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在马来西亚华社并不算少数。霹雳州有两个地方,马姓人特别多,而且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潮州人,都是从中国同一个原乡南渡而来。一个是在邦咯岛,另一个就在太平的十八丁。十八丁新芭也被称为“马家庄”,村前村尾住着很多同姓的马家人。说到潮汕美食,不得不提太平十八丁的甘蔗熏鸭,那是此地游子最思念的家乡味。
韩江水潮客情 饮水思源念故人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这句话流传甚广,意即潮州人的命运注定和大海连在一起。在霹雳州的邦咯岛和太平十八丁,马姓人特别多,他们皆拥有一个特点:都是从同一个原乡南渡而来的潮州人。
太平旧名拉律,曾是霹雳州首府,是马来西亚其中一个华裔先贤最早开拓及定居的地区。太平十八丁曾是重要港口,旧名砵威,是全马来亚最早修建铁路系统的小镇。在这里落户的姓马居民大部分祖籍是中国潮州和平县,十八丁新芭以姓马家庭居多,过港很多是姓王、林家庭,而老港以李为大姓。
潮州人在马来西亚华社并不算少数,而且仔细翻开资料的话就会发现,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在全马13州一共有58个属会。再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除了潮州会馆之外,有不少是以韩江公会为名,而且大多数都在北马。
金宝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杜忠全博士在《原乡柔情霹雳行》受访时表示,说到韩江,不得不提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祭鳄鱼文》。
“韩愈以前因为上了名为《谏迎佛古书》的奏疏,反对唐朝朝廷花巨款来迎佛骨,触怒了朝廷,因此被贬官至东南的潮州,前后待了不到八个月。潮州有一条河叫作韩江,其实在唐代或之前它另有其名,称为鳄江。”
他续称,顾名思义这条江有很多鳄鱼出没,之前到任的官员都没有处理。韩愈到任之后,他第一个月内就处理了这个事情,据说他就做了一个仪式,就是写了一篇《祭鳄鱼文》烧祭给鳄鱼,然后当天晚上就狂风大作。
“下了大雨之后,第二天鳄江就干涸了,之后鳄鱼因为没有河水就跑光了,从此就解决了潮州的鳄鱼之患。”
他指出,潮州府的人感念韩愈还有另一深层意义:办学。
“他把之前已经衰败的学风重新地开办乡校,推动教育。虽然他在潮州这个地方只任职七个多月,但是经过他的教育改革,文化风潮又重新兴盛起来。”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给潮州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他在潮州人的心中种下文化教育的种子,让南来的潮州人谨记尊师重教的精神。
一柱龙香工序多 是祭品也是艺术品
汉龙香行是马登区内唯一的手工龙香制作工厂,道教里拜神祈福要用到的龙香,很多工序都必须手工制作,无法以机器代劳。汉龙香行老板陈亚汉熟练又迅速地示范“捏龙头”手艺,他老神在在、轻松捏出龙头和鼻孔,旁人却看得目不转睛。
陈亚汉本身是潮州普宁人,当年跟随师父学习制作龙香,从学徒出师一做至今超过40年。他认为,学习这门手艺并没有特定条件,唯独需要有兴趣和耐心。“要是没有耐心,说什么都没用”他说。
“一开始,先用粘木、木糠加入水,搅和成香土,制成香身;香身必须一层一层铺上,晒干了再铺,铺了再晒。再来,就是捏塑龙头造型和其他细节,包括龙牙、舌头、眼睛、脚等等。接着,就是喷漆、上色等等的手艺活。等到龙身完全干了之后,将所有配件一一整合装配,然后再等待风干。”
他所说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准快,如果马虎了事,龙香容易干裂。一支小龙香需要 三到四个月完成,而大龙香则需要六到十个月的功夫才能完工,一切还得看气温和湿度而定。
这门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考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考验耐心。
超越籍贯的潮州美食:甘蔗熏鸭
在太平十八丁,有一道当地人熟知的潮汕独特名吃——甘蔗熏鸭。据了解,这道传统美食已经超越籍贯,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炮制这道美食。
腌制长达一天的鸭肉,在甘蔗渣熏烤之下,除了表皮散发微微的焦香,肉质也是鲜嫩多汁。更重要的是,鸭肉会带有甘蔗的香甜气息。
用甘蔗渣烟熏鸭肉的做法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潮汕地区是盛产甘蔗,所以甘蔗榨汁之后可以做成糖,甘蔗渣如果丢掉似乎很浪费。
因此,潮州先辈就想到燃烧甘蔗渣,用以煮熟鸭肉,结果意外地发现效果奇佳。这道独特美食背后,是聪明又节俭的潮州人智慧。
至今,甘蔗熏鸭在中国的潮汕地区依然相当普遍。有句话说:北有北京烤鴨,南有潮汕熏鴨,显现它的“江湖地位”。这道料理在马来西亚其他地区并不常见,不过在太平十八丁还是相当盛行,更是游子逢年过节回家必吃的“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