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法医笔记

法医科普:用水泥“藏”尸,遗体会腐败吗?死因还找得出来吗?

巴生近期发生了一宗轰动全城的“水泥藏尸案”。案件正在调查当中,从目前掌握到的资讯来看,死者是一名30岁的印度籍女性,死因是颈部受到压迫导致窒息死亡。死者相信是遭人杀害后,放入浴室里的水池,罪犯再用水泥将水池密封起来,企图掩盖罪行。

解剖已经完成,警方也逮捕了数位人士,相信案件就快水落石出。雪州总警长拿督胡申日前透露,调查发现死者与其中一名嫌犯是情侣关系。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用水泥“藏“尸,遗体会腐败吗?在还没进一步解说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大家必须先明白,当一个人去世后,腐败是如何造成的呢?

一具遗体的腐败过程,其实是源自于人体肠胃里面的细菌和消化酶(enzyme),也就是说,即便遗体周围被水泥包覆,腐败仍会发生。一般来说,死亡24小时后,遗体的右腹下角位置会出现绿斑,那是盲肠位置;盲肠最靠近肚皮,人一旦去世后,盲肠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将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分解成硫血红蛋白,而硫血红蛋白会把盲肠周围的细胞组织染成绿色,形成绿斑。之后,绿斑便会在整个腹部形成。

细菌随后也会进入血管,导致腐败血管网(marbling)的现象。接着,快速繁殖的细菌会产生气体,气体在遗体内不断增加,促使遗体肿胀,尸水从鼻孔与嘴巴流出。

上述皆为遗体腐败现象,即使是水泥藏尸案也同样会发生。然而,基于“水泥藏尸”的地点属于封闭环境,没有了外围因素,如苍蝇产卵、蛆等等,遗体腐败的过程确实会比一般情况缓慢许多。

巴生近期发生了一宗轰动全城的“水泥藏尸案” ,案件正在调查当中。(图片来源:网络)

既然遗体还是会腐败,那么已经腐败两年的遗体,是否还可以找出死因?

从这宗“水泥藏尸案”来看,遗体是先被人放入水池里,然后顶部被一层厚厚的水泥封死。水池是一个潮湿的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长期处在潮湿环境或浸泡在水里的遗体,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答案是:遗体会蜡化(adipocere)。

蜡化是一种遗体腐化的现象。

脂肪蜡,是由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水解成甘油(glycerine)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形成的脂肪组织分解的产物。各种细菌,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会产生卵磷脂酶(lecithinase enzyme),促进脂肪蜡的形成。

脂肪蜡是一种灰白色的蜡状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脂肪酸结晶时,会形成一种易碎的固体,导致受影响的身体部位凝固。

长期处在潮湿环境或浸泡在水里的遗体,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答案是:遗体会蜡化。(图片来源:Unsplash)

依据马来西亚天气,要等到人去世后的两个星期,脂肪蜡才会形成。最初几个月,脂肪蜡质地柔软、呈黄色,像是人造奶油的稠度(margarine type consistency)。几个月后,甚至超过一年,脂肪蜡就会变得干燥,呈白色、白垩状,像粉笔一样容易折断。

蜡化的遗体,在解剖学里具有特别的意义。脂肪蜡基本上有两个用途,第一是协助遗体身份识别,第二是保护伤痕。

脂肪蜡质地坚固,尽管变形,但它仍可以保留到面部基本特征,以作为遗体身份识别;至于伤痕,包括子弹孔都能被保存下来,以便让法医进行检查。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这宗水泥藏尸案里,即便死者已经去世两年,但法医仍然能够凭着遗体颈部外表伤痕和内部损伤,找出死因。

当掌握了明确死因,接下来,就要靠警方找出死者的身份,同时追踪两位外籍嫌犯。一旦两位嫌犯被逮捕,死亡背后的真相就会慢慢浮现,期待真相水落石出的一天!

延伸阅读:陈然致专栏《法医笔记》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8 / 5. 评分人数: 24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然致

目前是双溪毛糯医院法医部的法医,也是三间大学的法医学客座讲师。在法医部工作超过十年。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