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儒风南来《南孔》吉隆坡站喝彩满堂

在孔子后裔南渡八百年的历史回响中,一盏象征“礼”的明灯于大马舞台再次点亮。10月28日晚,大型原创音乐剧《南孔》在吉隆坡KLCC国油管弦乐厅圆满上演。作为中华文化跨越国界的重要艺术表达之一,《南孔》以儒家精神为核,以音乐为媒,将南孔传衍的历史与时代情怀融于舞台艺术之中。剧中那份跨越千年的“文礼之光”,在光影交织的舞台上重现,触动人心。

由浙江衢州市、浙江演艺集团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南孔》,于10月28日晚八时在吉隆坡KLCC国油管弦乐厅圆满落幕。这场跨越千年文脉的艺术之旅,以恢弘的音乐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为马来西亚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千里 、古今对话的文化盛宴。

本次吉隆坡演出由夏振凯(饰孔洙)、陈臻(饰真金)、明家歆(饰孔柳)、黄爽(饰孔夫人)、张殿宇(饰孔端友)主演。创作团队包括总导演钟浩(中国音乐剧协会主席)、作曲吕亮(舞剧《只此青绿》作曲)、视觉总监任冬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设计)。

《南孔》音乐剧从当代审美的角度出发,融汇东方传统音乐、戏剧元素,开创“新国风”气韵。(图片来源:有关单位)

千年文脉,今夜流转

南孔》以孔洙为故事主线,讲述他为实现心中关于“礼”的信念,在理想与现实、国家与个人之间所作的抉择。南宋初年,孔子第48代后人、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后定居衢州传承儒学文脉,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作“大宗南渡”。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诏令孔子第53代后人、南宋最后一任衍圣公孔洙进京受封。

孔洙面对使命抉择,选择将爵位让给族弟,史称“孔洙让爵”。回到江南后,孔洙将儒学传播于民间,促成诗礼相承、贤才辈出的文化繁荣,使儒家思想在民间生根发芽,形成延续至今的“南孔文化”。

全剧以“渡”与“礼”为上下两场,借孔洙与先祖孔端友的时空对话,贯穿“大宗南渡”与“孔洙让爵”两段历史,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诠释儒学精神的延续与人文理想的坚守。

剧作通过“双线叙事”结构,在现实与先祖对话之间展开,深刻诠释儒家“礼”与“仁”的核心精神,呈现一个关于气节、信念与文化担当的感人故事。无论观众是否熟悉儒学,《南孔》都以真挚的音乐与细腻的表演,让人感受东方哲思的力量与温度。

现代人或许知道“孔洙让爵”的典故,却不知道它背后体现文人书生的风骨和气节。(图片来源:有关单位)

舞台有限,艺术无界

尽管本次吉隆坡演出因场地限制,对原有布景与舞台设计进行了部分调整,角色亦有删减,导致部分剧情显得略为模糊,但整体叙事依旧流畅,情感表达真挚有力。然而,导演以简洁精准的手法与光影布局弥补空间不足,使故事情感更为凝练。演员真挚的表演与音乐的共鸣,让整场演出依旧震撼人心,余韵悠长。

至今演出将近130个场次,《南孔》音乐剧团队仍会不断开会研讨剧本,概括剧组团队、观众的建议,一次一次做出新的修改,团队结合吉隆坡现场场地做出适当调整。(图片来源:有关单位)

礼乐相传,声动中马

演员们的舞蹈表演和歌剧唱法的细腻配合,将观众带入那个礼乐相承、诗书传家的时代。尤其在结尾“化官为民,衍圣弘道”的场景中,孔洙回归初心的抉择让全场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久久不息。“礼之大者,通于天下。”在掌声与回响中,《南孔》的故事继续传诵——从衢州到吉隆坡,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下与未来。 有现场观众表示,这不仅是一场音乐剧,更是一场关于“心中之礼”的精神洗礼。

演出后签售会现场十分火热,观众反响热烈。(图片来源:有关单位)

演出结束后举行的签售与合影环节也十分火热,观众纷纷与演员互动、拍照、签名,现场气氛热烈,相机定格声与谈笑声交织,展现出中马观众对优秀华语原创音乐剧的热爱与共鸣。

作为浙江“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项目,《南孔》不仅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重要突破,更是中马文化交流的新纽带。巡演期间,衢州市还同步开展“南孔文化”城市推介活动,推动文旅融合与国际交流。

《南孔》以其深邃的历史背景、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新的音乐表达,成功打破传统舞台形式的局限,在光影与留白间展现出“新国风”的艺术气质。此次吉隆坡站演出,不仅让观众领略儒家文化的厚重底蕴,也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文脉薪火”在异国舞台上再次被点亮。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刘枍灏

访问网实习生,马大应用语言中文专业在读,走过三大洋五大洲,梦想发财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