,现在大马教育是死的,没有了生命力,老师真的不好当,有苦难言,外界又寄望太高,无形中老师成为夹心人,应付教育部和家长两边!只要教育部还是追求绩效,忽略人格培养,我们唯有自求多福,自己身教孩子,其他的,听天由命吧。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