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生而为做广告的料,但至少是个人吧,尊崇并信仰文字的人,所以不论顺境逆境、贫穷富有、健康疾病、快乐忧愁,都得为自己写下的字字句句负责。包括这个,首先把你吸引进来的——标题开始。
“sense”当前,到底有没有人生来就是做广告的?说真的,我不知道。我只从《钢琴之森》里看过生来就会弹钢琴的小孩,或者今年6月启播第三季的《雨伞学院》里天生就具备超能力准备拯救世界的七小孩。他们都活在故事里面。现实里,生而为XX人的人,真的存在吗?阿巴斯天生就会拍电影写诗?莫内第一次抓笔就画出了日出?张惠妹的第一声啼哭已是天籁?
他们有的是天分,所以一跃就腾翔天际。但平凡也是一种祝福。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无须戴上天分这个冠冕,我们以自身所配备的sense,在(不属于董小姐而)属于自己的草原奔驰,在各自的领域发光。
二十四岁初入广告行时,我经历了两轮面试。第一轮面的是人,第二轮才是试。我和当时的上司曾子曰梳妆打扮双向奔赴,他问我答,他说不只是他面试我,我也要面试看看这家公司适不适合自己,于是换我问他答。长长的两小时半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工作以外的,各自的经历、人生观、对传媒大环境的所思所察。
我在槟城拍摄农历七月的鬼节专题时收到了他的电邮,他说我们来第二轮面试吧。那是一道虚构的考题,我打开电邮,他要我为政治人物写竞选广告,30秒的电台广告。从槟城落坡的那晚,我赶在死线前匆匆写了两篇电台稿发给他,心里想说完蛋了,我还是乖乖待在电视圈吧。
不很久之后我又再收到他的电邮,他说,“子扬,很高兴我们可以成为同事。”此后的广告生涯漫漫,来日方长,我再慢慢细说。
我问过老人当初为什么选我。老人就是曾子曰。我们管他叫他“老人”,即便他已走到“曾老”的地位仍自谦……好吧可能因为“曾老”听起来“真老”,所以老人比较好听,兼可爱。
他说因为你有广告sense。
广告公司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所组成,包括创意总监、创意组长、美术总监、设计师、完稿美术人员(Final Artwork Artist)、视觉设计师(Visualizer)、文案撰稿员、品牌行销人员、品牌策专师、媒体企划(Media Planner)、制片(Producer)、制管(Traffic)等等。每一个专案都是一次“复愁者联盟”(愁愁复愁愁,愁愁何其多——愁没有好玩的idea、愁没有预算、愁时间太紧),各人发挥专业,一次次地进行头脑风暴,再各自作业,最后将广告生成。能够让大家驶在同一条船上不致翻船的,就是广告sense,所谓对广告的触觉。
康桥词典对“sense”的解读很严苛。它说sense是透过五感的觉知,去理解、辨识、评估与反应。广告sense以营销为本,除了要能洞悉商机以外,也要能倾听消费者心声,在庞杂的资讯中闻得出最关键最吸引的头条,转化成能引起共鸣的广告。说穿了,广告人就像菜市场的销售员,只是别人卖的是嘴巴劳力,我们动手去撰写或设计。我这么解读,毕竟是简而言之了。
当年的电台广告考题我选择了林冠英。第一则稿以巴刹摊贩的对话进行,灵感来自槟城新街头巴刹,在那个有着座维多利亚建筑风的菜市场里,福建人卖鱼虾鸡、广东人卖猪肉、潮州人卖蔬菜水果。我以不同方言和满满市井气的对话入稿,摊贩的言谈表达“还是林冠英这个老东西好”。Option 2,以林冠英的妈妈口白,说这个大儿子从小就以父亲为榜样,在父亲忙于公务时担起顾家的责任,这孩子能齐家必然也能治国。
现在重看当然粗糙得不行,但原来在那些设计当中,那些隐然透露一样东西的好,那些羞涩的说服技巧,后来的我,经过在广告圈行业的汲汲营营,总算是明白了。
注:是以此篇作为我在《访问》的初试啼声,生而为新一代青年广告人,我要特别谢谢老人。
延伸阅读:黄子扬专栏《广告勿语》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