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正言不讳

不给父母生活费也没有关系

毕业近一年,越来越多朋友也步入职场。离开学校,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大家开始思考每个月要给多少家用。有朋友就问我,平时有没有给父母生活费?要给多少才合理?

我表示,我不知道,因为我出来工作快一年了,完全没有上缴过任何钱,只是逢年过节会请他们吃个大餐。听到我的回复,朋友显得有些惊讶,因为其他朋友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家用。我笑了笑说,我没有向他们伸手要钱,已经很好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我认为,给不给父母家用是个人选择,量力而为才是最重要。在不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且还有余力的情况下,你还是可以适当地给父母一些生活费。但是,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不必硬着头皮给父母家用,不需要急于证明自己的财力。你应该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有多余的钱可以拿去增进自己或者是储蓄。

在大城市生活,每个月的薪水扣除房租、生活费和交通费就所剩无几,要储蓄都没有办法了,现在还要给父母家用。剩余的钱真的足以维持生活品质吗?

比起孝顺父母,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照顾好自己,才来考虑他们。如果自己都过不好了,又怎么能照顾别人?毕竟,你先是自己,然后才是他们的孩子。

(图片来源:pixabay)

朋友说他和我不一样,我是在外租屋,但是他住在家里。他省下了房租、水电费、网络费,在家里也可以直接解决三餐。他认为他必须给家用,我也认同他应该分摊家里的开销。他所省下的那些钱正好可以拿来给家用。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开明的父母,有给不给家用的选择权。但有些父母就像吸血鬼,一味地向子女索取回报,恨不得在孩子踏入社会后吸光他们的血汗钱。也有父母会以“替你保管”、“帮你存钱”为由,要求孩子上缴薪水的一部分。

我想,给父母家用,应该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被勒索,生活费并不是勒索费。不是“一定”得给父母家用,应该是孩子们“自愿”给父母生活费。

有人说,父母把你养得这么大,我们必须心怀感激,而给家用是一份心意,数目的多寡并不重要。

孝顺并没有所谓的标准,也不应该局限于金钱上。每个人的薪资不一样,家庭状况不同,生活上的照顾和日常的关心也是孝顺。不给家用不代表不孝顺,可能他们也只是在努力生活。珍爱自己,努力过日子,不让父母担心,这也是孝顺。

(图片来源:pixabay)

父母决定生下孩子、教育孩子、养育孩子,应该是为了爱,不是为了养老。有些父母觉得自己过去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所以决定在晚年生活从孩子身上拿回报酬。但是,孩子没有欠你什么,当初是你要生要养的啊。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规划,未来也会组织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给父母家用并不是件坏事,前提是你有能力,你也甘愿。

延伸阅读:郑颖专栏《正言不讳》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3.8 / 5. 评分人数: 5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郑颖

拉曼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出生在吉打一个小城镇日得拉。

我有话说
2 条评论
  1. 我希望当你年老时,还能坚持着这样的标准来对你的儿女。尤其是你那句:“孩子没有欠你什么,当初是你要生要养的啊。”最后,如果你父母看了你的这篇文章后,能够一笑置之,那他们真是有福之人。

  2. 郑颖小姐,你来自小城镇,毕业后留在城市生活,你喜欢、很享受大城市五光十色的生活,是吧?
    阅读了你的“不给家用也没关系”的文章,感觉你是一位幸运的女生。你的父母有能力养老,不需要你上缴/牺牲你口中所谓的“生活品质”的丁点家用。对于全篇文章你的思维矛盾,一即想标榜自己本是孝女,二却迫不及待撇清父母与子女的真正关系。我庆幸也感恩拥有两位懂得饮水思源、三观正的90后儿子。希望你能趁早领悟到“养儿方知父母恩”,祝福你。
    (来自一位母亲兼国中华文老师)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