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用照片讲故事 大马印裔摄影师妮玛拉镜头里的空间感

炎热午后蝉声不绝于耳;洗过的衣服上残留着淡淡的肥皂清香;一场又一场大雨,夜里少年的身体发生细微的变化。

这些特殊的空间记忆通过镜头表达出来,场所,气味,身体感受,和少年情愫糅合在一起,总有一瞬间让你热泪盈眶。

你未曾见过,但你记得一切。

这种吊诡又类似于平行时空的空间感,在摄影师妮玛拉(Nirmala Karuppiah)的镜头里落地生根,自然舒展。在谈论这些照片时,Nirmala解释道:“我拍摄的一些地方,有一种Déjà vu(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更像是对某个地方的极度向往与渴望,因此产生非常强烈的连接。你从未去过那里,但你感受到冥冥之中的某种联系,让你产生一种怀旧的感觉。”

妮玛拉将这组照片整理并在八打灵再也展出,展览的名字取为《Past & Lives and Distant Voices》。指引人们探寻前世与今生的连结,屈服于冥冥之中的安排,接受命运的馈赠。天边的云聚合又分离,感知来自远方的声音召唤我们找到回家的路。

“怀旧犹如寻找—名心灵收件者。即使遭遇—片寂静,也要从中搜寻值得纪念的符号,不顾—切地误读它们。”

——社会评论家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

妮玛拉(Nirmala Karuppiah)1994年开始从事摄影,到今年刚好满30年。此前很多人对她的印象都是惯于拍摄黑白人像,绵长的灰阶(编按:灰阶(Gray Scale),指把白色与黑色之间按对数关系分为若干等级。)蕴藏着隐秘的情感和故事。近期在八打灵再也的Kamaria画廊举办的小型摄影展《Past & Lives and Distant Voices》,意境更耐人寻味。整组照片似乎都被雾霭笼罩,依然是黑白摄影的灰阶,充满不可控性及无限的可能性。

妮玛拉画廊是个小型中式园林,环绕式白色长廊,漫步于此,循环往复。尼玛拉的照片在长廊排列展出,其中的排列顺序内有玄机,可谓暗中埋下伏笔。

Nirmala的作品《SANUBARI》系列于2015年在伦敦展出,该系列的主题为粤剧伶人。(图片来源:Explorenation)

由于约好在下午茶时间进行访问,妮玛拉便特地带了蛋糕来,一进门就去泡咖啡。她谈起举办展览的契机,“事实上我有一些多年来收藏的作品,但并未展出。我整理了出来,然后带Foo去看这个系列,由此开始计划举办这个展览。Foo(指本次展览的策展人Foo Chi Wei)经常问我,当你拍这些照片时,你有什么感受?你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尼玛拉(右)与策展人Foo Chi Wei(左)在Kamaria Gallery合影。(摄影:王茜)

也正是在策展人Foo的启发下,妮玛拉开始回顾自己镜头里的景象,她将拍摄的脉络整理出来。她说,我拍摄的一些地方,有一种Déjà vu(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更像是对某个地方的极度向往与渴望,因此产生非常强烈的连接。你从未去过那里,但你感受到冥冥之中的某种联系,让你产生一种怀旧的感觉。

迅速扫视一周长廊中的黑白照片,有窗,有木,有云,有雾霭,还有东海岸的红树林。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结构,人很难返璞归真。我们从自然中来,又将其残暴地摧毁。高架桥上汽车行驶的声音略微刺耳,我们又在人造音乐中寻找宁静。似乎只有旷野中的一声呼唤,才能给予我们厚重的归属感。

妮玛拉的照片在长廊排列展出,其中的排列顺序内有玄机,可谓暗中埋下伏笔。(摄影:王茜)

妮玛拉强调之所以钟情于黑白影像是因其经典、独特。 “因为当你看黑白时,你可以集中在这两种色调上。定睛看整张图像,在这种全神贯注中被它的美震慑。这就是为什么我更喜欢用黑白的方式来处理。你知道当摄影第一次出现时,它首先是黑白的,然后慢慢地变成了彩色。但我觉得黑白更经典,折射出更多细节。”

妮玛拉说展览的首张照片是以马六甲一个中式庭院的花窗开启,“这是一扇窗,你注视着窗。然后前往另一个空间,这是一个仿佛永无止境的空间。里面空无一人,但是有回声。 你知道这是一个生活空间,所以我们故意这样处理。就像一部电影的开头,这就是故事带你进入的地方。突然你进入了一个花园,这个故事就到这里了。”

Nirmala在2011年参与北京三影堂的艺术家驻地计划,图为期间拍摄的北京长城。(摄影:王茜)

观众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在妮玛拉的镜头里捉迷藏。目光沿着长廊向前移动,映入眼帘的是中国长城,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我们终将在顶峰相遇(Maybe we will meet at the top)。妮玛拉曾在2011年参与北京三影堂的艺术家驻地计划,6周的时间里她用镜头记录下北京的风貌。她表示,整个系列中空间是唯一的主题,能够唤起人某种感知的是空间。

在一张照片前,妮玛拉停下脚步。这是一幢寂静的旧建筑,有木质扶手的楼梯,和缓缓落下的树叶。她称,“我们正在反思展览的标题,远处的声音仍然弥留在这个大厅里。有时你去某些地方,你可以清晰听到你的脚踩在楼梯上的声音,你可以想象若有若无的回声,孩子们嬉笑打闹,传来密集的脚步声。所有这些都试图让你唤起一种感觉:之前你就来过这里。”

图为Nirmala在2005年拍摄的作品,黄昏和云。(摄影:王茜)

2005年,她拍下天边的云,那些薄薄的云在旷野上方游走。妮玛拉解释说,照片拍摄的是追逐日落的瞬间。要知道日落是很短暂的,意味着它就这样消失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追逐还有另外的意义,意味着我们追逐短暂、美好且甜蜜的记忆。

她的语气中透露着淡淡的、难言的惆怅,生命中有多少稍纵即逝的瞬间,在我们的追逐中丧失掉全部的意义。

图为Nirmala在2005年拍摄的红树林,取景于登嘉楼。(摄影:王茜)

“这是红树林,拍摄于东海岸的登嘉楼。对我来说,它更像是狂舞的红树林。”

妮玛拉在清晨拍下眼前的景象:一片红树林,纠缠的枝蔓在水中张牙舞爪。

“当我们处于平静的阶段,早上头脑清醒时,我们可以思考很多事情。你知道,这几乎已经像是冥想了。虽然在视觉上很混乱,但有时,这样的地方会让你非常安静。就像在疯狂、混乱中找到宁静。”

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妮玛拉选择以薄雾作为终结。似乎从之前疯长的植物中跳脱出来,仿佛前面发生的一切都烟消云散。

她表示,“雾气让一切平静下来,薄雾像要散去一样。所以对于观众来说是开放性的解读,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妮玛拉希望通过相机建立观众与她的联结,观众可将她当作一台相机来观察周遭的一切。(摄影:王茜)

妮玛拉希望通过相机建立观众与她的联结,相机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相机,而是通过妮玛拉的眼和手,捕捉一些看似虚空的景象。一如你妮玛拉所讲,她处于媒介之中,观众可将她当作一台相机来观察周遭的一切。

整个展览像一部电影,更像独自走过的人生旅程。弥漫着淡淡的怀旧味道,在某些时刻,我们对某个空间无限渴望。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曾写道,每次闻到玛德莲蛋糕浸在红茶里的味道就会勾起他童年的记忆。此刻所有感官上的反应都通过妮玛拉的影像表达出来,我们在凝视中与自己重逢。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1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王茜

访问网前编辑兼记者,目前是特约撰稿人。留学英伦。想与《午夜巴黎》中的小作家一样,搭上路边的老爷车去往上个世纪的花神咖啡馆。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