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大师之雾

以诗行刺的阿特伍德

不久前,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参与美国作家团体联署,向人工智能(AI)公司发出一份公开信,促进这家公司在把有版权的著作融入相关的技术之前,先寻求许可。这件事发生在生成技术风风火火之际,特别引人关注,这牵涉到一个作家(创作者)具备的原生创意,在被擅自转化为另一个生成平台或途径时,产生的风险和危机,在关键时刻势必挺身而出,捍卫应得到的尊重。

人工智能的诞生就像当时电脑或手机出现时,快速改变人类共同的面貌、生活习惯,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迈向另一个活着生态的里程碑。

《使女的故事》及《末世男女》为阿特伍德带来文学高峰。 (图片来源:作者)

实际上,阿特伍德早在2004年初,在出版了小说《末世男女》,进行安排巡展时就构思了一种远程机器人书写技术的概念,当时是创举,即后来衍生而成的长笔(LongPen),这个功能让使用者(作家)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通过平板电脑和网络远程程序,在未亲临的情况下进行新书巡展。阿特伍德后来成立一家公司,进行开发、生产和销售,以云端程序提供各种功能的服务,包括电子签名技术等。

以这样的背景来看这名北美洲的文学家,更能让人了解到她除了投入文学创作外,对科技的发展趋势、研发动向,也掌握于手,随着AI世代的降临,作为创作原生源头的作家,肯定站出来发声捍卫权益,避免被科技公司掀起的洪流没顶。

阿特伍德是加拿大最负盛名的文学传奇,自16岁开始创作,即选定其一生的书写生涯,终其一生不断在文学阅读、创作、研发领域砥砺前行,在1980年代,她的文学生涯来到新的高峰,尤其是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1985年)面市后,带来很大的影响,这部小说以控诉在极权统治、阶级与性别恶劣结构下,影射父权社会压迫女性的反乌托邦故事,成为最广泛讨论的作品,同时也挤身入围布克奖。

阿特伍德经典小说《盲眼刺客》,赢得好评。(图片来源:作者)

2000年,阿特伍德迎来另一波黄金文学丰收期,当时出版了第10部小说《盲眼刺客》,新书出版后可说洛阳纸贵,风行一时,除了赢得同年颁发的布克奖外,在2002年也赢得国际都柏林文学奖,这本已成为经典小说的作品,让人读了难忘,呈献出“心灵”和“内在力量”的书写状态,而“诗性”、“诗化”的文本,成功切换故事的叙述,作者甚至介入故事轴心,让读者感受到身处现场的存在意义。

这本小说以多重繁复的故事交叉进行,以姐妹及家族的恩怨为背景,包括做为姐姐的艾莉丝,以知情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带入回忆世界;另一个为妹妹萝拉死后整理的小说“盲眼刺客”,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进入小说的纯虚构世界,可谓故事中有故事,层层精彩,而且用字流畅,文彩如诗,仿佛具备以诗行刺的功力。

陈育虹翻译的30年精选诗集《吞火》,值得珍藏。 (图片来源:作者)

其实,阿特伍德除了是杰出小说家外,她也是诗人出身,1961年(当时21岁)出版的第一本书即是诗集《双重普塞芬妮》,而且出版后立刻赢得普拉特奖章,她迄今已出版了15部诗集,可见是除了小说外,特别钟情于诗的创作,2015年,台湾宝瓶也推出她的诗选《吞火》,收录自1965到1995的精选诗篇,由陈育虹翻译,可说是喜爱阿特伍德的作品不可遗漏的珍藏品。

由ECCO出版的英文诗集《DEARLY》,精装印制。 (图片来源:作者)

延伸阅读:方路专栏《大师之雾》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5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方路

原名李成友,六字辈,身兼记者、作家、诗人、摄影人、投身文学创作、教学与出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