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屠妖节不是印度人新年——“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

在马来西亚,很多人一直误以为屠妖节是印度人过年,事实上这是兴都教徒庆祝“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印度历一年有十二个月,印度人新年通常落在洋历三月或四月,屠妖节则落在七月(洋历十月或十一月),共庆祝五天。除了兴都教徒,耆那和锡克教徒也会庆祝,因此是个非常盛大的节庆。

“Deepavali” 是Dipa和 Gavali两个字的结合,Dipa指的是灯,Gavali的意思则是一排。 “Deepavali”意指万灯,因此这个节庆也称作“光明节“、“排灯节”或“万灯节”。在印度北方,这个节庆则称作“Diwali”。在马来西亚,Deepavali和Diwali的说法都相当普遍。

关于这个节庆,除了美食、习俗,还有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

陈亚才:屠妖节是印裔展示族群凝聚力的活动

长期研究印度文化的文史工作者陈亚才说,屠妖节的由来有不同的传说,其中较为广传的版本是:相传世界被妖魔侵扰,天神下凡降魔。降魔后,大地女神为天神诞下一名儿子,取名“那拉卡苏兰”(Naraka Suran)。那拉卡苏兰被赋予神的力量与武器。

天神与那拉卡苏兰展开了正邪大战,最终,那拉卡苏兰战死,人民点灯庆祝光明重生,故这个节日称为“屠妖节”。(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身为神明之子的他不仅与邪恶为伍,更因为他畏惧光明、留恋黑暗的本性,禁止凡间百姓点灯。百姓苦不堪言,于是请求天神为民除害。天神与那拉卡苏兰展开了正邪大战,最终,那拉卡苏兰战死,人民点灯庆祝光明重生,故这个节日称为“屠妖节”。

陈亚才说,屠妖节的由来有不同的传说。(图片来源:希望之谷)

陈亚才指出,另一个传说是源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书中记载王子罗摩(Rama)因受恶神陷害,背井离乡流放丛林十四年,最后在猴神帮助下打败魔王,返回国土加冕为王。人民点亮了无数陶灯,象征国王散发的光芒,庆祝国王凯旋。因此在印度历七月月圆之后第十五天出现新月时,家家户户与寺庙都会点灯,庆祝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迎接新开始。

罗摩衍那洞(Ramayana Cave)位于吉隆坡黑风洞的最左侧。(图片来源:网络)

“对马来西亚印度社群而言,这个节庆除了是传统的延续,也逐渐变成印度人展现族群凝聚力的重要活动。”

陈亚才成长于橡胶和油棕园丘,小时候与马来人和印度人比邻而居,一度说得一口流利的淡米尔语。长大后,为了推动跨族群文化了解,他决定深入研究,并经常走进印度庙宇,实地采集资料。

“事实上,马来西亚印度群体并非单一族群,不过当中有85%来自说淡米尔语的印度南部,因此佳节习俗也沿袭了南印度的传统。”

兴都教徒如何庆祝屠妖节?

屠妖节前夕,22岁的希瓦(Siva)正在洗都住家,与父亲将之前采集回来的椰叶制作成饰物,吊挂在大门前,忙得不亦乐乎:“其实屠妖节前一个月,我们已经开始大扫除、粉刷、换新被单、窗帘、买新衣。”

装饰好住家,晚餐前一家人则必须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母亲会在希瓦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照片前摆案,供上扁豆咖喱(dal curry)、印度脆饼(papadum)、白饭、三种素菜和传统甜点,一家人陆续点香膜拜。兴都教徒相信,人死后就去到神的世界,因此供品必须是全素。祭祀后,一家人才一起享用晚餐。

希瓦(右一)一家穿上传统莎丽(Saree)和吉巴(Jippa)欢迎屠妖节。(图片来源:受访者)

这时,游子已纷纷回到家,大家齐聚聊天、点油灯、玩烟花,倒数屠妖节的到来。希瓦姐姐则趁这时制作彩米画(Kolam)。“彩米画通常由女性负责,姐姐会事先将米染色,晾干后制作成自己设计的图案。”希瓦说,他们家一般会制作三幅彩米画,分别在大门口、祖先照片下和神台下。

彩米画的由来很有意义。据说在印度的古早时代,乡下的村民为驱赶昆虫禽类钻入家门,又不想杀害它们,因此在家门口撒上了大量的米粉、白米以及谷粮。他们相信喂饱了这些小生命,它们就不会进到屋子里面骚扰人类。在当时,这是每个家庭每天一早的例行活动,印度人相信行善会带来好运,因此以喂食鸟类和昆虫开始一天的善行。

古时候,米画是人类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智慧,如今则带有”欢迎“的意义,因此常出现在大门口迎接宾客,常见的图案包括几何、花朵、人像和孔雀等图腾,“孔雀在兴都教中代表圣洁,也是战神姆鲁甘(Murugan)的坐骑,是很受欢迎的彩米画图案。” 陈亚才表示,彩米图也有好运和如意的寓意,因此举凡新居入伙、新店开业、婚宴都少不了,迎宾之余,也让色彩缤纷的米画增添节庆喜气。

制作彩米画是兴都教徒过节重要的习俗。(图片来源:受访者)

做好彩米画后,希瓦姐姐在周围点上油灯。印度人相信彩米图和油灯能够迎来女神拉希米(Lakshmi)。她是兴都教中的吉祥天女,掌管财富,若仁慈的女神能降临家中,将带来一整年的繁荣和富裕。

屠妖节当天,希瓦母亲一早就起床张罗食物——今天她得准备各种过节主食,包括各种肉类的咖喱、黄姜饭(nasi briyani)、烙饼(dosai)等,用来祭祀和招待亲友。孩子们也不能赖床,因为必须在日出前完成浴油仪式(Ganga Snanam),由父母将油抹在孩子头上,再沐浴洗去。这个仪式象征长辈赐予晚辈祝福,也寓意洁净过去一年的晦气。

之后,各人会将自己的新衣拿到家中主神前祭拜再换上,“女的会穿传统莎丽(Saree),男的则是吉巴(Jippa)。我们会避讳黑色衣服,因为这是不吉利的颜色。”希瓦解释,“传统家庭还会在新衣上抹黄姜粉,我们家因为祖父母都不在了,所以这个仪式也简化了。”

祭神是屠妖节当天最重要的活动。各人换好新装后,就会带着供品,包括鲜花、水果和传统甜点到附近的印度庙宇。在这里,希瓦一家将供品献给神明,并摔破椰子,寓意驱除厄运。

(图片来源:网络)

印度神明众多,各有各传说

印度神明众多,每个神明有各自的形象、特征和能力和相应的神话传说,因此一般人总是认为印度人“满天神佛”。

“古时候,为了让神明普及到平民百姓,因此才延伸出许多化身和传说。”陈亚才说:“兴都教相信神明能化身为不同形态,或显现到不同的物体,其中梵天(Bhrama)、毗湿奴(Vishnu)以及湿婆(Shiva)为三大主神。这三位大神统领了宇宙的创造、护持和毁灭。”

希瓦家的主神是难近母神(Durgai),门口则供奉着象神(Ganesha)。这两个都是印度家庭普遍崇拜的神明。难近母神是湿婆神的妻子雪山女神的其中一个化身,主要的职能是降魔, “印度人经常把她供奉在家里,希望借由她强大的威力除恶运、保平安。”陈亚才说明。

至于象神,印度人相信,象是记忆力最好、友善和且重义气的动物,“象神角色多元,既是守护之神、智慧之神,也代表正义,就像华人的关公,又是财神,因此在任何场合都有人膜拜,包括公司行号、神庙、家里、车上,祈求破除障碍、一切顺利、迈向成功。”

屠妖节,又名排灯节,是都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庆祝“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图片来源:网络)

在兴都教神话故事里,象神是湿婆神与妻子雪山女神的儿子。传说湿婆神因为在雪山修行了一千年,妻子觉得苦闷,于是捏造出一个儿子陪伴自己。这天,雪山女神要去沐浴,交代儿子掌门,不管谁都不许进来。不料湿婆神却在此时回家,两人素未谋面,儿子力阻湿婆神进门,湿婆神一怒之下砍下了儿子的头。待雪山女神告知真相后,为了让儿子复活,湿婆神于是把从门口经过的第一只动物的头砍下,给儿子装上,而这只动物就是大象。这就是象头神的由来,如今有些信徒膜拜大象,其实也代表象头神。

象头神在天界是大门的守卫,因此希瓦家人把祂供奉在大门口的柱子上,守护一家人的平安。平常的日子里,妈妈会用祭上芒果,“为何会以芒果作为供品,也有一个传说。”陈亚才娓娓道来

“湿婆神与妻子雪山女神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象头神,另一个则是士甘达(Skanda),黑风洞的战神姆鲁甘(Murugan)就是其化身)。有一天,夫妻俩得到了一颗芒果,于是把两个儿子叫来,说谁最快绕宇宙一圈就能得到芒果。士甘达听完马上启程,绕了一圈回到后,发现象头神竟还在原地,原来象头神只是绕了父母一圈,因为父母就代表了宇宙。双亲认为象头神很有智慧,把芒果给了祂,这也是为何信徒会用芒果来供奉祂,并且把祂视为智慧之神。”

象神的父母认为象神很有智慧,把芒果给了祂,这也是为何信徒会用芒果来供奉祂,并且把祂视为智慧之神。(图片来源:网络)

完成祭祀后,大家就会出门相互拜访。每年希瓦父母都会邀请各族邻里到家里用餐,因此一整天家里都非常热闹。“根据传统习俗,嫁出去的女儿第一天会留在夫家,第二天才回娘家过节。”希瓦母亲透露:“如今受到华人习俗影响,我们也会分派红包给孩子。“红包代表了长辈的祝福,而晚辈则会下跪触摸长辈的脚以示敬重。

对于兴都教徒而言,屠妖节不仅仅是庆祝光明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彼此祝福的时刻。在缤纷的服饰、摇曳的灯火和精彩的神话故事中,这个充满感恩、正念的美丽节庆,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延续下去。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3 / 5. 评分人数: 10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黄子珊

从事文字、配音、电视制作的自由工作者。喜欢好故事,不过生平无大志,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我有话说
1 条评论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