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第五届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大奖揭晓 全球记者以华文发声

由台湾侨务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大奖于本月22日隆重举行颁奖典礼,吸引来自全球超过240件作品参赛,展现海外华文媒体坚持真相与发声的力量。

典礼由台湾侨委会委员长徐佳青主持,并邀请中央社社长胡婉玲、副社长陈正杰及多位海内外媒体代表出席。活动表扬“平面/网络”、“广播”、“电视/影音”三大类奖项;今年特设“侨务电子报新闻报道奖”与“YES! TAIWAN短影音特别奖”,向在海外持续深耕的华文新闻工作者致敬。

此次颁奖典礼暨媒体参访团共有三位马来西亚代表,分别来自访问网与《光明日报》。访问网以《非常访问:当王彪民遇见林生祥》入围电视/影音类别中的“风采人物报道奖”。

台湾侨委会自2020年起筹办“华文媒体报道大奖”,至今已迈入第五届。侨委会委员长徐佳青致词时表示,在数位浪潮与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资讯来源愈加多元,新闻专业面临更大挑战。

鼓励讲述全球华人社群故事

面对人力与资源有限的现实,徐佳青特别提及侨务通讯社多年来推动的”新闻志工制度“。透过培训课程,让海外侨社成员学习基本采访与报道技巧,协助推动侨务新闻及社群报道。她也表示,本届新增的”新闻志工奖“与”YES!TAIWAN短影音特别奖“象征着对新媒体与基层报道的重视,希望鼓励更多人讲述属于台湾与全球华人社群的故事。

侨委会委员长徐佳青(右)颁奖予“YES!TAIWAN短影音特别奖“得主,来自印尼的自媒体博主赖仪安。(图片来源:侨委会)

中央社社长胡婉玲致词时表示,在”风采人物“类别中,许多作品不仅采光讲究、配乐得宜,更透过自然的对话与真实的场景,呈现出强烈的生命感。“有些采访在阳光下、在田野间进行,光线洒落在受访者身上,让整个画面充满能量。”

中央社社长胡婉玲表示,自己主动争取评审一职,希望更了解海外媒体的努力与成果。(图片来源:侨委会)

记者要职:揭露与书写

中央社副社长陈正杰在颁奖典礼上表示,新闻的价值不仅在于传递重大事件,更在于透过报道让那些原本不被看见的人与事,因记者的书写而被世界听见。他指出,记者的工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读者期待记者提供的新闻;另一种则是”若不是记者写下来,世人就不会知道“的故事。对驻外记者与海外媒体而言,后者更具意义。

中央社副社长陈正杰表示,期盼该奖项能持续举办,鼓励媒体同业的同时,也能让更多读者发掘海外华人的精彩故事。(图片来源:侨委会)

胡婉玲期盼未来能与侨委会及海外媒体合作,将入围作品重新包装,透过中央社的多语平台与国际频道推介给国人与世界。

海外媒体参访团抵台  走访中央社与侨委会深化交流

为配合本届“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大奖”,侨务委员会特别邀请入围媒体代表来台参访,促进海内外媒体交流与经验分享。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德国、南非等国的入围媒体代表走进中央通讯社,深入了解台湾新闻机构的运作与创新。参访行程涵盖中央社新闻部与全媒体中心,实地走访摄影棚、副控室,了解新闻制作与影音播出的流程。

媒体参访团参观中央社,了解新闻制播流程。(摄影:陈子韩)

中央社团队介绍了近年来在数位转型与内容创新上的成果,包含人工智能(AI)在新闻编辑上的应用。多国媒体也就新闻伦理、内容授权与国际传播合作等话题深入交流。

多国海外媒体齐聚中央社交流。(图片来源:侨委会)

媒体边界逐渐消融  各方合作可能性提升

交流会上,中央社社长胡婉玲说明,目前中央社在全球各地共设有近四十位特派记者,覆盖范围广泛。她也说,海外华文媒体更贴近当地华人社群,关注社区脉动与文化生活——正因为两者定位不同、互有优势,因此未来可望在新闻采编、议题策划与内容共享等方面展开更多合作。

中央社社长胡婉玲呼吁与海外媒体持续合作,共同建构更紧密、活络且高效的国际新闻网络。(摄影:陈子韩)

胡婉玲提到,随着网路与数位传播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新闻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她表示,中央社未来将持续扩展更多语种与数位平台,强化全球新闻传播的能量。

勉励华文媒体自我定位 需时刻拓展视野

此外,入围媒体参访团也到访侨务委员会,在综合座谈会上,侨务通讯社社长吴晓竹、侨生处处长张文华、侨商处副处长廖云萱、侨教处副处长陈柏琴、侨民处处长陈永丰以及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吴春芳就各组职务进行汇报,以让海外媒体更了解侨委会相关事务。

侨委会各部门分享主要业务,如侨务通讯社负责侨务电子报、招募新闻志工、与国内外媒体联系辅导等事项。(摄影:陈子韩)

委员长徐佳青于交流会上表示,华文媒体的特性往往聚焦于少数特定的区域或国家,较少进行整体性、国际化的讯息报道。然而,对于仅能依赖华文媒体接收资讯的族群而言,这种状况容易造成信息局限,难以掌握真实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变化。

她提醒媒体从业者:“要先自我定位,知道我们的重要性在哪里,然后去拓展视野。”华文媒体虽然随着时代变迁而面临挑战,但不会因此消失;相反,它具有相当的重要地位。她期勉业界以更开阔的思维与更宏观的格局,让读者能透过华文媒体,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侨委会委员长徐佳青表示,民主社会的精神不是追求单一,而是学会在差异中理解、在多元中共存。(摄影:陈子韩)

台湾迈向多元社会  侨委会推动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委员长进一步谈到,全球许多国家,如新加坡、加拿大与美国,都是多元移民社会,文化差异的存在是自然现象。她强调,相互理解与尊重是多元社会的基础,而侨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正是协助海外侨民与其他族裔移民交流,促进彼此认识与融合。

台湾已从过去的单一民族国家,逐步迈向多元的自由国家;近年来接纳了越来越多新住民、外籍生及跨国婚姻人口。政府也在制度上积极建构更友善的环境,从教育、媒体到行政体系,推动多项新住民友善措施。

第5届“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大奖”获奖名单

【平面/网络报道大奖】

  • 链结台湾报道奖:
     美国《世界日报》|曹馨元、马璿
     作品名称:《岛屿之光:台湾文化在纽约的传承与绽放》

  • 风采人物报道奖:
     美国《世界日报》|郑怡嫣、曹馨元、马璿、黄惠玲、何卓贤
     作品名称:《在哪都发光-风采人物系列专访》

【广播报道大奖】

  • 链结台湾报道奖:
     美国德州中文台|胡美健
     作品名称:《魅丽台湾 发现台湾的新商机/2025 TW Expo》

  • 风采人物报道奖:
     美国旧金山星岛中文电台|曾智宁
     作品名称:《何佳陵领衔 台湾女声闪耀旧金山歌剧院》

【电视/影音报道大奖】

  • 链结台湾报道奖:
     美国自媒体|尹心贝、陈奇鸿
     作品名称:《台湾日:我们的名字在美国响起》

  • 风采人物报道奖:
     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牟迎馨、段士元、黄琼玉
     作品名称:《漂亮朋友:我们的爱情怀着自由火种》

【侨务电子报新闻报道奖】
 林昱瑄
 作品名称:《JAVA SAGA 台式炸鸡 获选乔州最佳三明治》

【YES!TAIWAN 短影音奖】
 印尼自媒体 赖仪安
 作品名称:《我心中的 YES!TAIWAN》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梁馨元

xinyuan@theinterview.asia

访问网记者、编辑。中文系毕业生,著有诗集《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