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特写

疫情突显“风雨不同舟”——谈后疫情时代生存法则

历经足不出户的长期封锁措施,“与病毒共存”成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标语,然而,如何与病毒共存却是一门生活智慧。应该习惯现在这一套生活方式?或者我们有没有另类新常态出现的可能?在疫情卷走无数宝贵生命、打击生计之后,活过来的人应该怎么往前走?

新冠病毒颠覆社会与生活秩序近两年,当疫苗接种逐渐普及化之后,如今已步入后疫情时代。历经足不出户的长期封城政策,再回到逐步开放各领域活动,“与病毒共存”成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标语。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两年你究竟学会了什么?

《人生直播》节目以“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活?”为主题,重点讨论企业、社会如何调整心态,适应疫情所带来的改变。

马来西亚伟事达(Vistage Malaysia )CEO导师黄家建提及,疫情冲击最直接受到影响的是企业界,无论是不获准营业或客人不上门都让业者不知所措。后期获允开放时,业者又面临“无法开门营业很烦,开门营业更烦”的状况。因为恢复营业后,若有员工染疫,还有一连串的标准作业程序需要进行。

而身为职场妈妈的黄翠玲指出,自己在过去两年犹如活在“平行时空”,因为必须同时间兼顾多方面的人事物,包括家庭、事业、团队等,但也发现原来人的潜能真无限。

“其实女性一直以来都是魔术师,可以把很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但过去这两年真的把我逼到极限,我之所以用‘平行时空’的概念是因为把自己分为三个分身,每一个分身都在处理不同的事情。比如,家里的双胞胎同时间要上网课,我三分之一的脑袋必须陪他们上课,不只是要确保他们坐在电脑前而已,还要一起听老师在教什么,若是他们掉队了还得帮忙补上。而且,我的双胞胎儿子不同班,不同老师,哈哈哈。”

“孩子上网课,家长不只是要确保他们坐在电脑前而已,还要一起听老师在教什么,若是他们掉队了还得帮忙补上。”(图片来源:Pixabay)

“另外三分之一的脑袋用在艺人身份的工作;剩下的三分之一就花在自己的生意。早上必须先安排团队的事务,那么下午四五点他们才能汇报工作进度。基本上每天早上六七点,这个平行时空就开始运作。至今已经超过十个月了,自己也会惊讶:原来是行得通的!“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活在当下”是人生修炼

疫情下的社会宛如灰濛濛一片,除了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似乎只能尝试从负面情绪中找寻生活小确幸,让人继续撑下去,往前走。

生死学家曾广志有感而发地表示,他经常会被人问及“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

他强调,尽管所有人都尝试从低靡的疫情生活中找出正面的生活方式,但这期间的负面并无法忽视。

“我的爸爸7月28日去世,我从2019年之后就没有再见过他,他过世时也没有办法回来奔丧。我们可以从负面之中找寻正面的部分,但这(疫情)是一场灾难,美国死了60万人。如果死一个人,就会影响20个人(近亲),那就有1200万人受到影响。全世界有多少人因为疫情而丧失生命?破碎家庭所遗留的孤儿那么多,这当中有什么东西是正面的?”

他续说,尽管在疫情的两年里收获了意料之外的粉丝、点阅率等正面事情的发生,也无法掩盖他无法回马来西亚奔丧的事实。

”我提过一个该概念:风雨不同舟。在这场疫情之中,我们是坐在邮轮上的人,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在邮轮上。我自己身在这艘邮轮,心里最惦记的就是在舢板的、抓着浮木的爸爸……“

广志从事生死学工作逾二十年,从2004年决定到澳洲留学就早有心理准备,也许将来很大可能在亲人逝世时无法陪在他们身边。

”当别人问我‘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我都会鼓励他们回归自己的文化、信仰和根源找寻答案。其实我对父亲的离去感觉很平静,也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但这件事情让我能够同理其他家属所面对的煎熬与挣扎。但就我自己而言,我可以做的事情,我都已经做了。”

疫情带走无数的生命,留下来的人只能面对、接受、处理及放下。(图片来源:Pixabay)

他指出,疫情把所有人投入了生命成长加速器,那些从来不曾想过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都被逼得达成了。

“上个月的一场演讲中,有人问我:从生死学的角度而言,如果时光倒流回到疫情之前,我会作出什么不一样的决定?我说:Nothing,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活在当下,心里没有太大的遗憾。”

“我没有告诉大家的是,以前每次回马来西亚跟大家见面,道别的时候我内心都有把小小的声音:这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我一直都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活着,这是生死学的修炼。”

当全世界的人都因为疫情而被迫面对生离死别,曾广志认为,从修炼中萃取当中的体悟,加以深耕,才是后疫情时代的生存法则。

“如果疫情前糊里糊涂,疫情之后还是糊里糊涂,那真是太可惜了。有些事情,疫情前搞不懂没关系,但经过两年的洗礼,找出自己的体悟,把它深耕,疫情后的时代必然属于你的。”

转换思维,接受并面对现况才是王道

谈及时下企业生存之道,王翠玲在节目中分享自己做生意有两大原则:“这两大原则其实在疫情前后都适用,第一,我的生意可以为别人解决问题吗?第二,我的生意可以让别人的生活变好吗?”

她坦言,从娱乐圈到广告制作公司,再到产后护理培训的生意其实很相似,都是用手头上掌握的资源扩展,但无论是哪个业务,皆符合自己所坚持的两大原则。

她指出,自己发现到在疫情的冲击之下,部分经营者有个错误的观念,即“撑到全面开放就会恢复正常”。她提及,经营者需要重新思考过往的经商模式是否还适用于当今?所以,保持着“硬撑到全面开放就没事”这一态度是很危险的。

尽管疫情下的改变不容易,但经营者依旧必须思考:旧有的生意模式适用于现今吗?(图片来源:Pixabay)

对此,黄家建道出自己近这一年来为企业讲课时,都没有教导业者解决方法,因为比起如何将企业起死回生,当下最重要的是安顿人心。

“如果心焦虑,那什么都干不好,只有每个人的心安顿下来,自然会找到答案。”

“无论是疫情前后,其实生存法则早已存在,道理人人都懂,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知识可以从网上学,人怎么活这件事却无法从网上学习。”

经历疫情蔓延的两年,你学会了什么?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1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罗咏琦

曾任旅游杂志编辑、社会新闻记者和《访问》编辑,现为特约记者。因为善忘,所以想要好好记录眼前的故事,当时代的见证者。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