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珊言良语

MCO期间的家庭万花筒

行动管制令放宽之后,我开始回到一个星期两天到课后托管中心去值班的日子,也因为又开始接触家长们,才发现原来我的行动管制令是育儿蜜月期,很多家长的行动管制令是地雷处处,一天要发飙三几次。

在没能上学又无法外出的两个多月里,让家长脱线的导火线有好些,有些源自家长本身的生活压力增加,孩子遭殃。

有个家长说,她先生在行动管制期间出外上班,她则在家上班,顺便照顾孩子,工作的压力、家务的需要、孩子的管教,已经让她快崩溃了,加上她不断听到她的同业公司被裁员的消息,她想到如果她失去工作,屋子供款和车子供款,孩子的费用要怎么办呢?

我记得有专家说过,一般人会把情绪发泄在家里最弱势的人身上。

以体力来说,如果你是家里的男人,你的“弱势”可能是太太、孩子,你是家里的女人,弱势的就是孩子,如果你是孩子,那么你就只能扮演承受别人情绪发泄的角色。

所以她知道不能对小孩出手,最后还是出手了,三个孩子一起鞭打。

(图片来源:Pixabay)

其实在行动管制令开始时,就有长期从事家暴辅导的朋友一直呼吁大家要注意,在行动管制期,因为孩子不能上学,家长不能上班,家暴的个案会增加,所以家长说起她家暴孩子,我没有太惊讶,因为孩子的力气长到比你大之前,他都是弱势。

这当然不对,但情绪总要有出口,所以。

有些孩子在行动管制期遭殃,则来自于家长本身对孩子期待过高。平日还好,六个小时在学校,五个小时在托管中心,剩下四个小时的相处时间,要求再高,孩子们要达到家长的要求也还勉强可以,但当一个期待过高的家长和几个孩子被关在面积不大的空间活动,孩子们要满足家长的过高期待,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要求三年级的男生一直乖乖坐在原地,不闯祸;如要求一年级的孩子一天两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听网课,然后会自己把功课做好;如要求孩子的房间任何时候都是整齐干净的,但对高要求的家长来说,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因为:我问哪有高要求,我也没要求他们要有多乖,我只是希望他们不闯祸/自己把功课做好/自行把房间收拾干净。

闯祸/做不好功课/不收拾房间这种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可能一夜就教会,有时候需要一点时间。

但在行动管制期间看到一个又一个孩子问题浮现的家长,怎么会沉得住气,于是这期间两败俱伤的事情总有一再听闻,妈妈气死了在面书唠唠叨叨,留言区一堆同温层兴奋的留言说:我家的也是一样!然后互相取暖。

(图片来源:SmartParents)

也有些平日因为工作关系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中心,接触孩子的时间不多,当需要在一个空间里相处多,日久发现了很多平日没注意到的事情。有个家长告诉我说,学校老师之前提到,她那一年级的孩子有专注力不太好的情况,当时她不以为意,以为小孩不就是这样没能长时间专注吗?老师是过虑了吧?

结果这位妈妈在陪孩子上网课的时候,发现孩子真的无法专注超过五分钟,而孩子班上其他同学则能在老师讲解的半个小时里专注,还能回答老师的问题,自己的孩子则是神游到老师叫她的名字她都不知道,需要当妈妈的她,推孩子说“老师叫你了!老师叫你了!”

结果家长找上我,跟我要了某单位的联系,打算行动管制令结束之后第一时间去找专家做个评估,盖电话之前跟我说:“感谢这个行动管制令,让我看到孩子真正的样子!”

延伸阅读:许慧珊专栏《珊言良语》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2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许慧珊

曾获星洲日报十大最受欢迎本地作家,文章常见于各报与杂志。著有《单身俱乐部》、《无聊才结婚》、《快乐女人》及《左雍右为》等。现致力推广社运、关怀特殊儿单位与亲子成长活动。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