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啤(Tiger)赞助华文教育义演三十年不辍,今年却惹争议。在行动党领袖的争取下(比如态度硬朗的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及把议题带进内阁讨论的陆兆福),我们知道义演至少明年也会举行。这样的结局会持续多久?值得华社高兴吗?
这起事件在华社引起的反弹,可以说和KK Mart真主袜风波,不相伯仲。有一个关键差别:行动党政治领袖这次积极争取,尽管最后只换得一个苟延残喘!
事实上,虎啤事件和真主袜风波何其相似!
明白其中道理,就不会奇怪“一个政治炒作竟能轻易抹煞30年的贡献与努力,一项神圣的筹款活动竟被摸黑为玷污慈善” (星洲日报首席执行员许春语)。
- 你也可以看:啤酒赞助华教义演引争议 内阁出面平息风波
真主袜风波牵涉的是一个华人私人企业涉嫌侮辱他人宗教情感的事。当事人(即KK Mart老板蔡志权)在事件爆发三天后即召开记者会交代及道歉,情绪激动,甚至当众掉泪。社会上很多人声援蔡老板,包括普通人和媒体人;政治上,连首相副首相都出面调停。这都是基于KK Mart老板的“诚心道歉”及相信该公司是“无心之失”。
可是结果是什么呢? 7月15日,KK Mart的公司代表在庭上认罪——认他们蓄意伤害他人宗教情感罪。被法官面斥,罚款6万令吉了事。
案件尘埃落定,没有人讨论了——KK Mart这家华人私人企业,确确实实“蓄意”伤害他人宗教感情,而不是蔡老板在道歉时说的“无心之失”!
这个结果照理应该跌破大家眼镜。可是,整个国家,除了前法律部长再益伊布拉欣质疑总检察署权力过大,就没有别的声音了。
这叫表面风平浪静,下面暗流汹涌。
KK Mart真主袜风波,按照专业律师的意见,检方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只会告不进,再益的看法是根本不该告。不该告而告,即权力过大矣。
既告之,被告竟还认罪。马来西亚的司法系统露出了一个大缺口(想看我对KK Mart事件完整的理论和分析,请看《真相自在马来西亚的人心》)。
我们知道,法律的三权分立,是立法、司法、执法(行政)。其实,只要某一环缺失,法律马上就失效。比如马来西亚司空见惯的“一流设备三流管理”——我们可以有一流的法律三流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法律,形同虚设。
相对于法律,“文化”是没有立法和司法机构,却最有执行力的。所以,文化不被看作“法律”,但同样具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功能。而因为它的执行力最强,它约束社会的作用是最大的。这包括去修订法律,即在国会或州议会立法。
真主袜风波的结果所透露的讯息,就是“文化”把司法也一并修改了——那条刑事法典298条关于“蓄意伤害他人情感”的“蓄意” (deliberate intention),已经不是重点;重点变成了“他人情感”是否受伤。
虎啤事件则没有上到司法层面。它是一个立法和行政的问题。
伊斯兰党及团结政府(包括公正党的教育部部长及巫青团的阿克马)所纠结的 “募款指南”,就是2018年改朝换代前的教育部所制订的。该募款指南规定,学校禁止接受涉及赌博、香烟、毒品、酒精饮料活动所得的捐赠。在2024年7月26日,内阁议决,华小及淡小将是这个指南的例外,可以获得“考量”。
行动党主席林冠英在华教义演风波上捍卫华文教育。他的发言表态,却引来四面楚歌。
林冠英督促属希盟公正党的教育部长不要做“伊斯兰党的教育部长”。换得后者属下一位政治秘书批评,说林冠英虽具40年从政经验,竟无一点政治智慧(negarawan)来回避激发种族和宗教紧张的课题。
林冠英也质疑阿克马插手无关马来人及回教的华人课题。阿克马反过来提醒林冠英及行动党,说这个国家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大部分国民都是马来人及回教徒,劝告他“不要没教养”(jangan kurang ajar)。
联邦直辖区伊斯兰法律师委员会主席再努亦敦促林冠英,不要老是政治化问题,认为这起事件超越了法律及宗教,更是一个健康及教育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接二连三的批评,近于当众羞辱(public shaming)。
然而,被羞辱的是林冠英一个人,还是整个华社和团结政府?理性看待这个课题,我们能总结出什么?
KK Mart袜子事件和Tiger赞助风波的爆发,虽然看上去和以往的政治炒作没有两样,始作俑者的目的也早被看穿,但是,少人注意的是,它们显示的是国家的根本已经动摇。何谓国家根本?文化及法律。
本来,法律保障着多元文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越来越单元的文化,在改变着整个国家行之多年的法律。而政客和富商为了自己的生存,就会跟着新的文化起舞,或者步步妥协,割让权利及利益,求一时的苟延残喘!
那些仍坚持理想、不肯妥协的人是傻子。傻子不可爱吗?可爱的傻子不值得我们支持吗?这个国家的法律和文化正在蚕食华人的生存空间!
摆事实说道理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还能说什么?华社应该痛定思痛。
▌延伸阅读:张恒学专栏《学而时习》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