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教主是我

“政治正确”本身是否正确?

政治正确的前世今生

政治,如果根据西方的解释,剑桥字典是这么说的:Politics means the activities of the government or people who try to influence the way a country is governed.(政治就是政府或个人意图改变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的活动。)那么“political”自然就是“与政治相关的”,而”政治正确”源自英文的”political correctness”。

政治正确一词最早出现在1930年,是极权国家(例如纳粹和苏俄)用来描述对党理念的教条式拥戴,在当时自由世界看来,也就是带贬义的。而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间,一般比较中庸的左派会用“政治正确”来自嘲部分极端左派的行径犹如中国的红卫兵,讽刺这些后来被称作”左胶”的自家人太极端的内部笑话。那么政治正确是如何在廿一世纪,普遍变成西方国家的生活指引?

在1990年代开始的许多美国学术辩论、专栏文章、政治演说里出现了这个老词汇,右翼使用“政治正确”来批判左翼的过激手段是一种言论警察,而左派不知咋滴,被人骂着骂着,反击的过程就开始把“政治正确”当成自己的运动代号似的。就在这样有来有往过招好些年,“政治正确”也被一些新晋的左翼当作是自己的议程和骄傲,“政治正确”由嘲讽,变成正义的化身。这些人也被戏称做SJW(Social Justice Warrior),指的就是网络的红卫兵、思想警察、道德判官,而当许多不知政治正确历史的正义小伙伴开始在网络世界相互连接之后,政治正确就变成了新的左派运动,一种前所未有的乡民正义开始席卷全世界。

政治正确是如何在廿一世纪,普遍变成西方国家的生活指引?(图片来源:Freepik)

谁可以定义“正确”?

西方自由国家各种“Cancel Culture”,是指对那些言行不符合政治正确要求的人,进行社会性谋杀,让目标失去工作和社会地位,目的是惩罚和杀鸡儆猴,而这是基于爱护弱者的出发点,还是基于对犯错者的恨意难消?左翼忘记了“我不赞同你的说法,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个自由精神,而错误地开展了许多“取消”运动,仿佛红卫兵的批斗和中共政府的和谐政策:你的价值观不正确就把你消音和制裁。

问题是,谁可以定义“正确”?

要讨论什么是政治上属于正确,其实只能从什么是不正确开始说起:歧视少数/弱势群体,这包括歧视女性、少数民族、少数信仰、少数性取向,都被视为不正确,左翼认为这必须被纠正。既不是立法机构,更没有执行能力的网民要如何“纠正”他们看不过眼的事情?就是靠抵制,靠不断煽动更多人的情绪,形成一种舆论压力去让他们想纠正的对象就范。说到这,大家是不是开始想起最近马来西亚很流行的挺哈马斯抵制万恶企业运动?嗯,那就是政治正确运动的一种,在马来西亚,支持以色列任何举动都是一种原罪,反犹太就是政治正确。

所以,政治正确,不一定正确,很多情况,更毫无理性可言,因为政治正确的引擎,很多时候就是靠燃烧意识形态的仇恨这种燃料。

或许你不服我这个说法,我不介意娓娓道来。

挺哈马斯抵制万恶企业运动,是政治正确运动的一种。运动的出发点是基于爱,还是恨多一点?(图片来源:网络)

政治正确的燃料是爱还是恨?

挺哈马斯抵制运动,出发点是基于爱,还是恨多一点?到底是基于爱惜巴勒斯坦人,还是基于穆斯林对霸占圣域的异教徒的恨?如果是基于前者,为什么运动不是组织实际行动解救战争受害者,而是倾向于自我感觉良好地用抵制来惩罚“敌人”相关企业?你觉得满腔热血的穆斯林之间,实际倾家荡产前往战地救人的多一些,还是舒服坐在家里高喊“我们搞死那些敌人的企业”的人多一些?

黑命贵BLM运动,是美国独有的政治氛围:黑人老是被警察恶意不公平对待的“传统”,导致黑人要站出来说“我们黑人的命也是有份量的”。但是若放下成见和意识形态去看待这个运动和课题,为什么道理都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做的不是正正当当去施压司法和立法机构,维护公道,维护法纪,把害群之马揪出,捍卫公义,而是让大家看见更多的运动参与者进行报复性的暴动:放火、伤人、破坏设施和私人财产?运动动员那么多人,靠的是爱,还是恨? 看上去,是不是更多的是长期被欺压的怨气被释放了而已?

西方国家企业界的DEI政策

各大企业被逼顺应主流声音(因为在西方世界,若被说是右翼,那是一种不光彩的、带有贬义的标签,所以许多中间线的人都想往左靠拢,以求自保),在企业内建立DEI部门。

什么是DEI部门? “Diverse,Equity and Inclussion” (多元、平等和包容)部门,就是被披上糖衣的“政治正确”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就是帮助企业打造他们很亲左的形象,当中包括如何在公司里面实施无性别概念政策:小的从厕所命名方式,到面试录取采用的性取向和肤色固打制度,大的有公司的对外言论立场、广告用语和广告内容偏向。

企业需要雇用一些所谓的高薪专家进入公司改革公司。举个例子,现在的迪斯尼主题公园,你不会再听到任何有关性别的称呼,“ladies and gentlemen”(先生和女士)这种传统的英文招呼用语已经被视为不够包容,必须禁止使用,因为现在有很多认为自己是女士的先生,很多认为自己是先生的女士,会觉得你在歧视他们。Chairman(主席)、salesmen(销售员)、craftsmen(匠人)这些职业名称属于万恶父权架构,必须换成chairperson、sales representatives、craftsperson。

在员工录取方面,主管们面试时变成只看你的肤色、性别、性取向,而不是看你的实际能力。(图片来源:Unsplash)

公司的女性员工数量低于男性,会被标签为父权作恶,明明某些时候觉得把人只分为男女来看待很不礼貌,但是更多时候又会拿男女比例大做文章,DEI部门是完全可以漠视自己的矛盾而自圆其说,而自得其乐的。

在员工录取方面,主管们面试时变成只看你的肤色、性别、性取向,而不是看你的实际能力。换言之,只要你不是白人男性,你面试的成功率就会提高。因为根据各家DEI部门的作业程序,公司多录用少数民族、女性、性少数群体,形象就会变好,而在这种思维的骚操作之下,原本要多元、平等、和包容的,变相去排挤白人男性。这是基于爱出发,最后看见的只有对白人男子的恨的骚操作,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没有错,好莱坞就是最大的DEI价值输出媒介。

近几年的好莱坞制作,创意发挥和尊重原作被摆一边,着重的是亚裔、非洲裔、拉丁裔演员取代白人出演一切主要角色的大原则。所以我们在大荧幕看见了一切可染黑的都黑了,黑人英国女皇、黑人鱼公主、然后市场吃不消了就开始染其他颜色,非白人白雪公主、多色人种的《永恆族》(全白人班底被换成各种肤色,三个男性角色被电影变性,角色性取向被改动),甚至最近重拍成电视剧的《Mr & Mrs Smith》新版男女主角都刻意换了肤色。

一大堆白人演员被系统化歧视和排挤,这是基于对有色人种的爱,还是基于对白人父权的恨?

那白人演员的固打要怎么填补?简单,开一堆“Girl Power”的作品,让白人女性担纲,或者找个白人变性者参与演出,这样在DEI部门来打分的时候,就可以得满分了。换言之,白人要出演一部作品,先取决于你是不是生理上是女性,再看看你是不是有变性,或者有同性恋爱史才可以。至于你是否有好演技,能不能驾驭角色,完全没那么重要。

你以为DEI只会这样影响创作自由吗?DEI还会要求所有作品毫无遗漏反映同性恋爱关系或跨性别角色,就是在剧本执意安插跨性别或同性恋角色,如果不能在既有角色安插(剧组顽抗,捍卫剧本完整性),就会在路人角色安排同性恋爱、性爱场面带过。然而,现实是比理想骨感的,举个例子:迪斯尼的《Lightyears》(巴斯光年自传)就因为加插了一个不重要角色的同性恋背景而导致动画在许多国家被禁止公映。

然后DEI还有一个有迹可循的干预创作的指令:其貌不扬的演员必须进入作品画面,演员样貌俊美,身材玲珑健硕,会对平凡又自卑的观众产生不良的伤害,所以DEI觉得必须改变人类社会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是电影的男女主角都是大帅哥大美女,已经导致我们的社会崇拜美貌,导致大众觉得瘦才是健康才是美。DEI就要扭转大众的审美观,就像在作品用耳濡目染的方式带出同性恋(homosexual)、双性恋(bisexual)、泛性别恋爱(pansexual)都是正常现象的心机一样,由这一代开始洗脑。

迪斯尼的《Lightyears》(巴斯光年自传)因为加插了同性恋背景,导致动画在许多国家被禁止公映。(图片来源:IMDb)

当政治正确变成一种洗脑社会工程

说好莱坞的政治正确是一种洗脑,不是我的阴谋论,而是美国迪斯尼在卷入和佛罗里达州政府的醒觉(WOKE)战争之后,迪斯尼高层开会讨论如何改变未来社会的网络会议画面被恶意曝光后,广大美国群众都认为迪斯尼是有意图策划在旗下所有业务进行社会工程,输出WOKE价值观,重塑社会新价值观。

要求影视公司肩负重塑社会价值观是左翼人士的壮志雄心,而他们也的确成功让他们自身的价值观,透过这些影视作品传播出去,但是其实他们的做法是为了让大众接受他们,还是要大家都变得和他们一样?我的意思是:解释并捍卫多元,和有计划性洗脑全部人去拥抱多元,是两个不同出发点的宏愿。前者是捍卫自我;后者是入侵他人。这也是为什么保守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立了争议性的《不谈同性恋法案》(Don‘t Say Gay),禁止学校和家长对未成年孩童进行同性恋的任何解说,因为会被视为引导未成年人进入同性恋。

右翼的反击:以魔法打败魔法的尝试

如果美国不曾发生过“政治正确”运动,保守的共和党佛州政府在右翼横行天下的氛围还去立法阻止人们谈论同性恋,那肯定是会被全世界挞伐的。但是如果是经过长时间被倡导政治正确的运动制压,而终于有一个政权站起来说“不!”,那观感的的确确变成可以被理解并接受。这就是物极必反。

如果你想说美国佛州政府太极端,你可别忘了,是“政治正确”先说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都是是天生的,是灵魂的自我定位,而《不谈同性恋法案》,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会实验法案吧?是谁平时在说,孩子的性取向不是耳濡目染的,是浑然天成的?那么其实也不必担心在禁止对未成年人推介多元恋爱后,人性会被扭曲,对吗?如果反对这个法案,是不是代表反对的一方其实是知道:可以透过系统性耳濡目染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

站在人权自由和左派革新的角度去解读《不谈同性恋法案》,那固然是恶法,但是如果法案实施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非传统恋爱群体还是很多,那不是对于性取向天生论的最强实验证明吗?如果禁止谈论性取向选择的问题,还是制止不了性取向多元化的人性,那么又何须在日常的娱乐媒介和生活细节强销植入各自WOKE(醒觉)元素?哈,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典范。

没有谁可以单独解读何谓正确,何谓不正确,一样米养百样人,如真要捍卫多元,必须先懂得尊重就是会有人是顽固不认同多元的。(图片来源:Freepik)

吃力不讨好的政治正确

娱乐公司不是教育机构,更不是有行政权的社会发展部门,单纯贩卖娱乐已经竞争剧烈了,还要兼顾无形的道德绑架,背负改变社会风气的使命,对影视行业而言,未满负担过重了。美国四大影视公司在今年六月不约而同地裁退了他们的DEI部门主管,这四大公司分别是迪斯尼、华纳、网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是每年主办小金人颁奖礼的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影视制作可以为了达到50%作品拥有醒觉元素,或者每部作品拥有50%政治正确主导的录用制度,这些都可以专栏作家和节目名嘴、政治家言论、社会运动组织年度报告来控制,但是观众並不买单,那是不可控的。票房和排山倒海的议论证明了美国这些年的文化大革命,制造了一堆观众不喜欢的作品,也意味着出钱出力的公司蒙受不轻的亏损。

其实是真的因为黑人演了人鱼公主,观众们就不喜欢吗?我举两个例子供大家作背景参考:

  1. 漫威电影里的角色“Nick Fury”是由开口闭口“马德法克”的Samuel L. Jackson主演,但是在原作漫画里,这个角色是个白人男子。有谁不满意和攻击过黑人版的Nick Fury吗?好吧,在他今年担纲的剧本很烂的漫威电视剧《入侵》出现前,还真的没有人挑剔过他。
  2. 日本动漫改编的好莱坞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找来了黑寡妇的演员Scarlett Johansson出演原作里深入人心的日本籍主角草薙素子,当时惹来很多粉丝质疑和抗议。这证明了,改编作品时指鹿为马,选用的演员和原作差异太大,IP的基本铁粉会很在意,甚至抗议。和你是不是少数民族无关,更和你身材是否曼妙、面容是否姣好无关。

而近日迪斯尼的新执行长Robert Iger在迪斯尼百年纪念作品也继其他迪斯尼出品惨遭票房滑铁卢后,终于发表了迪斯尼这十多年来已经从票房和大众反应中吸取教训的言论,并指出未来迪斯尼会做好娱乐大众的本位,而不再执意透过作品推行背后“议程”(stop pushing agendas)。

林吉祥发表“非马来人可任相”论,被警方召去录口供。(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我们都是政治正确的牺牲者

没有谁可以单独解读何谓正确,何谓不正确,一样米养百样人,如真要捍卫多元,必须先懂得尊重就是会有人是顽固不认同多元的。让娱乐回归娱乐,让人类天性回归天性,不操作,也不炒作,不歧视,也不硬销推广,这才是真正的崇尚自然多元和包容异己。至于平等不平等:企业为了雇用弱势群体,而刻意不录用合格的所谓强势群体时,这已经是族群歧视和打压的一种,而身为马来西亚固打制的被制压族群的你我,没有理由不知道固打制是有问题的。

林吉祥在外国和华人学生聚餐时阐述宪法没有阻止非马来人当首相的马来西亚梦老梗,还不忘帖文在自己的部落格,结果被人举报政治不正确而被警方召去录口供,自由人凯里在自己的政论节目不忘提醒林吉祥这虽然是事实,但是不现实,还不忘调侃民主行动党不是一个被所有民族信任的政党,所以不适合说非马来人可以当首相的论述。

也就是说,当政治正确落在右翼的手上,左翼才能体会,道德绑架言论自由,一点都不好!

延伸阅读:黄奕达专栏《教主是我》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9 / 5. 评分人数: 12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黄奕达

长期接受理科训练的文艺愤青。毕业于博大环境科学研究院,自少年时期就热衷搞音乐,目前是全职舞台工作者。关心政经文教、两性课题、意识形态、人性陋习……敢怒敢言,文风带剑,江湖戏称教主。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