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大师之雾

独步天下的字王阿城

阿城(1949-)在中国文坛,特别是小说世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他以特殊的文学笔触,独特的风格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文革时期涉身“上山下乡”运动,踏足许多地方,先后到过山西雁北、内蒙古及云南,一待10年,这些颠沛的生活和经历,让他有机会深入村野体验,接近大自然和边缘化的生活,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学习的知识。

他的父亲锺惦棐,是出色的影艺人,因为坚持本身的艺术家信念,在50年代运动中,受到打压,这也影响了阿城未来朝着”正轨”发展,由于身上背负着不利自己的政治因素,使他坚持一种与命运共生的阅历,以更真诚的心态接触民间风俗和百姓生活的众生相,保留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包容心。

从他的三篇著名的知青小说,即1984年开始发表的〈棋王〉、〈孩子王〉 及〈树王〉,写出边缘人物的真正精神,让他们的灵魂提升到另一种存在的意义,从人性中看到智慧,这些都是阿城以他被边缘化的人生而取得的反馈。这三篇精彩的小说,使阿城一跃而成文坛的“三王”作者,只有其文笔能够把〈棋王〉的拾荒老者,深怀绝佳及真人不露相的人性,刻画得如此精彩;把〈孩子王〉中的原乡生态,对教育的关心,如此朴素写出,同时把〈树王〉中的主人舍身护树精神,写出了感动天地的力度。

阿城《阿城文集》,收录完整的创作。(图片来源:先知书店网)

我阅读阿城的小说,刚好也是从“三王”开始,他的小说叙述、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及几乎和原野荒村融合一身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只有接近天才型的小说家才能完成的创作。

实际上,以阿城的〈棋王〉为例,当他发表这篇小说后,在中国掀起广泛关注,很快受到海外读者和学术界的关注,全篇文字在反思文学中显得独树一帜,更成为中国“新时期”文学重要的一章,掀起了寻根文学浪潮。

在阿城的小说创作中,虽然他身处文化大革命政治氛围,但字里行间很少看到政治的批判、党性的说教,可说是在大时代做到了“去芜存菁”的功力,保留了文学艺术的特质,呈献小说语言的灵性。

阿城完成“三王”,风靡世界及被称为独步天下的“字王”后,他潜藏能力,不慌不急地陆续写出其他精彩小说,包括〈树桩〉、〈会餐〉及掀起另一波高潮的《遍地风流》系列小说,再藉助其盛名,后来阿城追随其父亲步伐,挤身他喜爱的电影界,先后和大导演合作,包括谢晋陈凯歌张艺谋侯孝贤,进一步展现他艺术才华和传达美学的世界观。

阿城《遍地风流》赢来名声。(图片来源:作者)

他从容涉身在小说和电影世界,不断探讨小说与世俗技艺的相比,坚持他的创作风格,从《遍地风流》回看他的创作,确实一直在发挥其简言、世俗、抒情的技艺。

我在阅读《遍地风流》的其中一篇〈溜索〉,写云南怒江溜索渡江的经历,把山川风景和活生生的原野志写得精彩万分,这是令我最难忘的其中一篇作品。

阿城的小说除了让他赢得世界读者喝彩外,他的散文也写出对文化和世俗观的精华,尤其是在《闲话闲说》和《威尼斯日记》,前一本主要是谈中国文化与小说的心得,后一本则写出了异国世俗文明的探讨,在游走这个水城之际,写出了声光色相,呈献他更广义的“生活家”特质,文字平淡隽永。

阿城两本谈世俗和艺技的精彩著作。(图片来源:作者)

阿城的文学创作成就,无非是在当时特殊的文化氛围中,琢磨出极超凡的风格,也可以说,阿城是在80年代重新把中国文学导向抒情境界的作者之一,这刚好与说教的环境中,背道而驰。阿城也曾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老作家汪曾祺的小说,是他最大的灵感泉源。对我来说,阿城的小说是我永远的精神召唤。

延伸阅读:方路专栏《大师之雾》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方路

原名李成友,六字辈,身兼记者、作家、诗人、摄影人、投身文学创作、教学与出版。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