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树犹如此

强暴玩笑不好笑,你还记得《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吗?

2017年4月27日,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被发现在家中上吊自杀,结束了她短暂26年的生命,当时她刚出版自己首部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久。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小说封面。

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让大家讨论关于“权势性侵”的课题。小说描写了年长的补习班老师,利用自己作为师长的权势,“诱奸”班上未成年女学生。书中更是以尖锐的笔触,写出年轻少女们经历的恐惧与无助。

老师说了九个字:“不行的话,嘴巴可以吧。”

我说了五个字:“不行,我不会。”他就塞进来。那感觉像溺水。

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在阅读的过程中,明明只是平面的文字,但看在我眼里却是那么地血淋淋。眼见一个个深陷危险的少女们,却无法拯救她们。这种感觉就好像在看韩国电影《熔炉》的时候那样,我感到十分伤心、难过、绝望。

而这,也许正是作者林奕含想要我们感受到的。她曾形容过自己是个“恶意的作者”,“当你在阅读中遇到痛苦或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认为‘幸好只是一本小说’而放下它,我希望你能与思琪同情共感。”

是的,尽管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去直视,但这个世界上是有著许多恶意的事情,并且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奕含说自己是个恶意的作者,我又何尝不是一个恶意的读者呢?

写作有时并不会让你疗愈,而阅读有时候只会让你更接近痛苦本身,接近了以后你会发现你没有方法可以治愈这一个一个痛苦的房思琪。你除了跟他们一样痛苦以外,你阻止不了外面所有的狼师李国华。

但是不是因为恶意的事情很多,我们感受到了痛苦与无助,就要任由它继续发生呢?是不是痛苦我们就要俯首认罪,让这些指责与伤害顺理成章呢?我想一百年前为女权奋斗的人士不会是这样想的,更是不允许我们因为痛苦就认命的。

强暴玩笑一点也不好笑

《房思琪初恋乐园》2017年2月份出版,3月份的时候林奕含接受了台湾《女人迷》(Womany)的采访,当时她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们说出父权强暴女权、体制强暴知识,是很轻松的,太习惯讲这句话,他们不知道“强暴”这个词的重量,他们不知道有人听到这个词就会昏厥,痛苦不已、不舒服到耳聋半天,这是很危险的。我觉得没有受暴经验的人,或许能,可是你要作者我,或是思琪,说出“我小时候爱上强暴我的老师”,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林奕含留下来的这段话,现在在我耳边震耳欲聋地作响。我相信部分女生都会对“强暴”这个字眼感到不适,甚至有的还会对它感到恐慌。因为从小我们就被爱护我们的长辈告诫,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一个人落单,不要穿短裙、短裤,不然可能会被强暴。

这些带著保护意味的警戒,在尚未了解强暴到底是什么的年龄中,它早就幻作了恐怖的怪兽,豢养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中。

于是孩子们惶惶度日,总在想强暴到底是什么?它让人联想到月黑风高的夜色,窄小偏僻的后巷或草丛,联想到落单的女子与她那不符合社会规格长度的裙子……但后来你会发现强暴这字眼,还会化作不同的方式出现,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变成一种玩笑,或一种威胁,叫你闭嘴,而你是防不胜防的。

日前(4月24日),一名马来女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控诉学校男老师在体育课的时候,开了个有关强暴的玩笑。现年17岁的马来女学生艾因表示,男老师在课堂上开玩笑说“如果要强暴某人,那么就不要强暴18岁以下的,而是强暴18岁以上的。”因为法律较为保护未成年人。

艾因将这件事情放上网之后得到许多人的声援,认为已经21世纪了,竟然还有老师在课堂上开强暴的玩笑。但同时艾因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在她寻求校内辅导老师的协助不果后,艾因25日在父亲的陪同下到警局报案,该名男老师也因此被警方传召到警局录口供。

事情不只如此,艾因报案后,还收到了同校男同学扬言要强暴她的恐吓。她因此而吓哭了,但依然坚强地表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男生存在,使得我必须继续抗争下去。”

不管是当时开强暴玩笑的老师,还是觉得这个玩笑好笑的班上的男同学们,更或者是这名用强暴来恐吓他人的男同学,在他们的眼中强暴到底是什么,可以如此轻易开口,或戏谑或恐吓地利用它呢?

这些把强暴当玩笑的人,也许是无法理解强暴的重量,无法理解强暴是犯罪,是在违反个人意愿之下,摧毁一个人的身体与心理防备,这样的举动会为一个人带来多深沉,多长久的伤害。

示意图。(图片来源:Pixabay)

但也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理解。理解到强暴的威力,理解到社会长期教导女性要时时提防被强暴的威胁。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拥有某种强而有力的先天优势,允许他们以此去碾压他人。

当然在这情况中,原因也未必是后者。他们也许真的是不知道这些言行本身能带来的伤害,也觉得不过是一句玩笑话。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轻视这些言论,轻视它所带来的危害。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

在这个过程中,艾因的父亲赛夫一直陪伴著她。父亲陪她去报案,面对所有的质疑与批评。在艾因接到男同学的强暴恐吓之后,他们再度到警局报案。眼见女儿承受如此大的舆论压力,作为父亲他也很难过,但还是希望女儿能够坚强度过这段日子。同时他也呼吁大众正视眼下青少年正面对的各种问题。

(图片来源:截图自爱因父亲赛夫(Saiful Nizam)个人面子书)

在这篇帖文中,他也分享了在到警局报案后,他与恐吓艾因那名男同学的家人见面。男同学的父母和姐姐都对他会对女同学发出强暴恐吓的行径感到十分惊讶,赛夫理解天底下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教养出来的子女,会如此口出狂言。他说根据他和这家人的谈话,他感觉到男同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到底是什么导致他会做出以强暴来恐吓女同学的行为呢?

赛夫认为原因很多,其中很有可能是受到身边的人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学校与老师。

导致这名男同学以强暴来恐吓女生的原因,也许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因素。透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普遍上性教育知识偏低,与强暴文化的问题。强暴是施暴者个人的犯罪,但强暴文化却是整个社会都需要负责的。

这里分享美国人类学家Cathy Winkler在遭受性侵之后的自述,她在文章〈强暴是社会性谋杀〉中写道:“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我们经常倡议,性教育要从小就培养起来。但我们常常忘了,我们在要求要让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时候,我们身边却多得是对性、对性别的认识普遍低弱的大人们。

需要接受性教育的不只是孩子和青少年,还有我们身边的大人们。(图片来源:Pixabay)

就像是艾因揭发老师开的强暴玩笑那样,该名教师还说了类似“男子被强暴了通常不会报案,因为男生会觉得很享受”这样充满争议性的言论。

这涉及的是一个社会对性、对性别的迷思,总是假定强暴案的受害者都是女性,施暴方肯定是男性。这同时也延伸出更多看似合理,但实在非常荒唐的迷思,如在强暴的剧情中,女性受害是“吃亏的”,但如果换作是男性被强暴就是“赚到了”。似乎在性暴力面前,男性无论如何,都是全然的受益者。

这种说法让许多男性受害者害怕社会的舆论与嘲笑,导致原本就十分担心舆论压力,不敢挺身而出的强暴案受害者们,男性受害者相较女性更害怕把自己的遭遇说出口。

也许事件中的男同学、男老师都是不以为意的,但不意味著我们就应该把这件事情当作一般玩笑,息事宁人就算了。我们不能如此,是因为强暴是有重量的。每一次当我们轻视强暴,轻视性别歧视的言论,把它们视为不打紧的笑话,我们就是在忽视受伤害的群体,还把属于他们的话语权让渡出去,让渡给那些觉得拿他们来当笑话也无伤大雅的群众。

每一次我们轻视强暴的重量,都是在助长强暴文化成为社会常态。

Stop normalizing rape culture.

你也可以看:

延伸阅读:伊藤树专栏《树犹如此》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35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伊藤树

自由撰稿人。喜欢阅读,喜欢听故事,也觉得世间万事万物,皆意有所指。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