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树犹如此

回想2000年香港流行曲,你还记得那些年度之歌吗?

最近和朋友聊起了“久违的”香港音乐,说说我们最近在听哪些香港歌手的歌。会用“久违”来形容,是因为细想起来,我似乎再也叫不出香港主流歌手们最新的作品了。

这现象是从2019年那场抗争之后开始的吗?难道我是因为歌手们表态或不表态,而决定不再听他们的作品吗?其实不是的,我回想起来,我在那更早之前就没有再继续追香港主流歌手的新作品了。

言及主流就意味着它们庸俗吗?也未必,我想差不多80后90后,生活在粤语环境中的朋友,大概童年和青春期都受香港文化浸润。我们看香港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对那个时代的香港主流歌手,像陈奕迅、容祖儿、谢安琪、古巨基、侧田更是不会陌生。电视那时常常播《叱咤乐坛》,颁发的十大金曲中,十首歌里面至少有五六首我们都会唱。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06年的〈富士山下〉。林夕的词、泽日生的曲、陈奕迅演唱的黄金组合,当时电视、电台,或出入商场、夜市,大街小巷只要是有在播歌的地方都会听到〈富士山下〉。

〈富士山下〉和许多情歌一样,都是在诉说一则爱别离之苦的故事。这主题已经被描写太多次,到底要怎么写才能突破重围,是许多创作者要面对的问题。林夕在歌词中堆叠许多佛教意象,如“前尘”、“随缘”、“火化”,通篇文字着重营造雨雪纷飞的湿冷氛围,再以一件陈年风褛贯穿头尾,象征保暖的外套更似主角赠予前任的祝福,希望她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脱。

但其实〈富士山下〉歌词意境再美,对我来说也不是林夕,这位现代词神写得最好的作品。而且对当时才11岁的我来说,肯定也没有听明白曲中意思,但却依然非常喜欢。我想当时那么多人喜欢这首歌,不是因为所有人都捕捉到词中深埋的隐喻与象征意义。甚至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歌词也有不同版本的出入,像是歌曲中的“连调了职也不怕”,有时候会被写成“连掉了迹也不怕”。

这无阻大家热爱〈富士山下〉,每每泽日生编写的钢琴前奏响起,大家都会秒懂这就是〈富士山下〉,不会有错。这就是流行曲的魅力,不管大家听懂没有,它都承载了一代人的喜好与情绪,也曾呼唤过谁人内心那座雪山内,经年累月都没有忘记的爱人与回忆⋯⋯

在我成长的环境中,对香港流行音乐的关注,虽然未至于到最即时的,但绝对不会到叫不出歌手或歌名的地步。可是时至今日,在朋友的提醒间我才恍然大悟,现在还真的想不起来,最近香港流行乐坛还有谁?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手们最近都在唱什么歌?

除了偶尔在电视听到港剧片头曲、片尾曲之外,竟然连旋律都想不起来。这不禁就让我想起了谢安琪2009年推出的〈年度之歌〉。

“全年度有几多首歌/给天天地播/给你最愉快的消磨/流行是一首窝心的歌/突然说过就过”

在YouTube上听旧歌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留言“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以前对流行乐纯粹觉得好听、喜欢,现在惊觉那些流行过的音乐,就如青葱岁月一样,突然间说过去就过去了。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劲歌金曲和那些歌手,随着青春逝去,如今他们在哪里,而我们还记得他们吗?

那些你曾经陪伴过你的歌和歌手,你还记得他们吗?(照片来源:Pixabay)

真正对一些香港乐坛主流歌手,从从前的熟悉,到现在的失去兴趣,可能是从大学期间开始的。住在外头没有电视,自然接触主流文化的机会减少了。那阵子反而开始听在网络上流传来流传去的独立音乐。

听这些独立音乐人的作品,见识到他们的音乐态度、现场演出能力之后,我也默默更换了歌单。我感受到这些独立音乐人同样有才华,而同时曾经的主流歌手们有的逐渐失去个人特色,上综艺演出也是朝着“卖情怀”的姿态展现现在的自己。我是这样慢慢开始对他们失去兴趣。

现在我能叫得出来,香港乐坛的音乐人早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反而是My Little Airport、林家谦、Serrini、鸡蛋蒸肉饼等等。这些音乐人没有巨星光环,也没有到让我为之疯狂的程度,但其实时代已经转变。在这个时代观众可能已经不需要所谓的“巨星”、“明星”了。

前阵子读到Serrini跟《南华早报》做的访问,她提到一个我也很认同的现象,现代观众不会再因为一个名字而买账,他们更倾向于谁有好的作品就听谁的。现代的观众更多元,他们有更多自主和选择的权利,所以知名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的作品好听,我就喜欢听你的作品。”

但话说回来,对曾经的粉丝来说,那些已经失去魅力的主流歌手,其实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他们都只是在适应自己的环境,用自己的方式经营自己想要的事业,而粉丝们也有自己该有的成长。

就如〈年度之歌〉里面写道的:“谁曾是你这一首歌/你记不清楚/我看着你离座/真高兴给你爱护过/根本你不欠我什么”

歌手有自己的成长,粉丝也是。(照片来源:Pixabay)

我们透过这些音乐作品占据过一段光阴,但我们和这些歌曲或许注定是两条相交线。我们曾经交汇,感受过歌手、作词人、作曲人在作品中带给我们的悸动之后,会朝着自己该有的方向发展。

这只是发展的规律,歌手们并没有欠我们什么。毕竟要打造什么样的形象,交出什么样的作品,这些都是由他们自己去决定的。当然同时,观众买不买帐同样也是观众自己去决定的。

延伸阅读:  伊藤树《树犹如此》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伊藤树

自由撰稿人。喜欢阅读,喜欢听故事,也觉得世间万事万物,皆意有所指。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