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疫起走过】疫情之下,他们是父母不可或缺的坚实后盾

这阵子,《访问》采访了4位父母,整理了两篇专题报导,为你揭露了疫情时期为人父母的疑虑、烦恼、历程与期望。他们的孩子生来就处在了与病毒、口罩共处的后疫情时代。他们有的曾为是否带孩子出门而陷入挣扎中有的则与孩子一起确诊,进入了隔离病房。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见了父母照顾孩子的不容易,而疫情时期,他们的身后其实还有一群人始终在默默地伸出援手。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为人父母,对孩子总会有无尽的担忧,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父母对孩子的担忧更是无限放大,毕竟”行差踏错“一步,就可能置自己乃至孩子的健康于威胁之中。因此,不论是怀孕、分娩、坐月子或孩子出生以后,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父母心里总会有比以前更多的疑虑。这时候能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在他们心里打下强心针的,似乎也只有这班人了——小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与月子中心。

尽管是不同的行业与专业,但他们的工作却都能在这非常时期帮助父母与孩子。他们所给予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安慰,也在行动支持上不留余力。疫情时期,父母究竟该如何给孩子最大的保护?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自然产与剖腹产  做出抉择不容易

来自同善医院的妇产科医生陈振分享道,基于安全考量,目前限制孕妇只能由一人陪同看诊。此外,如果孕妇已经要分娩,甚至有阵痛、羊水破了等情况,就会被直接安排到急诊室的隔离房间检查。如果院方判断需要住院,就会为孕妇安排做加快版的核酸检测(Rapid PCR)。

“我们没办法等24小时的报告,所以会以加快版的报告为主。”陈振分析道,如果孕妇是阴性,就会如常安排入院手续等等,但如果是阳性的孕妇就会比较特殊:“我们不会允许自然产,会建议妈妈剖腹产。”

陈振是妇产科医生,出了平日上班之外,他也开设了YouTube频道,讲解医疗相关的知识内容。(图片来源:受访者)

自然产即自然分娩,需要数个小时不等的时间进行,而剖腹产则由医生操刀,通过腹部和子宫切口取出婴儿的手术。陈振解释道,剖腹产于手术室完成,在卫生环境上能有保障,且手术过程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能控制病毒的传播。

“其实患有新冠是可以自然产的,不见得要剖腹产,但你的医院一定要有足够的设备。”可惜的是,他指出目前较多数医院都没有专业的设施。

除了孕妇之外,陪同者也得进行RTK检测,如果孕妇与陪同者均是阴性就能直接进入病房。这些基于防疫措施的筛查需要一些时间,院方也得为此做安排,要入院可能得花一至两小时,因此陈振呼吁孕妇与其家属们,别等到要生了才紧急入院,而是应该先提早做好准备。

受防疫措施的影响,陈振呼吁妈妈们提早做好准备。尽管多了一些手续,但为了安全,一切值得。(图片来源:Pixabay)

怀孕时确诊或接种疫苗对宝宝影响多少?

孕妇确诊是否会影响宝宝?陈振认为从数据角度去看,尽管很罕见,但妈妈在怀孕时确诊后,小孩也可能在出世时就检测到新冠病毒。此外,他指出,目前已经证明孕妇确诊时的症状会比较严重,进到ICU的风险和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都更高。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病情也可能升温。

“患上冠病会影响肺部,如果你又在怀孕的状态下,怀孕的时候子宫会压着你的肺部,呼吸也会受到影响。”

他举例,在较为严重的个案里,有的妈妈得因此进行剖腹产,以让妈妈得到良好的血氧供给。因为妈妈确诊影响身孕进而早产的情况下,早产的宝宝也不一定能活下来。在妈妈的健康与宝宝的生产间,无论选哪个,都是很难做的抉择。

母亲若在怀孕时确诊,除了影响自身之外,对宝宝也可能产生影响。(图片来源:Pexels)

除了怀孕时确诊,怀孕时接种疫苗也有应该要注意的事项。陈振指出,怀孕时确诊冠病的风险仍然很高,因此他们建议孕妇接种疫苗,但一般上,医护人员会建议孕妇在怀孕的前3个月,即刚开始怀孕的12周内都不要打疫苗。

“也不是不能打。”他强调,若根据冠病疫苗供应特委会 (JKJAV)的指南,是建议怀孕12周以上才接种疫苗。但,如果妈妈的感染风险高,12周以下接种疫苗也能被接受。可为什么会有12周前不建议接种疫苗的情况呢?

怀孕的前3个月是宝宝器官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我们建议尽量少去触碰任何药物。吃的也好,打针也好,少去碰。

他强调,目前新冠疫苗还很新,因此少有数据证明它对宝宝是否有害。为此,在宝宝器官迅速成长的阶段,他建议能不用药就不用药。

此外,陈振基于目前的资料分享道,相较于没接种疫苗的孕妇,如果孕妇在怀孕时接种了mRNA的疫苗,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需因冠病而住院的几率会少很多。他指出,孕妇接种疫苗对预防婴儿住院有61巴仙的效果。

相对的,如果是生下孩子后才确诊,又要如何给孩子哺乳?陈振指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母乳含有病毒的风险很低,因此即便是患有冠病的母亲仍可以哺乳喂养孩子,惟需注意好防疫措施,包括哺乳时戴好口罩、喂奶前把手洗干净。若仍有顾虑,把母乳挤出来再请人喂孩子也是一个选择,但仍得确保做好基本的防疫措施。

月子中心防疫措施不松懈

在怀孕、分娩并生下孩子后,妈妈就得坐月子,而多数妈妈都会选择入住月子中心。疫情时期,不少月子中心的运营都有所限制,甚至有些中小型的月子中心被迫停止运营。伊斯特产后护理之家的执行员罗佩珊就指出,他们的母公司来自台湾,而台湾在早些年经历过严重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的肆虐,因此在面对流行病上已有经验。为此,在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他们就结合台湾面对流行病的经验与指南,领先政府一步,展开了极其严峻的防疫措施。

“比方说,现在政府说你是密切接触者,但你没症状的话也不需要做PCR,但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罗佩珊仍坚持要进入月子中心的人提供核酸检测报告,以查看CT 值有多高,若不达标准则无法进入。严峻的防疫措施,是为了保护月子中心内的妈妈与宝宝。

罗佩珊所提出的严格防疫标准,如今也有许多的月子中心在实践着。根据《星洲日报》的报导,不少月子中心都因疫情考量而收紧SOP,所实施的措施就包括了只准接种两剂疫苗者进入、进入前进行快速检测、不鼓励亲友探访等等。

疫情让生活变得艰难,但仍有许多坚强的生命在这时候来到了世上。(图片来源:受访者)

早期时,月子中心内也曾有职员确诊。罗佩珊回忆道,当时他们有些手无足措,无奈于施行严谨防疫措施后仍会破防。若职员流露出惊慌会让妈妈与宝宝们不安,于是他们很快就安排全面消毒,安抚父母的情绪,并为所有人进行筛查。此外,他们也曾遇过预约坐月子的妈妈确诊,无法到月子中心的情况。这时候,他们就会为妈妈安排线上咨询与协助,并安排月子餐送到这些妈妈们的家。

如果妈妈在坐月子期间要打疫苗,月子中心也给予鼓励,并要求在出门接种后的第三天进行自我检测。尽管防疫措施繁琐而严格,但为了保护妈妈与宝宝,他们不遗余力。

罗佩珊工作忙碌,接受采访时,人甚至还在移动的车上,但谈及对妈妈与宝宝的照料时,她的热情仍能透过屏幕传达而出。(图片来源:受访者)

“我们是妈妈和宝宝的顶梁柱。”罗佩珊如是说,为能给予妈妈和宝宝们援助感到自豪。

月子中心鼓励妈妈们接种疫苗,而陈振医生也分析了怀孕时期接种的注意事项,而除此之外,倘若是年幼的孩子接种疫苗或确诊冠病,又有什么是父母们要多加留意的呢?

副作用与并发症需留意

2022年2月,马来西亚5岁至11岁孩童的疫苗接种计划正式开跑。对此,同善医院的小儿科医生杨子豪解释道,政府是基于外国的数据、疫苗的有效性、副作用程度等考量而做出了决定。有的家长或许有所顾虑,但其实孩子即便接种别的疫苗也会有类似的症状,这些多数是可接受的副作用。其中比较少见,但需要注意的副作用是心肌炎,症状包括胸口疼痛、心律不整、呼吸困难等等。

此外,另一项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感染了冠病而又康复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病症:儿童多系统炎综合症(MIS-C)

这个综合症是比较严重的,有一些症状,像是持续性发高烧、红眼症、心脏问题、抽搐等等,通常是严重的,如果有这个综合症是要进ICU,用药物来降低发炎的症状。

杨子豪强调,这类综合症发生的情况很罕见,但仍有风险,因此当小孩确诊而又痊愈后,可不能放心得太早,而是得用2至6个星期的时间来观察,确认孩子有无相关症状,若有就得及时就医。

目前在同善医院任职的杨子豪是小儿科医生。(图片来源:受访者)

5岁以下的孩子究竟能否接种疫苗?要回答这个问题,杨子豪认为要回到数据去看。他举例,疫苗是否有效、使用多少剂量、疫苗的安全性质、权威机构是否批准使用等等,都是考量的因素。

“大方向是迟早会发展给5岁以下的孩子。”他这么预测,并强调要让5岁以下的小孩接种疫苗,仍得等待数据的支持,若没有相关数据支持就贸然让孩子接种疫苗,是不推荐的。而这个“迟早”究竟是什么时候?他认为暂时只能拭目以待。

要预防的不止新冠

杨子豪表示,他们会把有伤风、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安排在急诊看诊,而只是做健康检查的孩子则安排在门诊。在是否带孩子来看诊这件事上,有的父母们会有不少顾虑,而杨子豪建议父母们应该带孩子来医院或诊所,因为不可遗漏别的常规疫苗。

除了Covid,小孩还有很多的病毒和病菌,是需要疫苗来预防的。

杨子豪明白父母们的顾虑,但他认为不能因为新冠病毒而忽视其他的病症。(图片来源:受访者)

杨子豪举例,白喉、麻疹的常规疫苗都是小孩需要接种的,而有的家长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而推迟这类疫苗的接种。为了让家长们愿意带孩子来接种常规疫苗,不同的医院、诊所都有不同做法。他举例,他们就曾推出“Drive Thru疫苗”,让父母以线上方式预约及付款,开车来到指定地点后只需拉下车窗,让小孩快速接种疫苗后即可离开。这样的服务旨在鼓励父母带孩子接种常规疫苗,同时透过预约制错开大家的时间,避免群聚。

从林齐襄与林爱珊的分享可以看到,小孩若是疑似确诊,一样得进行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检测。小孩究竟能否承受这样的检测方式?杨子豪指出,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病毒的黄金标准,需要从鼻子抽取样本,而大人与小孩的做法都是一样的。如果执行者是经过受训的专业人士,大可放心让小孩做检测。小孩充其量只有一些触感上的不舒服,但不会造成伤害。如果家长自己让孩子进行检测,其实也有安全的方法。

“那叫Lollipop Test。”他描述道,这个专为小孩设计的抗原唾液测试仪(Whistling Test)可让小孩含着,而口水就会直接被测试仪吸取,进行检测。和一般的自助检测仪不同,这样的测试仪对小孩相对友善。

目前这种“LollipopTest“已经可以很方便地在药行等地方找到。(摄影:陈家旸)

除了自我检测外,杨子豪还强调,如果小孩有发烧、咳嗽的症状就需多加留意,如果还有胃口差、小便减少、甚至是脱水的症状,就需要进医院吊点滴。更严重如肺部感染等症状的话,还需要氧气罩。

若是孩子不幸确诊,症状却不严重至需入院的话,在居家隔离时,他建议父母可以给孩子吃退烧药、擦身子降温等等,而咳嗽或伤风药水则得视小孩的年纪来判断该不该食用。倘若有抽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就需要送医治疗。

习惯不代表没伤害  在生活与防疫寻找平衡

杨子豪观察到,相较于过往的情况,近几个月有较多的小孩确诊,原因可能是学校开学、过年、大家的防疫态度逐渐开放等等。尽管民众习惯了与病毒共存,但习惯不代表病毒不见了,也不代表病毒所带来的伤害会消失。

“和以前的病毒强度比较,现在的症状确实会比较轻微,可是你也不会想要得到。”他强调,确诊后仍会很不舒服,严重时有的老年人也会死亡。即便政策不再强制大家不出门,政府也鼓励经济复苏,但民众也不该因此而忘记防疫,而是该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不以经常触碰口鼻的手接触,而是改以手肘或拳头打招呼,是人们在防疫与生活中拿捏平衡的表现之一。(图片来源:Unsplash)

在后疫情时代里,不论紧锁在家,足不出户;抑或义无反顾地出门,疏于防疫,都不是最好办法。要如何抓好中间的平衡,在保护孩子的同时,也保障其童年生活与良好的成长环境,绝非易事。拿捏生活与防疫之间的平衡,并不局限于孩子,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的生活,而这是许多人还在学习中的事情。

你也可以看:

版权声明 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网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家旸

《访问》特约记者。喜欢文字、咖啡、音乐与故事;喜欢生活里的小确幸,希望能记录与把握住微小的幸福。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