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中国-东盟积极探索共建超大规模互联网市场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迈入新阶段。由新华社与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日前于吉隆坡举行,吸引260名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媒体、智库、政府及企业代表出席。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并围绕经贸合作、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该报告提出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规则对接、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五大合作趋势,反映双方正积极探索共建超大规模市场的可行路径。

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举行《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仪式,并开启圆桌讨论,大谈经贸合作与人工智能。

这项报告是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新华社研究院联合发布,以探讨进一步扩大双方务实经贸合作的路径和方向,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深化南南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仪式,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曹文忠(左)以及新华社研究院副院长朱智宾(右)启动。(摄影:余坤恬)

为了探讨加强区域合作议题,由中国新华社以及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马新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四月十一日于吉隆坡洲际酒店圆满举行,并邀请我国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通讯部部长法米和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参与开幕仪式。此外,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160余家媒体、智库、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约260名代表也在此齐聚一堂。

右起为马新社主席拿督斯里黄振威、通讯部秘书长莫哈末弗兹、新华社总编辑吕岩松、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通讯部长拿督法米、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马新社总执行长努鲁阿菲达。(摄影:朱家怡)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东盟媒体已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提升生产效率,包括自动化营销、优化流程、自动处理日常事务,以及辅助决策。马新社主席拿督斯里黄振威希望,东盟与中国的媒体机构可携手推动内容与AI培训相关的就业计划,通过深化AI应用的数据分析与探索,媒体也有机会发展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黄振威说,《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是中国软实力的重大里程碑,而马来西亚,也有自己的英雄人物,那就是汉都亚以及郑和。(摄影:朱家怡)

新华社总编辑吕岩松指出,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使双方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合作空间广大。

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致辞。(摄影:朱家怡)

《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呈现五大趋势

中国经济信息社总裁曹文忠说,《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的目的是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次报告从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规则标准、资金流通等维度,系统梳理了中国-东盟打造“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的实践探索。

曹文忠为《中国-东盟超大市场互联互通展望研究》报告做解读。(摄影:余坤恬)

报告指出,中国与东盟在经贸合作方面呈现五大趋势: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立体化;规则标准对接进一步包容化;新兴合作领域进一步数智化;货币金融合作进一步便捷化;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韧性化。

在硬联通方面,报告建议中国-东盟继续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与能源等基础设施合作。推荐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打通中国-东盟物流大动脉,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互联互通效率。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线图(取自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官网)

在软联通方面,报告建议双方尽快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心协定》(RCEP),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尽快生效,进一步促进人员、资金、货物与服务的自由流动,提升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

在资金融合方面,报告建议双方进一步提升货币与金融合作水平,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资金规模,发挥区域安全阀指南。

在数字经济方面,报告建议根据东盟各国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合作策略;在绿色经济方面,聚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领域;在蓝色经济方面,加强海洋渔业、旅游与能源开发,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

报告建议中国-东盟打造更加稳定的区域产业供应链,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版的供应链互联互通、RCEP原产地累计等规则。

中国-东盟携手构建超大规模市场 人工智能不可忽视

配合报告的发布,现场举办了“中国与东盟携手构建超大规模市场”圆桌讨论,马来西亚生物经济发展机构主席兼区域策略研究所智库顾问李文材在该讨论上说,东盟国家经济差异大,需求也不同,低收入国更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马来西亚作为中收入国,对出口更感兴趣,也更担忧中国挤压本地制造业产能。

为应对这一挑战,李文材希望中国与东盟能够进一步整合区域供应链,深化双边合作关系。

李文材认为DeepSeek比ChatGPT更好用。(摄影:余坤恬)

他指出,目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已有百分之六十实现零关税,未来随着自由贸易协定3.0的签署,中国与东盟维持紧密关系,有助于应对关税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翁忠义:“一带一路”带动东海岸发展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执行董事翁忠义在该讨论上指出,在2009年以前,马中投资往来并不对等,这现象在2011年签署了《中马政府关于扩大和深化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后才逐渐趋于平衡,而《经贸合作五年计划》的签署也让中资持续增加。

翁忠义出席“中国与东盟携手构建超大规模市场”圆桌讨论。(摄影:余坤恬)

翁忠义说,“一带一路”先多集中于东海岸地区,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关丹港口扩建、东海岸铁路项目的设立为彭亨、登嘉楼、以及周边地区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机会。

同时,华为与超过40所本地大专院校合作设立ICT学院,自2014年以来更让超过145名马来西亚学生受惠。

除了经济合作,中国与东盟也是彼此重要的游客来源地。

他认为,从贸易与投资结构来看,尽管市场庞大,但中国-东盟距离“自给自足型市场”仍有差距。东盟各国经济水平、购买力与发展阶段差异大,出口仍高度依赖外部市场。

为应对全球霸权国家对小国的胁迫,翁忠义建议:简化海关与金融程序、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鼓励使用区域内替代产品(如玉米油替代大豆油)、加强区域内科技投资、注重区域数字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并促进社会凝聚力、强化公共利益意识。

朱佳琪:能源合作与绿色转型前景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朱佳琪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是申能集团在海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由国油向上海供应的液化天然气现已占上海天然气供应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申能集团主要从事电力、石油、天然气等投资。(摄影:余坤恬)

根据预测,东盟地区的电力增长将会在2040年突破百分之六,而申能集团与东盟国家最大的合作机会将会是绿色低碳能源的转型,其中包括新能源、航运用绿色染料、绿色甲醇、可再生绿色碳源、等。

李文材:中国应为东南亚科研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李文材认为,尽管美国在原创创新方面仍占优势,但未来东南亚国家应通过调整思维方式,从中国的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中受益。

他指出,过去东南亚的科研人员多前往西方国家深造,但随着美国政策收紧,中国应利用这一时机,向来自马来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的科研人才敞开大门。

左起为翁忠义、李文材、高攀、朱佳琪、齐枫。(摄影:余坤恬)

本次圆桌讨论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金融业务部负责人高攀主持,邀请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执行董事翁忠义、马来西亚生物经济发展机构主席兼区域策略研究所智库顾问李文材、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朱佳琪、上汽马来西亚公司董事总经理齐枫为嘉宾。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朱家怡

jyforwork20@gmail.com

影像是一种力量,传播是一种责任。 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毕业,曾任职于TV2《前线视窗》,现为访问网影像记者。

余坤恬

kuntian.er@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实习生,努力把故事写好,也想要写好故事。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