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施比受更有福?接受援助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说到行善这回事,以乐善好施形容大马人一点也不为过,由近期发起的白旗运动可见,有能力者都纷纷义不容辞地献一份力。但凡事总有多个面向,出发点简单的爱心活动也能掀起千层浪,无论是现实生活或社交媒体,皆出现不少批评。艺人做善事拍影片被骂伪善、蹭热度;有人驾进口车到食物银行领取物资被鄙视;网红上传食物照被酸不懂人间疾苦……殊不知,一句话或许可以改变事情结局,如果行善的初衷是为了助人,何不多一点善良,少一点批评?

为了抗疫而实施的一连串行动管制令导致经济活动停摆,城市贫穷、工作贫穷等问题陆续浮出水面,如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不再只是我们一般认知的低收入群,还包括了也许向来生活体面的中产阶级。

根据大马警方数据显示,2021年首5个月,全国共发生468宗自杀案,平均每天有3人自杀。相比起过去两年的数据,上升幅度令人甚为担忧。虽然无法将所有自杀原因都归咎为疫情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经济打击是大部分人的致命伤。

因此,当白旗运动在社会如火如荼地进行,也有民间团体意识到或会有更多中产阶级不敢求助,而发起“救急不救穷”的号召,扶助一个个站在悬崖边的人。只有活下去,才会有更多的可能。

在能力可及范围内,以个人力量影响身边人

影视、演艺圈是行管令期间首当其冲被禁止开工的行业之一,艺人DJ林德荣在《人生直播》节目分享时直言:“娱乐圈事业突然停顿一年,大部分人的银行余额都无法让他们熬过这一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负担。”

因为出身于草根阶层,更能体会开口求助的难处,因此在近期,林德荣把主持费全数捐出,有关单位也另外捐出一倍数额,帮助120名幕后团队工作者。

(图片来源:林德荣)

“我本来在想,是否能够凑足120人,结果最后我们收到的名单共有300人,可想而知,情况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

让他毅然决定做出上述举动的是因为一通电话。

“有一天,一名好兄弟的儿子打电话给我,他大约10岁左右,他问我:‘Uncle Jack,你最近有call我爸爸吗?’我答他说近期比较忙,没有和他爸爸联系,然后他说:‘Uncle,我们快要没有饭吃了’。”说到这里,他难掩心疼开始哽咽。

“最后我打给那名兄弟,告诉他有困难要说,结果他说因为知道我的为人,所以不好意思。”

他表示,在这段艰难时期,对于相熟的友人,与其说是借钱,但只要是能力范围可及,他会直接给。等复工以后,他们当作是预支的薪资也好、忘记了也罢,最重要是先帮助他们度过眼前的难关。

“去年复工的时候我开拍了一部马来电影,是我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三家公司合作动用了200名幕后工作者、100名艺人,耗资650万令吉。很多人质疑我们为什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要开工,那是因为如果我们再不行动,影视工作者就没有任何收入。”

他指出,开拍电影期间压力也很大,全程必须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比过往一般拍摄的成本更高,单单是新冠检测费用就非常高。

“我自己也开拍了一些网络节目,因为我知道一定带头动身,连我们也不动,已经低靡的市场会更难复苏。”

他续称,去年年杪,大家都在犹豫是否还要制作贺岁专辑,背后出资公司也表示可能要暂停一年,毕竟市道不好,大家都不想亏钱。他坚持一定要做,即使出资公司不愿意冒险,他也愿意扛下,继续坚持维护马来西亚制作贺岁专辑的传统。

“结果,销量很高,几乎所有的周边产品都售罄,证明了当初坚持要做的决定是对的。”

“很多人也许认为,你们就是固执、不听话(照常拍摄),但这不是听不听话的问题,而是再不动,市场就无法复苏,现在要动也动不了了。”

凡事都有多个面向,无论是贺岁专辑还是电影制作,当中的意义不仅仅是维护传统,还关乎制作团队每一位工作者的饭碗、背负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或者更多。

艺人在市道低靡期上传美食帖子是为了炫富?帮商家宣传就为了赚钱?

在白旗运动开始时,不少艺人、歌手也纷纷响应,其中一对歌手夫妻以自家酱油办“买一送一”活动时,却被网民酸送出旧包装的酱料是为了趁机清旧货。在慈善面前,过度批评真的有让事情变好吗?善事本是由心而发,然而社会往往却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对此,林德荣表示,只要可以帮助人,出发点都是好的,而且在如今这种大环境底下,就算是当作为自家品牌宣传,为什么不可以呢?身为艺人DJ,他也经常受到厂商询问,是否可以帮忙宣传产品。

近期不少餐馆已撑不下去,而纷纷宣布结业。(图片来源:Viralcham)

“我觉得嘛,就来吧!反正现在就是大家帮大家的时候,也不是非得要说之前我的收费是多少。考虑到大家都不容易,怎么算呢?现在不是算计(计较)的时候。”

“很多时候我会被问:‘德荣哥,现在这样(市道不好)你还上传那么多食物的帖子?很多人都没饭吃了,你还post?’但是,真正的出发点,这些批评的人知道吗?”

“在不被允许堂食的情况下,很多餐饮业都快撑不下去面临倒闭了。即使用外卖平台营业,无论生意多火,被抽佣之后赚的也不多,足够付员工薪资和店租都已经清醒了。当业者把食物送给我,也没有付任何其他宣传费用,我只是觉得他现在很辛苦,所以帮忙宣传。”

“送来的食物价格可能价值一、两百块,如果我真正收费肯定不止这个价钱,但是现在不是衡量价钱的关系。我上传是为了让有经济能力的人,看了如果也想吃一顿外卖时,可以向这些餐饮业者下单。至少,他们可以多几单生意,能熬多久是多久,能不能熬到最后都还是未知数。”

林德荣口中说的,是另一种支持微型企业的体现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支持社会的方式,在下定论批评以前,可以先停一停,想一想。在疫情笼罩之下,社会氛围已经愁云惨雾,如果可以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善良,大家都会好过一些。

现在如同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如何谈理财规划?

大马国家银行属下债务重组局(AKPK)培训导师庄国辉博士针对现今民众面对的问题提出解决几个解决方案。

首先是财务功课,先了解自己的处境,财务状况还能维持多久?拟定现金流表,计算收入和支出是否能够支撑未来六个月的生活;倘若不能,想想有没有增加收入的可能;或者政府公布的援助配套中是否有合适的方案?例如暂缓还贷计划、公积金提款计划等等。

“当逐步按照步骤进行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务目标,财务状况究竟怎么样?如果还是不能,不要自己坐下来思考,把家人如太太、孩子都坐下来谈,是时候全家一起商量未来的财务方向了。”

庄国辉说,在关键时刻,如果情况允许,把家人当作伙伴,一起商讨未来的财务方向。(图片来源:Unsplash)

他指出,很多人以为孩子年纪还小、不懂事,但事实是成年人想错了,在互联网科技时代长大的小孩都很懂事,随时上网搜查就可以知道成年人口中说的话是否属实。华人传统思想总是报喜不报忧,尤其钱财是很隐秘的事情。

“全家人坐下,把财务帐单全部拿出来,虽然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麻烦,也很花时间,但这是必须的。把整个状况说明,小孩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他应该要了解家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最后,共同努力把财务做得更好,例如小孩能省则省、太太少买奢侈品等等。”

他继续说道,当把钱省下来之后,必须思考这笔钱要花在什么地方。假设是投资,那要找对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缺钱,想着要赚快钱而掉入金融诈骗集团的陷阱。最后,就是做账,也是很多人忽略的部分。

“只有回顾过去的财务规划和投资,才能看看前有没有用在对的地方,很多老板只会赚钱不会守钱。再来就是企业管理,把企业和个人分开,避免万一生意倒,个人倒,家庭也受影响。”

他分享说道,大马国家银行属下债务重组局(AKPK)向来都是办理个人债务重组事宜,但从2021年1月1日起,该局增加了企业债务重组服务。如果今天老板和银行商谈不来,面对资金周转、债务等问题,可以到债务重组局咨询。

政府机构的设立主要是发挥作用,当财务状况遇到瓶颈时,千万勿钻牛角尖,过度保留如担心自己没有报税、有案件前科等等而不敢到政府机构咨询。

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了,It’s okay to be not okay

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转换,即使只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时间说服自己。假设家庭经济支柱总是掌握家中大小事务的决定,当一夜之间丧失了经济能力,一方面会觉得面子挂不住,另一方面也难以启齿,向家人表明自己需要支撑。

临床心理师梁耀文指出,承认自己的问题,就等同于把问题的一半给解决了,但往往最难的就是承认自己的问题。当身份转换的时候,很多人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

“求助也是一种能力,一般我们发现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向来都是独立自主,凭自己本事爬到人生高峰,这些都是不习惯求助的人。”

“当一个人的情绪到达极点时,理智是完全关机的。如果今天感到非常迷茫的你,放不下面子向亲近的人求助,怕被瞧不起,可以放心地寻求心理学家、辅导员等专业咨询。因为我们有保密原则,严谨的程度是连你有没有来找过我,我都不能说,更别说是个案分享。”

梁耀文表示,如果察觉自己情绪已濒临极点,最好找亲近的人或辅导员聊聊,先把情绪问题处理好,再处理事情。(图片来源:Unsplash)

“倘若真的很害怕辅导员知道你是谁,那可以选择拨电到辅导热线的方式,至少先把你的压力锅先卸下来,暂时把快炸开的情绪缓一缓。”

有句话说: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在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倍感压力,大家都在硬撑着,但是快乐分享会加倍,痛苦分担会减半,我们一起度过这一关。当面对情绪失控或忧郁症倾向的友人,必须小心聆听,因为有时候你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结局。

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船上,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你的身边人也不想承受失去谁的痛。这年头,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好的事情。

《访问》网关心你: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10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