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是一个很特殊的小说家,像我阅读他的作品时,同样出现很特殊的经历,他的小说一直在梳理政治、哲理、音乐和人生主题,不过,在不同时期中,他又用一种疏离的方式看待其创作,例如从政治介入小说中心的书写,最后却一直在稀释政治的色彩,例如他用许多哲理穿插在小说的叙述,却又用玩笑的方式来延伸其小说的意旨,例如他的小说出现很多音乐节奏的氛围,却在情欲的书写达到了狂野的程度,或许因为小说不断出现类似明显的张力和对比,一直吸引我流逋在他的世界。
他的小说出现浓厚的政治画面,并不是他本身的选择,而是亲身经过了东欧政治的递变,面对自己国家命运多舛,本身美好的信仰被摧毁,最终被逼逃离家国,流亡海外,甚至改变本身母语,选择他国的语文持续他的小说生命。
他的一生,反映出上世纪70、80年代东欧发生许多政治巨变,产生出一种融和了复杂因素的书写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把米兰昆德拉归纳为学院派或艺术派的小说行列,而是像野生的植物,在多变的环境下自有本身冒长出来的生命,紧贴着家国命运主题、人性的繁杂写出精彩的小说,风靡了整个文学世界。
米兰昆德拉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出生,生长在音乐世家,父亲是名钢琴家,在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的是音乐的旋律和音符,在13、14岁时,那时身处二战时期,他就受益于捷克最优秀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的教学,后来其老师被关进集中营,从此没有出来。从他后来的小说创作出现很多音乐元素,主要就是来自少年时期的影响,加上他父亲用心带领他接触阅读,浏览丰富藏书,在十多岁开始接触大量文学著作,为他走上文学创作建立了良好基础。
我最偏爱他的长篇小说是《笑忘书》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自1968年8月,苏联军队占领捷克,因大事抨击而遭对付,最终在1975年流亡法国,并开始写成的两部成功作品,使他一时处于两个极端处境,其一是他的文学名气激升,成为世界级小说家,甚至引发米兰昆德拉风潮,其二是他的小说被列为禁书,无法在捷克流通。
《笑忘书》是他1979年在法国完成,故事情节就是叙述苏联占领下捷克人的日常生活,融合作者的思索和观察,成了流亡时期的代表作。
小说中最重要的两章,都和失去的信件有关,第一部讲述一个知识分子与一名年长数岁的女子恋情,热恋时写了大量情书,在事过境迁后想取得信件,对自己的这段感情懊恼,质问自己为何会爱上长得很丑的恋人,这样的做法就如想改变自己的历史,像捷克共党试图抹去克莱门蒂斯照片一样,不过,恋人刚好拿抓这死节,企图说服他向政府招认自己的过错,愿意协助他痛改前非。于是,让小说充满张力,节奏紧扣,令读者爱不释手。
至于第四部再次出现失去的信件,叙述不同小说人物的故事,即主人翁中年女子塔美娜流亡在西欧小镇,选择在一家咖啡馆当女侍者,她急着想取回一包信件,是她和已过世的丈夫的情书。这对夫妇非常恩爱,在1968年非法离境逃出捷克后不久,丈夫就突然去世,使塔美娜的流亡生活,除了回忆和丈夫的昔日记忆外,就失去了意义。
米兰昆德拉过后在1984年写的另一部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把他的小说成就推向新高峰,以编年史的方式叙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带出多重的文学主题,例如生命在永劫回归中,面对无法承受的是“轻”,抑或是“重”,让小说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2019年,米兰昆德拉重获捷克公民权,2020年,他获得捷克卡夫卡国际文学奖,让这位逾90岁的小说家,重新衔接他在流亡海外的关系,也彷彿为他一生长期失去的信件,找到另一层存在的意义。
延伸阅读:方路专栏《大师之雾》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