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烹调在地食材,味觉盛宴文化交融
雨雾弥漫的这一天,古晋四方堡(The Square Tower)厨房里头有个忙碌的身影,热气腾腾的厨房与室外温度成反差。主厨无暇顾及其他,因为眼前还有更大的事情等着他解决。
Ryan卓纹永来自砂拉越斯里安曼,17年前一心想要到大城市打拼,从学徒做起,目前是新加坡Mag‘s Wine Kitchen的主厨。随岁月积累实力,酝酿日后的际遇。日前,他受“古晋人间味”活动邀请,到古晋为西马的来宾烹调精致料理,主题是:用在地食材融合法式料理,拼凑出一幅法式抽象的味觉代表作。
只有一台披萨烤箱的厨房对烹调法式料理的Ryan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加上单枪匹马从新国飞回东马,身边没有熟悉的二厨或其他团队成员。最终,他依然在条件有限的环境下完成这一项挑战,那些婆罗洲子民熟悉的食材如拉子茄、黑橄榄、马尼菜、竹笋、红米、“忘不了”、大头虾等,以法式烹饪,成为一道道摆盘精致、口感丰富的料理。
“其实我也不能说自己专做法国菜,毕竟我还是黄皮肤的亚洲人,要得到外国人的认同其实是很难的。但我可以把所学过的法式烹饪,用在任何食材上。只要没有尝试过的食材,都可以想办法以法式烹饪呈现。”
他续称:“以拉子茄为例,原住民一般是用来煮熏烤鱼;马尼菜就用来炒蛋,这些都只是简单的煮法,但其实还有更多的可能可以尝试。”
生态环境决定盘中餐,以应季食材展现个性
四季国家的食材随季节变化而更换,人们可以根据餐桌日常感受季节的更迭,对于生长在赤道国家的现代人而言,这感觉也许较为陌生。因为我们最常选购鲜蔬果菜和肉类的场所是超级市场,感受不了由生态环境决定盘中餐的“惊喜感”。
关于做菜想要传递什么讯息给客人,Alex简单明确地表示,是季节和新鲜。
“我们餐厅座落的环境覆盖范围广阔,有海、有河、有山,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在方圆百里取得所有食材,包括一粒盐、一粒糖,这个计划可能就在近期内落实。要做到这么严格,那是因为牵扯的东西很多,包括自己对这个地区的了解和认知。”
他坚信,只有用周围的材料做出来的东西,才可以代表当地人的个性。
“本土的价值没有人看见,那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它带给人家认识。要知道,不一定是进口的东西最好,而是新鲜的东西才是最好。”
他强调,自己口中所指的“新鲜”并不是冷冻食材解冻之后,条件尚好就称之为新鲜;而是捕获之后直运餐厅,比如:从沙丹岛捕获的生蚝和蚌运送到餐厅,打开时还在动:“这些才是我们要呈现给客人的东西,根据各种应季食材推出创意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