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以柔克刚

不能开车的女人

我坐上电召车,司机滔滔不绝发表政治见解,我漫不经心地适时给一点反应,突然左前方一辆丰田轿车在没打信号灯的情况下杀出来,电召司机紧急刹车,随口抱怨了两句后,就踩油门追上前方的丰田轿车,再隔着副驾驶座玻璃窗望向丰田内的司机,得意洋洋地说:“我就知道是女人开车!”

我没有回应,电召车司机以为我不高兴,马上说不好意思,然后我也表明自己不介意,因为本身不是一个拥车人,更遑论做一名女司机。电召司机知道不会得罪我后就侃侃而谈,说自己在马路上遇过海量不靠谱的女性马路杀手。他一字一句让我回想起自己中学时听到男长辈批评女司机时,也会不服气地心想:等我学会开车,一定要给女驾驶人士们争口气。然而后来我发现事与愿违,我才是最能给女司机群体抹黑的那个人。

其他人问起,为什么作为一个正常的都市人没拥车,我都会说自己讨厌被责任捆绑,不喜欢照顾一样大型的折旧资产,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不开车的最大因素,就要说起自己一辈子有限的几次驾驶经验,全都是黑历史。

确实,我开车上路的经验屈指可数,但是回顾每次开车,尽是可耻之事。

不开车时,我也算是个四肢健全、智商正常的青年女性。情绪稳定、戴上眼镜视力正常,无论是肢体反应速度,还是大脑抗压能力,都能列入正常人类范畴。但是,只要一摸上方向盘,我的智商、视力、反应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会出现断崖式下降,成为一个截然不同的马路杀手。

虽然自己的驾驶技术超差,但我也曾经是驾照一次过关的优秀考生,事实证明自己只是填鸭式驾驶教育下的糟糕驾驶人。

我满17周岁后就考到了驾照,当时我自认是驾驶考场的优等生,在新村的小路开车应该不会是大问题,但似乎父母两个人都不想承担起风险与责任。一直没让我碰他们的车。直到某次他们出远门旅行,留我一个人看家,离开前还千吩咐万叮嘱要我不要碰他们的车。但某个晚上想着出门打包宵夜,还真的胆生毛拿着妈妈的车钥匙就出门。

看起来很顺利。一开始。

在车厢充满宵夜味,距离我家最后一个路口时,我在一个再简单又普通不过的一个转弯,车子的右边车头灯,迎面刮上了对方的右边车头灯。接下来的事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对方车主开口就质问“你有冇睇路啊!”

赔偿和保险等等问题,接着就让长辈帮我解决,第一次意识到闯祸却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感觉有多么地糟糕,父母度假回来一番斥责,接下来午夜梦回就会想起被撞车主气急败坏的神情,我也不曾主动要求开车了。

之后到北京升学,发现原来大都会不如小乡镇,这个城市的人不开车也不突兀,靠公共交通和人行道就可以到所有地方,只是这种公交人生也没有持续太久,我回到吉隆坡当一名电视记者,还是得开车。

到北京升学,才发现原来大都会不如小乡镇,这个城市的人不开车也不突兀,靠公共交通和人行道就可以到所有地方。(图片来源:Pixabay)

初入职时公司政策规定,每一次外出采访,皆由记者开车载送摄影师,往返公司与采访地点,每次跟交通部门同事领过公司车钥匙,心中都会一阵忐忑,上车后必定会跟副驾驶的摄影师说明,自己不是个擅长开车的人,希望多多体谅。他们口中说好,想必是觉得我只是谦虚,但是出门口就会领教到我开车特别依赖导航,开车速度慢于常人,停车技术也一言难尽。

抵达目的地后,摄影师们什么都没说,只是采访结束准备回公司之际,他们都会主动说由他们来开车。渐渐的,每一个摄影师都主动说让他们开车,或许他们也在摄影师休息室里说过某个记者开车太慌乱,其实我一点也不介意,我感谢他们包容,反而让我不用开车,即免去了一切担忧与煎熬。

电召车司机说她看过很多女性买了一辆车,就是会踩油门,不谙汽车性能也不懂停车的技巧,他每次遇到都会很担心。

性别和驾驶能力有没有直接关系,其实我不敢断定,纵观近代的文学与影视作品,无论是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Drive My Car》还是Netflix热剧《初恋》(First Love),女主角都是稳当靠谱的驾驶人士,嵌入剧情毫无违和感。但对于曾经领教过我驾驶技术的那些人们,可能已经以我的案例以偏概全,更确定女人就是不擅开车。

电召车司机继续说着女司机的事,不晓得是积怨太深还是被伤得太刻骨,他开始有点忘形,然后说:“其实女人也未必要开车,坐电召车也好嘛,你们舒服,我们也有生意。”

我余下的车程不再说话也没给反应,我决定未来只要叫电召车,必定会按下“Quite Ride”(安静乘车)选项。

延伸阅读:张以柔专栏《以柔克刚》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6 / 5. 评分人数: 16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张以柔

成长于新村小地方,毕业于帝都大城市。电视新闻人,随性阅读人,热衷观察各色人物与生态。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