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科谱时代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法则

前几天,和160多位中学生做了一场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互联网的前世今生》;该演讲概括介绍了从1994年到2019年,这25年来互联网的整个发展,其中包括GAFAM和BATH的崛起,以及这些科技大厂的所作所为如何影响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演讲结束后,有一个同学发问:“请问你认为这些科技公司要如何在用户数据隐私方面负上社会责任? ”

我看到这个问题时非常感动。

这群中学生是某程式设计比赛的参赛者,生于2003年至2008年,他们是绝对的数码原住民(Digital Native),从小和数码产品一起长大,时常打game、在Discord和同好交流、上YouTube”大学“、应该也会玩TikTok(要不然TikTok也不会这么快在马来西亚的用户超过一千万人了)……

我感动的原因是,这些年轻的数码原住民,在忙于功课、gaming和开发程序之外,也开始关心和数码与科技息息相关的事情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年轻如数码原住民,还是属于中、老年人的数码移民(Digital Immigrant) ,在大量使用科技和数码产品的当儿,都应该关心与它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因为数码和科技已经和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了。

也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建立和信守某些使用互联网的“条款”,让我们在数码世界穿梭,这些“条款”除了可以保护我们自己之外,也让我们的数码世界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我把它们叫做“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法则”。 

以下是我“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法则”的几个例子:

(1)你的数据很值钱

如果我接到某公司打电话来告诉我说通过我的朋友的推荐,他们拿到了我的联络电话,在他们开始推荐产品之前,我通常会先问:“请问是我的哪位朋友把我的电话号码给你们的?”99%他们没有办法提供名字给你。之后,我都会打蛇随棍上的“教育”他们说:“你知道国内有个人数据隐私法的设立,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以免不法商家通过非正当手法拿到数据,并且应用在商业上吗……”

通常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对方就盖电话了。我这样做已经好几年了,主要是希望通过这几分钟的“沟通”,让这些商家们知道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都知晓自己的基本权利,也明白自己的数据很值钱。我希望读者从今以后都尽一分力,去“教育”这些商家们:“我的数据我拥有,是我说了算!”

(2)社交媒体的profile照片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都相当活跃,也时常收到朋友/网友们的加友邀请。其中一个让我接受加友邀请的“基本要求”,是对方得放上一张让我知道他/她是谁的照片。都说了,是社交媒体,其中一个基本信条,就是要公平。尤其是如果我们不相识的话,你完全不让我看到你是谁,又怎么可以要求我接受你的交友邀请呢?

(3)对付Spammer的方法

最近时常在WhatsApp收到这样的信息:

为了保护spammer的”隐私”,特把对方号码遮蔽。 (图片来源:作者)

不管是在WhatsApp还是电郵,绝对不需要回复,你只需要“精准”的做一件事:Block!

(4)在社交媒体分享好文

在社交媒体上和同好分享好文章是好事。不管是分享链接还是全文,都没问题,但是,分享全文时务必在贴文开头处(不是文末)注明原文题目和作者身份,这才不会让人有发贴者即是作者的错觉,这是对原作者的基本尊重——除非,那是你自己写的。在某些情况下,因为怕原文被“消失”,所以截图下来分享和保存,其实也不为过,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和作者,那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我很喜欢一本小书《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此书的宣传这样描述这本书,说它是”漫长人生旅途中必备的指引地图,反覆多看个几遍,让它成为你的护身符”。

此书的宣传这样描述这本书,说它是”漫长人生旅途中必备的指引地图,反覆多看个几遍,让它成为你的护身符”。(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几则“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法则”,希望对你有用,也希望它们可以是一个开始,帮助你建构自己在互联网穿梭时的指引地图。

让我们一起努力,建构一个美好的互联网世界。

延伸阅读:孙德俊专栏《科谱时代》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5 / 5. 评分人数: 2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孙德俊

营销科技公司Antsomi联合创始人,两届马来西亚数码协会主席、互联网专业、科技评论、多个数码与科技论坛的讲者;著有《AI时代2053》、《数码时代:48个生存基本法》。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