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食字有味

啖一口赌尔焉——《榴梿王国》

中国对榴梿最早的正式记载出现于明朝初年,跟随郑和一起下西洋的回族通事马欢,在《瀛涯胜览》中提到榴梿——“有一等臭果,番名“赌尔焉”,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剌,熟则五六瓣裂开,若臭牛肉之臭,内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此书相当于是航行日记,里面记录郑和航海期间的所见所闻。数百年前的一位中国人,第一次接触榴梿,即已能形容得十分贴切,他说的“赌尔焉”闻起来臭且有刺,如若发臭牛肉,也甚是有趣;所以,中国人还有一说,第一名品嚐榴梿的中国人,应该就是郑和。

郑和与榴梿存在许多传说,最多是说他为中国第一个吃榴梿的人。(图片来源:作者)

为何叫“赌尔焉”,也是马来语“durian”音译,意指“有刺的东西”,当年的马欢应是听到在地人这样叫,如实记录下来。

郑和是不是第一人,有待学者去印证,总觉数百年前第一个吃榴梿的人,肯定也是不凡之士,我们是从小就识得此尖物,但身边闻榴梿色变者也不少,坚不肯试。

有魅力的食物都有冲突性,榴梿集芳香与恶臭于一身,喜者香、厌者臭,我就是其中一人,40岁以前完全不吃榴梿,只觉奇臭无比,闻着就难受。

从果肉成色、品相的不同来瞭解榴梿。(图片来源:作者)

想不起第一口是什么时候吃的,突然有一天不觉臭,入口直觉绵软、细腻、甜蜜,从此深陷不可自拔,中年后方识榴梿味,不算太迟吧?

《榴梿王国──槟城果王吃游手本》一书,是来自美国俄勒岗州的Lindsay Gasik,以及槟城的本地作家张丽珠合著。

张丽珠说,她也是多年不食榴梿,原因却是没遇过好吃的,久之即远之,后来因採访接触更多槟城榴梿后,也爱上榴梿,最后还写出这样的一本榴梿宝典。

行家只要一看尖刺就知道是什么品种,这门功夫你学会了吗?(图片来源:作者)

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世界最大型的榴梿种植与贸易国,对于老饕来说,我国的品种比泰国更丰富,但资深吃货找榴梿,却又必须到槟城。

如今外国人来到我国,猫山王仍然最受欢迎,槟城人则会告诉你,只吃猫山王还太嫰,我国各州风土不一,品种太多,滋味何等丰富,岂能独沽一味?

什么时节会有榴梿吃?图解版也很用心编绘。(图片来源:作者)

老饕当然知道,榴梿并不等于猫山王,这个世界太丰富,看此书方知理解得很少,看书识味,如若让手中的果王,变成杯中的红酒,盘里的fine dining,从认识表相、区分香味、细尝味道开始,一路从梿典、梿故、梿名等追根究底,这果王吃起来也是别有滋味。

记得小时候看家人开榴梿,真如盛典般,高潮就在开榴梿的那一刻,撬开壳看着躺在里边的果肉,不全是意料之中,所以也会把期待值和兴奋值拉高。

选榴梿看似简单却包含大学问。(图片来源:作者)

开一颗榴梿有失望有惊喜,这种心理战能让人在榴梿面前流连忘返,想想如今一目了然的保丽龙加保鲜纸,乐趣全失。

每年二月,“红虾”(D175)、“葫芦”(D163)、“黑刺”(D200)等名种榴梿,在浮罗山背、美湖一带开出花蕊,接着,5月份至7月份就是产量的高峰期,即俗称的“大季”,要品尝槟城榴梿只能是这几个月而已。

看完这本书,要去追槟城榴梿了啊!

延伸阅读:马拉妹专栏《食字有味》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1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马拉妹

媒体人,在纸媒工作20余年,奉承〝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修行之道,惟读书孜孜不倦。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