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平凡人生

华人不应跟随西方文化?

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若能敞开胸怀,真正做到“有容乃大,海纳百川”,这条路自然会越走越宽广,领略不同的风景。

有些人的立场很正直,但身处一半一半的世界,眼睛容不下一颗沙子,困于偏执之中,这就平白为自己增添烦恼。我们常说“世界很大”,这个关键点不在于世界有多大,而是我们有没有踏出去原点,否则,世界的大小,与我又有何干?

说一件事,有关于普天同庆的日子:比如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在过去,我们在马来西亚,过这些节日再普通不过,近来就不断有主张,或是基于民族情怀,或是基于宗教教义,要和这些西方的节日不沾边。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有朋友在群组发了一个视频:一名男子身穿西装大衣,对著镜头侃侃直言,直批5月庆祝母亲节是美国文化,中国人不必跟随。中国人庆祝母亲节,应该选在四月初二孟子的诞辰,更有实质的教育意义。

把亚圣的诞辰当成母亲节,大概因为孟母为了儿子的教育,曾有“三迁之举”。二千多年过去了,把孟母搬出来庆祝母亲节,是有时代意义的。我们看中国人望儿成龙、望女成凤,不只拼了老命要把孩子送到哈佛、史丹福等世界级大学深造,可以的话,应该进一步举家搬迁,成为儿女上名校的坚实后盾。

当然,以上只是戏言,实际上,心中也难免感到悲凉。母亲节的源起已有百年了,本是一名美国孝女缅怀母恩的故事,取其精神,加以发扬,普世价值,全世界都能接受。而说到中国的传统节庆,大部份是顺应四时农耕发展出来的,要到唐玄宗之后,民间才有因应“在世活人”的节庆:庆祝皇帝老儿的诞辰,称为“千秋节”、“万寿节”。

不管你接不接受,喜不喜欢,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压根儿没有庆祝“父亲节”、“母亲节”的观念,最多只有清明、重阳的慎终追远、孝亲敬老。任你把阳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移植到农历四月初二,这百年来母亲节的概念,本就源自于美国。

又说顺应时代,接受有“母亲节”的概念,各国庆祝母亲的节日子不一样,中国当然可以提出“中华母亲节”的概念,把它定在农历四月初二,但又何必穿着西装对着镜头大贬“不必跟随美国人的文化”,让人有点精神错乱。

不单单是母亲节,我近来的发现,举凡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都有这些基于“东西方文化对峙”的呼声,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只能庆祝农历正月初一,不准庆祝元旦;5月1日劳动节更是源自西方,干脆换成农历五月初一,或直接与端午结合在一起,一边还可以划龙舟。

这些文化上的对峙,应该只存于中国国内,与海外华人无关。然而,近年来,不少马来西亚华人也认同这一套,要做到文化上的“正本清源”。为此,当群组里一片“母亲节快乐”的祝贺声,硬是有人转发一则视频,一名西装佬对着镜头呼吁大家“不要跟随美国文化”,记得中国人的母亲节是四月初二,顿时浇了大家一盆冷水。

也许我们明确定义:“中国人”即是“中国在籍公民”,海外华人不在这个范畴,这样有助于厘清身份定位的不确定性。

我觉得无论是东、西方,好的东西、好的概念、好的文化,不是源于本土又何妨。甚至一些普天同庆的宗教节日,我们纵不是信徒,也可以赋予其正面的意义:譬如圣诞节,愿世人多宣扬耶稣基督和平、博爱的精神。

文天祥的〈正气歌〉有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天地之间有一股正气,并不拘于那一方、那一国。如果人人都像孟子一样养有浩然正气,又怎么会在意母亲节要定在阳历5月,或是我老妈的生日诞辰?

延伸阅读:沈明信专栏《平凡人生》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8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沈明信

文字工作者,历任新闻记者、杂志主编,行文于世的最大企图,是从人生的日常,发掘、书写人世的平凡之美。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