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显示,早在1845年就有闽南人在安顺生活,超过百年历史的古庙——福顺宫正是最有力的依据。拥有超过千年历史的泉州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太平仁爱音乐社仍然在传唱。《原乡柔情霹雳行》走遍霹雳州几个城镇,寻觅霹雳州福建籍贯人士落脚的故事。
霹雳州的第三大城市安顺位于霹雳河下游的河口,独特的地理形势让安顺在很早期就成为了河道交通的第一大型据点。安顺,取自英文地名“Anson”的译音,是为了纪念开埠功臣英国陆军少將安顺爵士。关于它的马来名字“Teluk Intan”,则有这么一个说法:有一位少女和她的朋友在河里嬉水时不小心丢失了父母送给她的珠宝发夹,而“Teluk Intan”就是珠宝的港湾。
根据资料显示,早在1845年就有闽南人在安顺生活,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古庙福顺宫就是最有力的依据。
安顺福顺宫副财政庄添才在《原乡柔情霹雳行》节目中受访时表示,在1845年之前,福建人从中国南来就在安顺的司马登码头登陆,然后在该处奉神龛祭拜,即是主神广泽尊王。但随着信徒越来越多,司马登就不太适合了。
“经过两次搬迁,直到1880年左右获得一块土地,当时的英国人行政长官认为应该以一个比较堂皇的场所进行宗教活动,那么安顺人的侨领就结合起来,筹款建庙,终于在1883年建了主殿。”
福顺宫有一对对联时刻提醒着信徒:福己祸人任尔烧香无益,顺天守法见吾不拜何妨。
“意思就是如果你做了坏事,就算拜神,神明也不能够保佑你;如果你奉公守法,即使不拜神也无所谓。就是说我们要相信神,但是不能迷信。”
带有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福顺宫至今仍保留完好的古物,包括1888年建设的捐款者牌记、古钟、家长塑像、皮鼓和神轿等等。
说到安顺地标一定少不了安顺斜塔,它是由安顺著名慈善家、商人兼建筑师梁全忠在1885年所建的。2015年,安顺斜塔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安顺人把这里称作大钟楼,每15分钟就响起的钟声已经持续超过一百年。
在百年前, 下霹雳是霹雳州的行政要地,许多华人正是通过安顺码头登陆,再以水路进入霹雳州内地求生。若以籍贯方言区分,最早到安顺的是福建泉州人。
安顺福建公会会长詹胜聪说道,福建人早在200多年前陆续来到安顺落地生根。其中以安溪人最多,接着则是南安人。
“一般上,不同籍贯人士会有不同的强项,比如安溪人多数从事农耕业,下南洋以后自然也是从事种植业;晋江则靠近泉州,在原乡有个海港从商,来到这里也是从商。”
时代洪流急速变化 泉州南音古韵流长
拥有超过千年历史的泉州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相信泉州南音起源于唐,形成于宋,发展于明清。泉州南音随着南来的闽南先辈流入马来西亚,在本土福建社会,以晋江人最热衷泉州南音。
成立于1964年的太平仁爱音乐社是北马唯一还保留着南音传唱的音乐社,该社副总务许隆基分享说道,其高龄90岁的母亲非常喜欢南音,以往每次到访中国都会以卡带作为手信送给母亲。直到2015年左右,母亲不再要卡带,要求儿子亲自唱。
他笑称:“我五音不全,又没有学过。”也因为这一契机,让许隆基投入南音,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使命感,要将历史悠久的南音传承下去。
南音主要以金厦口腔进行演绎,内容则主要取材于唐代的传奇话本,还有宋、元及明代戏剧人物故事。在马来西亚,南音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面对着断层和凋零的问题。
“我们早期也去校园培养新血,碰上疫情停了好几年,学过的孩子也毕业了,如今又得重新开始,其实要下蛮大的心血。看看中国泉州一带,单单泉州区就设有超过200家音乐社,这是政府积极推动和鼓励的成果,而我们这边只能靠自己、民间团体推动。因此,只要有收到邀请,我们都尽量配合演出,希望借此机会传承南音。”
月到中秋分外明 博饼消遣博状元
月圆花好的时刻,人们总希望能和亲人团聚。古代在外征战的士兵们,又要如何排解中秋时节的相思之情呢?《原乡柔情霹雳行》来到福建人聚集的霹雳州太平,了解中秋博饼的典故。
据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所说,相传明末清初,郑成功部下洪旭与兵部衙堂属员为排遣士兵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以及消除军中生活的苦闷,就在中秋节当天晚上特地创造了“中秋博饼”游戏,让大家趁节日来消遣娱乐。除了可以赢取月饼,也可赢得状元、榜眼、探花等虚衔来娱乐高兴一番。
中秋博饼习俗源于福建厦门,盛行于漳州的龙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门县等地,清代康乾时期的《台湾府志》曾有过相关记载。
每逢中秋佳节,闽南及台湾地区会以家庭或社团为单位,自发举行中秋博饼活动,参加者以六个骰子轮流投掷,博取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第并按等第获取大小不同的月饼。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充满竞争悬念,又富于生活情趣,受到广大民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