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一道年菜,一道记忆:那些记忆中的年菜故事

年关将至,是各家各户团聚的时刻,访问网分别找到了不同籍贯的嘉宾,分别是福建人王菁忆(电视主播)、客家人丘桦真(医生)、客家人吴鑫霖(编辑)以及海南人廖朝骥博士(学者),除了复刻记忆中的年味以外,他们也分享了年菜背后那些难忘的故事和记忆。

王菁忆的新年仪式感——咸菜鸭

在猪肚汤与咸菜鸭之间,来自大山脚的新闻主播王菁忆选择了后者。那是一锅福建人逢年过节、婚嫁、神诞、祭祖都会煮的汤。

鸭肉带甜,有咸菜的咸酸,还有香料的辛辣。对没有喝过咸菜鸭的朋友,她会这么介绍。

相比起鸡肉,用鸭肉烹煮的咸菜鸭较为少见。

福建人有咸菜鸭,潮州人也有咸菜鸭,因为北马的潮州人和福建人特别多。外头餐馆比较难找到咸菜鸭,较多是用鸡肉烹煮,除非上娘惹馆子。“ 但是如果我想喝这道汤,我回到家一定有得喝。”

一煮,就是一大锅。还没吃上,屋子里早已遍布浓郁的记忆与香气。

福建人食谱:用鸭肉补冬

煮之前,她说那是一道婆婆从中国带过来的料理,也是家族传承的手艺。从前的人并不多机会吃上肉,就会选择在冬天煮鸭肉。鸭肉滋补,对福建人来说就是“补冬”。

补冬说的,不是字面上的冷天暖身——而是福建人重要的节气习俗,秋收冬藏,修生养息。一年吃多少保养品,都不及这一天来得补,“爸爸会翻开通胜,找出哪个日子时辰喝下最为补身,这是我爸爸负责的,所以每一年快要入冬,他就会开始研究。” 

鸭肉滋补,对福建人来说就是“补冬”。

福建人喜欢用鸭肉煲汤,比如药材味浓厚的十全鸭汤,用的是肥美多肉的番鸭。他们家还爱鸭肉料理,比如鸭腿面线、姜鸭等,也许正是属于福建人的口味。

然而,鸭肉成本较高,也难寻于市场,因此外边餐馆的咸菜鸭多用鸡肉取代。

说是失传的手艺也未免太矫情,王菁忆笑说:我们每个月都会吃。在每个农历月份的最后一日,家里都会拜一次月尾,这是南来福建人的习俗。他们在屋后巷子摆上祭品如水果、鸡鸭拜祭;拜的其实是“后尾公”——那是像土地公一样的存在吗?它并没有神系,却能祈求一家平安顺利。

当然,拜祭的菜肴都是福建菜,她缓缓细数,就有碱水糕、猪肚汤、炒鱿鱼丝……这些菜,都是数代福建人的集体味觉记忆。

【食材】

  • 半只鸭肉连皮带骨,切块
  • 500 克咸菜浸泡半小时,洗净,切片
  • 2 块子姜 
  • 2 粒番茄
  • 2 粒洋葱
  • 2 粒蒜头
  • 3 粒咸水梅
  • 适量豆蔻籽、胡椒粒 

【步骤】

  1. 将食材洗净、切块。把胡椒粒和豆蔻籽拍碎,煮汤时风味更能挥发。
  2. 鸭肉切块后,放入热水汆烫。
  3. 将食材置入锅里,大火煮滚后,一个半小时小火慢炖。

豆蔻籽是这道料理的灵魂。煮沸掀盖,她一定会捞起淡绿色的咸菜,满满一碗的咸菜也是她食指大动的理由。慢火炖的当儿,鸭肉已经释放肉的香甜,精华就在汤水之中;反倒是咸菜煮得软硬适中,一口咬下,还有一些汤汁萦绕在嘴里。

除了新年,每逢中元节父亲的厂有拜普度——“我们会准备很多食物和拜祭品,我记得伯母会煮这么一大锅汤;那时我很小,喜欢站在旁边看着她用大大的勺子搅拌,就会问:里头还有放什么食材?”

凭着记忆,王菁忆今天也把家里的味道复刻出来。

咸菜鸭对于王菁忆来说,就是团聚的味道。

新年总是大鱼大肉,吃腻了之后,福建人会把剩下的肉与骨头拿来煮菜尾,用的也是咸菜。咸菜从前是芥菜——“以前没有冰箱,为了保存更长久的时间,他们用盐把剩余的菜腌渍。”似乎,事发总有因,而每道料理的诞生也伴随着前人的智慧。

“咸菜鸭,不单单是汤那么单纯,我觉得它还带有一种仪式感。因为喝的时候总是过年过节,嗅到咸菜鸭的味道,就一定是团聚的时候。”

客家人丘桦真与外婆的新年限定——芽菇炒肉片

丘桦真是客家人,小时候每逢大年初二,母亲就会带着一家人到彭亨州双溪吉流的外婆家享用午餐,饭桌上早已摆好热腾腾的饭菜等待他们的到来。在一众客家菜中,唯独芽菇炒肉片是逢年过节限定。

小时候,每逢大年初二,丘桦真都会和家人回到外婆家享用午餐。

长大后丘桦真想要复刻当年的味道,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家常菜没想象中容易,不仅是调味的差异,就连芽菇本身也经过精挑细选。外婆选用了本地种植的芽菇,外形小巧迷你,不似中国进口芽菇饱满大颗。除了芽菇以外,所需食材还包括五花肉片,以及农历新年限定的中国蒜。这道菜调味的关·键,就是南乳酱,第一次了解南乳酱,也是丘桦真在外婆的料理中认识的,似乎一切的美食,都和外婆有关。

爆炒,焖煮,收汁……丘桦真努力回想外婆的每一个步骤,想要复刻出记忆中的那道芽菇炒肉片。

芽菇炒肉虽然做法简单,但也有其中讲究。

对于丘桦真来说,这道菜肴就是一个能够紧密连接,并追念外婆的一道菜。自外婆离开后,丘桦真的年菜再也没有出现这道客家菜,后来丘桦真尝试过几次复刻这道菜,却都不是记忆中的味道,便放弃了,接受邀约后,虽然困难,但依然抱着复刻成功的希望接受挑战。

与前几次不同,丘桦真这次认真挑选了每个食材,努力回想一切可能性的调料,这一次的尝试,没想到和记忆中的味道,靠近了一步。

【食材】

  • 200克芽菇
  • 200克五花肉
  • 3棵中国蒜
  • 1.5块南乳酱与一勺南乳汁
  • 调料:糖、生抽、绍兴酒

【步骤】

  1. 将芽菇外皮搓净、五花肉切片、中国蒜切成小段。
  2. 将切好的蒜粒下锅热炒,然后将五花肉片加入其中炒熟,加入南乳酱与南乳汁调味。
  3. 将芽菇和中国蒜加入锅中爆炒。
  4. 倒入清水,盖上锅盖焖煮5至10分钟,收汁。

吴鑫霖的童年记忆——酿豆腐

那天早上,吴鑫霖拿出一个小音响,不一会儿,费玉清的歌声缓缓传来,吴鑫霖的厨房时光就这样开始了,这是属于他的“做饭仪式感”。

“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酿豆腐。”访谈一开始,吴鑫霖这么形容酿豆腐。

吴鑫霖对酿豆腐的记忆,从外婆开始。

酿豆腐的模样大致上有两种,有人喜欢将豆腐对角对半切,形成两个三角形,再横着切一道缺口,将缺口塞满肉;有人喜欢在豆腐中间挖个小口,用肉填补中间的缺口。这两种切口的方式,都让人联想起金元宝的样子,于是有人说酿豆腐也寓意着吉祥。

吴鑫霖对酿豆腐的记忆,从外婆开始,小时候,每当母亲领着吴鑫霖到访外婆家,酿豆腐从不缺席。不仅是外婆喜好做酿豆腐,吴鑫霖的母亲也时常准备这道菜肴给孩子们。

因为形状,有人将酿豆腐寓意为吉祥的金元宝。

早晨,只要听见熟悉的剁肉声,吴鑫霖便会知道母亲的当日菜单少不了酿豆腐,像敲木鱼一样有规律的剁肉声,也增加了许多自己和母亲的回忆。吴鑫霖对母亲的酿豆腐非常喜爱,总是忍不住自己偷偷吃掉一大半。为了防止再偷吃,母亲也会想办法把酿豆腐藏起来,不让这个“大老鼠”发现。

酿豆腐于吴鑫霖,是结合了声音、气味、和吃的一个三结合。

客家酿豆腐: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

“这东西在不同的人手上, 会酿出不同的风味来,在我的手上,就会多一些海的味道。”

回想起第一次和母亲学做这道菜,吴鑫霖感叹时间的流逝,十几年后再重提菜的配方会发现,时间淘洗掉许多东西,也许再找不回当初母亲的配方,但同时也会加入属于吴鑫霖的记忆和味道。

吴鑫霖如今做的酿豆腐,也会成为弟妹心中新一代的经典。

“我觉得传统是自己去定义的一个经典,所谓传承就是每一代人都有一定原则的保留,而更多的时候会加入不一样的元素。”细细回想,外婆的酿豆腐形成了母亲记忆中的经典,而母亲后来带给吴鑫霖的味道,是独属他的经典,再后来,吴鑫霖带给弟妹的元素和味道,会形成新的记忆和经典。

“饮食是随着香料的流变,产生了不同的口感和背景故事。”

【食材】

  • 酿食材:辣椒、茄子、豆卜、豆腐
  • 蒜头
  • 马鲛鱼一小块
  • 500克猪绞肉
  • 蚝油

酿食材处理

  1. 豆腐:对半切并挖出一个洞
  2. 豆卜:剪开一半(注意不要切断)
  3. 辣椒:用刀将辣椒直线划开,将辣椒籽掏出
  4. 茄子:先切成几段,再将茄子段切开一条横线(注意不要切断)

酱汁准备

  1. 将蒜头切成蒜粒后放入锅中爆香。
  2. 倒入一碗清水直至滚烫。
  3. 倒入薯粉水勾芡,并加入蚝油、胡椒粉。可随自己口味加一些糖或盐。

【步骤】

  1. 将胡椒粉、鸡蛋、薯粉、盐、麻油、马鲛鱼肉加入猪绞肉调味,并腌制至少半个小时。
  2. 准备一小碗清水,将马鲛鱼皮和薯粉加入搅拌。
  3. 将腌制好的绞肉酿入准备好的豆腐、豆卜、辣椒和切茄子。后加入步骤2做备好的薯粉水,可使其黏着于酿食材。
  4. 将酿好的豆腐等食材,以绞肉那一面放进锅里,小火慢煎。注意,茄子吸油,要多放些油。
  5. 将煎好的酿食材放入汤锅中,再将准备好的酱料倒进去,中小火慢熬五到十分钟。
  6. 撒点葱段,酿豆腐就完成了。

白水卤,海南人廖朝骥的饮食记忆

马来西亚聚集了潮州、客家、福建人;说起卤,难免是黑卤的世界。但原来,在中国不少省份如海南万宁、南京,主要都是白水卤——食材用白水煮熟,依旧是肉的原色,鹅、鸭、猪肉都能一试。

白水卤五花肉,是廖朝骥从小家里都偏爱的菜肴。

黑卤下香料,白卤则是加入姜葱去腥。廖朝骥博士说,只要肉要选得好,去腥到位,基本上便完成了一道料理。但简单的步骤之中,把握肉的硬度仍是最难。

白切鸡与白水卤五花肉,都是祖籍海南万宁的廖朝骥在新年时必备的年菜。仅仅用一锅白水煮熟,蘸着粗盐以及亲手捣碎的酱料吃,吃的是食材最原始的风味。

华人移民的营生手段:海南鸡饭

而据他所述,海南鸡饭的由来与华人移民相关。

“华人到了东南亚一带以后,会以自己家族或籍贯的特色菜作为营生手段。客家人、广东人都会煮鸡,唯独海南人是把鸡跟饭当成一个小贩营卖的方式,才诞生了海南鸡饭。” 

廖朝骥做的海南鸡饭,搭配上和女儿一起完成的蘸料,风味十足。

更早的时候为什么是鸡饭粒?他解释:“因为小贩在挑扁担的时候,打包起来比较方便。用芭蕉叶包起饭粒,鸡肉切块以后递给客户。”

早晨上锡米山菜市场买食材,廖朝骥鱼贯地穿梭其中。经过肉鸡档,他解释市场有三种鸡——白鸡、菜园鸡以及甘榜鸡;煮海南鸡饭最好买肉质较软的白鸡,其次是菜园鸡,甘榜走地鸡则肉质太硬并不合适。鸡要选得够肥大,才有够多的鸡油用以做蘸料。

白切鸡和白水卤猪肉,是廖朝骥过年时的必备年菜。

在廖朝骥的记忆中,从前只有新年才能吃上鸡腿。海南人的新年,必然少不了白切鸡以及白水卤五花肉;但一只鸡只有两个腿,家里儿孙十数人,公公亲自把鸡腿夹到谁的盘上,他便是家里的宠儿。一年才吃上一次鸡的年代,被长辈赏鸡腿便是最大的殊荣。

作为家里最小的孙子,他总是被公公捧在手心上。夹过鸡腿,一片片肉剥下喂食,那是儿时的他最珍贵的记忆。

【食材】

  • 白鸡一只
  • 五花肉
  • 客家豆腐
  • 白菜
  • 适量姜、葱
  • 葱头、辣椒、酸柑
  • 适量粗盐、糖

【步骤】

  1. 将五花肉与鸡肉处理干净。
  2. 往水中加入姜葱。待水大火煮滚,加入五花肉煮熟,之后捞出置入盘中。
  3. 将鸡肉放入煮过五花肉的高汤中煮沸,关上盖子,煮大约2分钟。关火静置40分钟左右。让高汤的余热将鸡肉焖熟。
  4. 白水卤好的五花肉与鸡肉切块,上桌。
  5. 准备适量葱头、姜片、辣椒、粗盐、糖,放入石臼捣碎,从锅中捞起鸡油,加入蘸料,最后淋上酸柑汁。
  6. 煮一锅白饭,加入鸡汤与鸡油炊熟。
  7. 将豆腐以及白菜加入汤中煮软,一鸡四吃的海南鸡饭便大功告成。

https://youtu.be/1mSj8ycqSBc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梁馨元

xinyuan@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记者、编辑。中文系毕业生,著有诗集《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

朱家怡

jyforwork20@gmail.com

影像是一种力量,传播是一种责任。 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毕业,现为访问网影像记者。

余坤恬

kuntian.er@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实习生,努力把故事写好,也想要写好故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