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天下至健

反思爱国主义——写在916马来西亚日

1963年9月16日是促成马来西亚的重要日子。那是因为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沙巴、砂拉越在英国和联合国的见证下共同签署一份名为《1963年马来西亚协定》(Malaysia Agreement 1963)的协议。

马来亚、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以皆为平等身份组成马来西亚,但新加坡于两年之后因理念鸿沟而被东姑领导的联盟政府踢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则只能黯然选择自立门户。我们所熟悉的马来西亚就由马来亚半岛、沙巴及砂拉越主导。这是为何我国除了有个马来亚独立日,也有着一个独特的马来西亚日。

每逢八月末至九月中这个时期,我们不时会看到由国油、马航甚至是各个电讯公司制作的爱国宣传片。宣传片不乏体现马来西亚最理想的一面,小学生跨族群示爱,东马生来西马求学结友。宣传片都离不开宣导多元文化的美,和对族群之间的互信,尊重和了解。宣传片固然煽情感人,制作水准超班,但其主要目的还是以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为公司博宣传,也借机激起国人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可诠释为个人,族群或集体对国家表现一种积极或支持的态度。若族群或集体之间有著相同的情感,这有助于国家团结人民。当人人都“爱国”之时,当权者就可以爱国之名强推种种政策。政策的好坏不是以人道、财政、谁得谁失为标准。反而是若你有着爱国爱政府的精神,就会更容易接受政府所实行的一切。

大家还记得纳吉为了落实消费税而大打爱国牌:“大家应该本着爱国精神来缴税,帮助人民和国家”、“缴税是体现爱国,逃税则是背叛国家”。号称比纳吉进步的希盟政府也以爱国之由号召和动员人民出席“爱国锄盗”集会, 并在执政时期为爱国者捐款“救国”而设立了“希望基金”。

批判者对于过多的“爱国”的群体存有芥蒂,甚至导致爱国者失去理性。 回看历史,爱国主义或是国族主义(Nationalism)往往就很容易被当权者多加利用去巩固自身的政治势力,或是利用爱国煽动人民来延长其政治寿命。就如上述例子,当权的政党就可轻易骑劫爱国精神:“如果你不支持我,你就不爱国了!”

诚然,生于斯长于斯,每个人对出生成长的地方必然有一定的归属感。所谓人非草木,谁属无情,把感情寄托在你长大,成人或之后养老的国土乃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也不妨思考我们是为谁,为何和为什么而去“爱国”。如果这个国家没爱过我们,我们又凭什么抛开一切理性去爱它呢?同时我们的爱国主义是否因为政客的煽动嘲弄,教育和地理环境的潜移默化之下而诞生的?

我在求学期间就因加入政党政治而开始对国家产生了莫名的归属感,而逐渐形成某种爱国主义,但政党贪恋政权和出尔反尔让我大失所望之余,也对国家的联系逐步疏离。在跟国家渐行渐远之际,我才开始醒悟,并认清这个国家种种以爱国之名掩盖的弊端。

我们的宪法上还是制度性区分马来人和非马来人,朝野双方还视之为无可动摇的国本。就是因为少了对国家的眷恋,我才得以看清许多以护国之名而违背人道精神,歧视移工或难民的爱国人士。

当我开始反思我是否因政党而爱国之时,我才发觉我的确对这片国土存有一定的感情。但那种归属感是源自于我在这片国土所经历的一切事物,这包括家庭、朋友、社会、文化。这些根本与国家、国族精神扯不上任何关系。难道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契友的情义和拔刀相助,友族的相互尊重和多元文化上对你的启发是出自于人民对国家的爱戴吗?

少了爱国主义,让我更能看透世事。比起在马来西亚日大秀爱国情操,如何团结一致。我比较在意我们人民可否放下一切成见,超越国族精神,不分国土公平对待每位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民。这是我2020年马来西亚日的领悟。

延伸阅读:郑至健专栏《天下至健》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郑至健

政治评论员。诞生于怡保,热爱研究政治,足球和英伦的一切。企图以文笔写出一片天空。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