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在金门、厦门水域落海死亡事件,再度将台海管辖权争议推上风口浪尖。中国国台办早前驳斥台湾单方面划分的禁限制水域不存在,否认多年来互不越界的默契。究竟两岸之间的“灰色地带”还有哪些?
两岸主权问题难解,彼此之间却有不少以“共识”为基础的治权划分线,如台湾海峡中线,以及这次发生中国渔民落海死亡事件的“禁止、限制水域”。不过,随着两岸紧张关系升级,多年来“不越界”的默契似乎正在被打破。
禁止、限制水域
限制、禁止水域(简称“禁限制水域”)是由台湾片面公告,但过往在实际行动中,中国及台湾公务船舶互不越界已成为默契。
根据台湾内政部资料,台湾国防部1998年依《两岸关系条例》公告“禁限制水域”范围,2004年6月修正内容,2018年再度公告修正“台湾、澎湖及东沙”地区限制、禁止水域范围及事项。
资料显示,台湾本岛、澎湖、绿岛、兰屿、彭佳屿、小琉球、七星岩及东沙地区的禁止水域范围,与台湾领海范围一致,均设于领海基线起24里海域;限制水域则与邻接区(领海基线起24里)范围相同。另外,金门、东碇、乌丘、马祖、亮岛、东引、南沙地区,则采多边形划法划设。
以金门禁限制水域为例,靠近岛屿内圈的为“禁止水域”,禁止中国籍船舶在该水域进行任何未经台方核准的任何行为。不论是否有不当意图,一旦进入禁止水域范围,就会遭到台湾海巡人员强制登检执法。外圈则是“限制水域”,也可视为缓冲区。中国船舶若进入该水域,只要未从事违法行为,台湾海巡将先实施两次驱离,若船只仍未驶离便会实施强行登检。
台湾方面指出,近20年来,中国籍渔船越界进入禁限制水域进行捕捞的案件越发频繁,过去还曾发生中国籍渔民与台湾海巡“扭打”、撞坏海巡船等事件,台湾海巡也曾为驱赶中国船舶击发震撼弹、沙包弹等低致命性武器。
台湾海峡中线
台湾海峡中线(以下简称“海峡中线”、“中线”)最初是在1950年代,由驻台美军第十三航空特遣队时任司令达维斯(Benjamin Davis)在台湾海峡中央划设的一条虚拟防空警戒线,要求台湾军方必须将其行动控制在海峡中线以东的空、海域,一旦逾越中线,便无法获得美军的安全保护,该线段也被称为“达维斯线”(Davis Line)。
虽然该线段为中国武力犯台的企图画下灰色警戒线,但同时也像是美国为台湾军方欲“反攻大陆”设下的“隐形拒马”,避免美国被卷进台海战火。
台湾军方直到2004年才首度由时任国防部长李杰公布台湾官方认定的海峡中线地理座标。这条中线在国际法上并无效力,也并非由两岸签署协议划定,但中线划设之初,台湾空军及海军实力仍领先中国解放军,北京对中线也未表达异议,因此在1955年到1999年间,不曾发生中国军机越过中线的情事。
随着两方空、海军实力逆转,1999年7月,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抛出震撼国际的“两国论”后,北京为回应李登辉的说法,下令解放军机大举将行动范围从原本离中国仅15里,大幅推进至海峡中线,台方亦未采取反制行动,两岸“中线默契”自此形成。
事实上,虽然两岸在1999年后都曾意外逾越中线,但因彼此存在默契,并未引发进一步大型冲突。民进党执政后,中国军机在台海周边的行动常态化;2019年来,中国军机刻意越过海峡中线频率增加。对于台湾政府的抗议,中国反驳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海峡中线”。
M503航线争议
2015年1月,中国单方面透过国际民航组织在海峡中线以西划设新航线“M503”,遭台湾方面强烈抗议。时任马英九政府协商后,中方同意将航线西移6里,且只由北往南飞;横向的3条衔接航线,则必须经由两岸相关单位沟通确认后才可开放。
不过,中方在2018年初无预警开通M503北向及3条衔接航线,引发蔡英文政府不满,在农历春节前取消两家中国航空公司的加班包机,藉此反制。
今年1月底,中国民航局宣布:“自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线自北向南运行的飞行偏压措施。后续,民航局也将启用M503航线W122、W123衔接航线由西向东运行,提升空域运作效率。”台湾国防学者认为,北京此举不仅将造成民航飞安风险,也升高台湾防空威胁。
台湾防空识别区
除海峡中线外,台湾“防空识别区”(Air Defence Idenfication Zone, ADIZ)近年来也成为两岸军机对峙前线。
根据《台湾空军军官月刊》专栏,台湾防空识别区范围为北纬21至27度,东经117.5度至123度间之多边形,西侧以海峡中线为界,内部另划有多处禁限航的空域管制,总面积约为15.4万平方里。
尽管地主国在划设的区域内可行使管辖权,但防空识别区在国际航空法中并无明确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外国飞行器无处罚权力。
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以来,中国军机、无人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行动“常态化”。有分析认为,北京频繁出动军机舰行经台湾防空识别区、挑战海峡中线,除了是想让台湾军方疲乏,也可压缩台湾军方演训空间,藉此“蚕食”台湾在台海的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