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屏东东港是远洋渔业重镇,也是全台最大的黑鲔鱼产区。每年4至6月,洄游性的黑鲔鱼在台湾南端海峡海域准备产卵生殖,正值最肥美时期;这段时期也是东港国家级品牌节庆活动黑鲔鱼文化观光季,至今已续办长达24年。 殊不知,原来在好久以前,黑鲔鱼是被当成“鱼饲料”的?怎么跃身一变成为“生鱼片中的极品”呢?它如何拯救东港在地产业?且听大鹏湾风景管理处处长许主龙娓娓道来,关于东港、黑鲔鱼与渔民的故事。
“说到饮食文化,各地都不一样,来到东港就是海鲜为主,尤其是黑鲔鱼。每年4至6月尾是黑鲔鱼季,7月我们就不抓了。黑鲔鱼吃什么?鬼头刀(鲯鳅)啊;那鬼头刀吃什么?飞鱼啊!所以,兰屿和垦丁恒春那边都有飞鱼季。飞鱼来的时候,鬼头刀差不多来了;鬼头刀来的时候,就是黑鲔鱼季了。”
坐在东港光复路上的老字号东升餐厅,许主龙滔滔不绝地介绍东港这块土地,这会儿说东港三宝、那会儿谈捕渔郎的命运,再接着说永续发展。
好几道菜已上桌,他的碗筷还是原封不动。请处长也一起动筷子,他笑着说:“没关系,我看你们吃就很高兴了。”非常尽地主之谊。
“这些都是顺应大自然的,不然渔民怎么判断什么时候要出海,出海都要油钱,其实都要成本。所以,现在的渔民都是在渔业资源的生态链上,以老祖宗长期累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结合科技发展。”他随便举出卫星、热感应器等渔船设备,一艘渔船价值可能就要上千万台币,等同于渔民一生的家当。
不是有句老话说“捕渔郎三分命七分运”吗?贴切地道出靠天吃饭的渔民命运。
许主龙续说过往的事迹:“除了靠天吃饭,还有其他人为因素。数十年前有个不成文规定,如果渔民不幸运遇到海盗,船东会嘱咐船长上缴十万美元给对方,让对方拿钱放船。上千万家当就数那艘船了,拼死拼活都得保住啊。”
随着产业大环境进步与改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后,海洋资源已成为全球共有的资源,并非“想捕多少就捕多少”。加上各国经济海域限制,让渔业迈向可持续性发展,也保障出海讨生活的渔民。
曾经的“鱼饲料” 今日的极品生鱼片
如今我们所知道的黑鲔鱼,是生鱼片中的极品,殊不知原来在好久以前,东港渔民第一次捕获黑鲔鱼的时候,竟把它当成鱼饲料。
“当时候捕的黄鳍鲔、大目鲔大概都是六七十公斤至100公斤左右,突然来了一尾重量超过400公斤的黑鲔鱼,谁敢买呢?鱼贩拿了谁吃呀?后来,恰好有日本人来东港,发现这里有黑鲔鱼才教会了我们正确的捕捉方法。”
许主龙指出,黑鲔鱼是远视鱼种,因此透明度高的海域流刺网难以捕获。台湾很多渔船是使用排钓法,意即在一条主钢线上每隔一段距离拴一个钓钩,然后在几公里之外静候鱼上钩。
“渔民一旦通过卫星感应器得知黑鲔鱼上钩了,就得赶快去把它抓起来,不然它会急速往深水中游窜潜逃,又或者被引来的海豚吃掉。手脚慢一点,黑鲔鱼眼睛下方最贵的部位都被海豚吃掉了。”
他说,为了保持黑鲔鱼鲜度及色泽,抓起来要经过放血、去鳍、去鳃及内脏等前置处理。然后将它置入超低温急速冻结室,之后再移至冻藏室储藏:“如果不赶快放血,那鱼肉都是黑的,怎么吃?”
“这边还有一个潜规则,如果一艘渔船的船东和船长非同一人,抓起来的黑鲔鱼内脏归船长所有;鱼肉归船东。因此,黑鲔鱼内脏也有个称号,叫作‘船长的私房菜’。”这道料理一般只供熟客,若想要品尝这道料理,或许可以试着在餐馆跟老板说“船长的私房菜”。
话说至此,不难看出黑鲔鱼全身都是宝,腹肉是生鱼片极品、背肉可干煎、下巴适合香烤、边角料还可加工製成罐头;甚至连骨头都被称为“龙骨”,可做出特色菜。
为了让渔业永续发展,根据现今国际鲔鱼公会规定,180公斤以下的黑鲔鱼都不许抓。
从外销变内销 黑鲔鱼季成标志性观光活动
以往东港黑鲔鱼主要外销日本,市场占有率高达80%。屏东县政府自2001年开办“黑鲔鱼文化观光季”,大力推动黑鲔鱼饮食文化,当地食用市场大幅度上升,如今黑鲔鱼已转为供应内需为主。
“如果东港抓了100尾,大概有80尾都销日本,大概有一二十尾是部分餐厅内销。可是到现在,大概外销剩下只有十几趴,黑鲔鱼已经成为了当地的饮食文化。”
“黑鲔鱼季的确解决了当年经济泡沫时期无法外销的问题,而且它有一定的潜力,不只是拯救渔业,还带动其他相关的下游产业,比如制冰业、造船业等等,平均每年的黑鲔鱼观光季都可以为东港带来至少近十亿台币的经济产销。”
黑鲔鱼季迈入第24年,每年不断创新,不只成功带动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还通过海洋保育、永续发展等议题提升屏东黑鲔鱼文化观光季的意义,成为台湾盛夏最知名的活动之一。来年盛夏,或许可以考虑来东港,体验三倍以上的热情!
▌你也可以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