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某君说

你有想过自己会活到几岁吗?——长寿时代的“退休”生活

你有想过自己会活到几岁吗?

第一次和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时,话题内容很快就导向“活得越长寿,就将需要越多退休金”这件事。于是大家都不想太长命了:要是没有后代子孙赡养,长命百岁仿佛就是一场活到老、做到老的劳碌诅咒。

但如果你真的可以活到100岁呢?

从前我们的社会按照人类平均年龄和劳动能力,推断出最佳退休年龄是55岁左右。但这个“退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可以理解离开职场这回事,但我们不能从人生退休。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能活到100岁,那我们终究要思考自己退休后的50年该怎么活。

有学者推断,21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真,发展中国家也正迎面赶上。回想起我家长辈,多半都年逾80、90多岁,虽然身体机能相对退化了,但依然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甚至还可以独自一个人出国探亲——是的,这就是长寿时代。

过去那种“受教育(年轻人)—工作(成年人)—退休(老年人)”的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图片来源:Freepik)

如果我们以为长寿时代只是意味着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那我们可能就想得太简单了。

现在我们说55岁退休,财务专家为你计算你需要的退休金数额,使用的数学模型是按照人类平均年龄75岁来算。可如果你真的活到了100岁,还想过有品质的日子,个体不但手上需要有钱,企业必须重新规划员工的样态,许多社会制度也应该重新审视。

社会变迁的巨大冲击,交给政府来烦恼。而对个人来说,过去那种“受教育(年轻人)—工作(成年人)—退休(老年人)”的三阶段人生模式,已不再适用。事实上,我已经看到许多开展第二人生的实际例子。

比如我爸,60岁那年把公司卖掉,赋闲在家半年,太无聊了,他决定再创业。于是他又开了两家新公司,不同的业务,竟也做得有声有色,其中一家公司还拓展到新加坡去了。过足了创业的瘾之后,他买地种起了各种果树,养蜂,自学烹饪。最近在干嘛呢?他带着一帮朋友,每个月要不是在国内自驾游,要不就是出国旅游。

朋友的妈妈,半辈子家庭主妇。孩子都长大了,结婚生子,打拼事业。有天她经由朋友介绍,突然就飞去澳洲了,当富豪家庭的保姆,照顾刚出生的婴孩。工期半年,剩下的六个月,她就在当地结识新朋友、体验一个人的新生活,只有在农历新年才回来和自己的孩子短暂相聚。如此往复几年,澳洲也是她的家了。

50岁这个节点,将会是另一个智力和体力的黄金交叉点,让你可以用最纯熟的晶体智力开展另一个阶段的人生。(图片来源:Freepik)

另一个朋友的妈妈,也是家庭主妇,70岁开始出道当服装设计师。她从摆摊开始,后来架设网站,售卖自己手工缝制的衣服。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她的设计风格是时下年轻人最喜欢的户外山系风格,多口袋,率性;带着这样的审美来做衣服,让我觉得她整个人都充满活力。

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个最高龄的同学,39岁。他中学毕业之后,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有天突然想体验大学生生活,就自修考上了大学。其实在欧美国家,让中年人和退休人士进修的社区大学比比皆是,这样的生涯转换也是很平常的事,可在亚洲国家一直都没有完善的社会制度来支撑人们的学习之路。

我有个新加坡的朋友,年近50,在自己的老本行里干得好好的,有天突然跟我说他想当一个摇滚歌手,竟也有唱片公司帮他发专辑。中年人转换跑道唱摇滚乐,这件事本身就非常摇滚,充满了对社会既定秩序的反叛,也是对自我人生的重新梳理。

你看,用这样的态度来过生活,你就没有“退休”这件事了。婴儿潮世代那种充满安全感的生涯规划——勤勤恳恳打工30年,为以后的老年生活存下足够退休金——已经不是百岁人生世代里最稳妥的选择了。

如果用100岁来当作衡量标准,我们现在谈的“中年危机”,其实不过是另一个阶段的青少年自我认同焦虑。(图片来源:Freepik)

如果用100岁来当作衡量标准,我们现在谈的“中年危机”,其实不过是另一个阶段的青少年自我认同焦虑——欸,你的人生还很长呢,依然充满着各种机遇和可能性,你仍有尚待开发的潜能和等着你去体验的新鲜事物呢。

50岁这个节点,将会是另一个智力和体力的黄金交叉点,让你可以用最纯熟的晶体智力开展另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们不用按照父辈的人生“黄金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人生——你不用急着在22岁踏入职场、28岁前买房结婚、30岁前生孩子,更不用在60岁退休、过上帮子女带孩子的生活。

没有了“黄金时间表”的催促,我们得以不再焦虑,摆脱功利主义,而专心地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用体验的心态实实在在地过每一天的生活。你想转换跑道,你想多念一个学位,你想尝试创作,你想学钢琴或滑板,你想换个国家生活,嗯,想去就去吧,人生是一个大草原让你自由探索,不是固定往某个方向去的火车轨道呢。

延伸阅读:陈奕君专栏《某君说》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3 / 5. 评分人数: 31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奕君

野生媒体人,哲学系毕业生,策展人,脱口秀新手。正正经经做人,高高兴兴体验。每天都有很多事要思考,所以非常需要糖分。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