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美食实习生

濑粉与老鼠粉,傻傻分不清楚

短短两头尖的老鼠粉和白色长条的濑粉,各有风味,但两者常被混为一谈。在我家乡芙蓉的大巴刹,有两家知名的肉碎老鼠粉和肉碎濑粉,用的同是长长的白色粉条,让我从小傻傻分不清楚。

出外用餐时,我想点两头尖的老鼠粉,常常有些店家送上濑粉,硬说这就是老鼠粉。

米浆通过小孔“濑”到热水煮熟定型,成为一条条濑粉。(图片来源:星洲日报)

来到怡保,有些店家的老鼠粉是两头尖尖,有些老鼠粉却长得和濑粉一模一样,让我彻底搞混,但一直没有人能说得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直到深入了解濑粉和老鼠粉最原始的制作过程,才知道两者之间的分别。

手工濑粉色泽雪白,细长的粉条远比老鼠粉长得多。(图片来源:由作者提供)

霹州小镇务边以“四会濑粉”为代表性美食,当地早年盛产锡矿,吸引许多原籍广东四会的华人来此定居,也把老乡的传统美食带过来。

传承四代60多年的务边新咖啡山新村“大明四会濑粉”,是少数保持传统制粉方法的老字号。

35岁的第四代东主莫沛政说,濑粉的制作工序繁杂,四会人的习俗原本在过年过节的大日子才制濑粉。

他从17岁开始学做濑粉,凌晨3时便起床先以木桩把米捣成粉,筛匀后再加入适量生粉,一面倒入滚烫的热水、一面搓成粉团。

这个过程尤如修练“铁砂掌”,徒手把热腾腾的米粉搓成有弹性的半熟粉团,再加水调成浓稠的米浆,倒入特制漏斗型容器,让米浆通过下方的小孔流到沸水锅,迅速煮熟定型。

洪毓腾施展“铁掌功”按压米粉团,通过筛盘的小孔挤出老鼠粉条。(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广东人把这个动作称为“濑”,须运用巧劲和掌控速度,粉条细长而不断,烫煮的时间也要刚好,不熟容易断开糊掉,过熟则失去软绵口感。

最大的秘诀是米粉和薯粉的比例,太少薯粉不能成型,太多薯粉则口感不够滑嫰,失去米香。

老鼠粉落入沸水锅煮熟后,还要“过河冷”以增加弹性。(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莫沛政于10年前引进机械和设厂,部分工序改为机械化,如研磨米粉、制粉团等,但筛粉和濑出粉条的工序仍要人手把关,无法以机器取代。

手工制的濑粉色泽雪白绵密,入口软滑弹口不黏牙,带有米香,最适合配江鱼仔清汤,并且一定要加入芝麻增香,才是正宗的四会濑粉。

手工濑粉软滑弹口,带有米香。(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至于老鼠粉源自客家人的老鼠粄,又称米筛目或米苔目,手工制作的老鼠粉外形和口味,与市面常见的老鼠粉完全不一样。

霹州金宝、督亚冷、布先和玲珑多个乡镇,仍有小贩在家手工制粉,布先喜洲新村的“阿秀老鼠粉”第三代东主洪毓腾,从父母手中接过棒子,迄今仍亲手以传统方法制粉。

原料不能用吸水性较低的新米,否则成品易断裂,先把旧米先浸泡数小时,才开始磨米和蒸软,搓成绵软的粉团,趁热在布满小孔的筛盘徒手挤压,粉条落入热水中煮熟,迅速放入冰水“过冷河”,增添弹性。

市面上一些濑粉晶莹透光,卖相好看,但是淡而无味如嚼塑胶。(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手工老鼠粉的粉条长短不一,手劲较大可挤出两三尺的粉条,大多只有短短一两吋。色泽雪白,吃起来较绵软,客家人不用筷子,直接用匙勺把粉条送入口中。

手工濑粉和老鼠粉的成品几乎毫无分别,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制作的手法,一个用“濑字诀”,一个是“铁掌功”。

传统的濑粉和老鼠粉看起来较粗糙,讲究有米香和营养高,吃得更饱足。

市面常见的老鼠粉短身两头尖,韧性较高,可以乾炒,手工老鼠粉只适合清汤或乾捞。(图片来源:由作者提供)

工厂制的老鼠粉色泽晶莹,形状肥短两头尖,精致好看又弹牙,价格便宜,因而广受欢迎。

一般濑粉也是晶莹透光,这是因为它加入较高比例的生粉增加韧度,但吃起来韧实生硬、淡而无味,行内称为“叻沙粉”。

吃过那口用心制作的好滋味就回不了头,不想再吃工厂货。只是,手工制粉过程太辛苦,再过一些年终会被淘汰消失,往后只能回味。

延伸阅读:戴志强专栏《美食实习生》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9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戴志强

前半生囫囵吞枣,食不知其味;下半生细嚼慢嚥,食不厌其精。现为饮食文章的写作实习生。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