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我是90后

90后没读过金庸? 这有什么问题吗?

你知道吗?我是不折不扣的“90后”。

作为一个1994年出生的屁人(90后出生最年轻也是19岁了,怎么好意思称自己为“孩”呢?),“90后”这词对我而言其实没什么特别。与其说是年轻肉体上的表彰,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变更。上个月,金庸叔叔过世,脸书上很多朋友都仿佛变成他的知己似的,哀悼文如雪花落下。但也有一群人,除了哀悼以外,开始惊讶90后的“孩子”不看金庸,不懂金庸,只是从TVB上认识金庸。

其实,令我惊讶的不是那群不懂金庸的90后,反倒是那群对此现象“吃惊”的人。这,是思想的断层。

上届大选之际,我和身边大约一些将近40岁的朋友聊天。我们都支持换政府,但理由却大不同。坦白说,我对安华这人无感,对马哈迪也无感。但他们一说起安华这个名字,目光还会闪烁;谈起“烈火莫熄”,还是津津有味。我要插入他们的话题也不是不行,只不过再说也不过是围绕在纸本上的皮毛知识,何必勉强现身说法。拜托,人家烈火莫熄时,我连胚胎都还没成形,学人家谈什么热血沸腾。

这种感觉,就像是50年代对80年代说共产党。听戏不入戏。

你也许很难理这群无知少年,而他们也同样难理解你们的如痴如醉。当今政坛就像金庸小说一样,在90后的眼中是另外一种光景。马哈迪第一次当首相时,我们还在念幼儿园。前阵子,我在安华补选讲座中听见他诉说自己当年勇,虽然Uncle Auntie在鼓掌,但我想过半的90后选民皆有听没有懂。还有,我们第一次投票就换了政府,行动党60年的奋斗论要我们怎么买单?

当政府建议将投票年龄降低至18岁时,很多人都说,年轻一代不懂政治,不懂思考。确实,90后的脑中是少了安华的黑眼圈,少了默马里事件,少了希山慕丁高举短剑的惊悚。

90后没有革命情感,谈不了政治正确。谈不了政治,只能谈政策。

我们的脑中,有些事情还是历历在目的,大学时期政府一度废除了JPA奖学金;要创业时,纳吉贪污搞垮了经济; 20出头时,马币跌破四;我们比你更会用谷歌,弹指之间,就知道是你在骗我们,还是在骗自己。

上一代人口中的年轻人不懂政治,其实就跟年轻人不懂金庸的逻辑是一样的(会不会转到很硬?)。有些事,在你们眼中是一回事,在我们眼中没这回事,而我们眼中有着另一回事。

我不否认有的历史不能忘记,有的文学必须流传下去,我看金庸,我看亦舒,也看倪匡;但我也看九把刀,蔡智恒,藤井树,这不再是70、80年代,环境变了,思维模式变了,学习方式变了。策略和看法还要一成不变?

我和朋友们常说,政府要提升的也许不是年轻一代的政治意识,而是老候选人的竞选方式。过去的辉煌笼不住我们,不如说些我们在乎的事。毕竟不懂思想出现断崖,硬往前跃,也是死路一条。

不管著作再伟大,也有消逝的一天;再重要的事,也会有淡化的一天,到了人家都说仙剑奇侠传是手游的时代,你还要硬咬着说不懂金庸的人皆无知?只能说,怀旧跟Outdate,不过是一线之差。

况且,我再说一次,最年轻的90后也19岁了。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偷偷

原名廖诗弦,90后诞生的新闻记者。先是拿药剂系奖学金、再去念了中文系、最后选择当记者。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即兴剧,无需固定脚本,只需勇气和创造力。

我有话说
1 条评论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