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食字有味

《燕食记》里的食趣

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明末清初的《广东新语》里道:“天下所有食货,粤地几尽有之,粤地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由此已可反映出数百年前岭南地区烹调食材涵盖范围之广。

我们常说广东人总是口不离“食”,粤俚“揾食”说的是“谋生计”,将“民以食为天”贯彻始终,见乎于日常肌理中。

在这一本耗时5年书写的长篇小说中,葛亮通过同钦楼退休主厨荣贻生师傅的传奇身世,以及其徒弟与岭南饮食文化相关的故事,有力且生动地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

本地书店能找到简体和繁体两个版本,背景是作者葛亮本人。(图片来源:作者)

对于不熟悉岭南饮食文化的读者,此书既有对莲蓉月饼、核桃酥、皮蛋酥等礼饼,如八仙赏月、莲蓉班戟、鸳鸯月饼、鲍燕素斋、般若素筵、鹤舞白川、牡丹菊脯、雪意连天、紫竹莲池、熔金煮玉、水晶生煎、鸡子锅炸、红焖山瑞、菊花鲈鱼、太史豆腐、泮塘五秀、糟白咸鱼、双冬火腩等等独创性食物的书写,亦精彩至极。

又彷彿走进广州的得月阁、香港的同钦楼、澳门的颐和、上海的瑞香、杭州的嘉裕内吃着不同地域的菜式,没见识过上世纪茶楼的盛景?就想像身在清晨的茶楼里,茶博士在人声鼎沸中炫技,以“仙人过桥”“二龙戏珠”“雪花盖顶”或是“海底捞月”,将滚烫的开水准确冲入茶杯;来客在一片氤氲中叹茶,有了“一盅”,少不得再来“两件”点心。

再想像双蓉月饼,每年只做一千多个,奇货可居一饼难求,尝过它的人足以留下永久的味觉烙印,而荣师傅说:“要打好莲蓉,最重要的不是挑出莲心,而是一个’熬‘字”,他自小经历世道的难,熬了半生而成就手上的莲蓉馅,故事尤其动人。

小说里有各种菜式的做法,阅读过程也是一页页的寻味记。(图片来源:作者)

打月饼,“饼皮八钱,馅料四两二,皮薄馅靓。多了少了都不对,这是老祖宗的规矩”,伍仁月饼,料只能备一次,五仁是合桃、榄仁、瓜子、芝麻和杏仁,由不得之后再添水加粉,有着“一次错,成炉废”的倔强,小徒弟做废一炉成了“掟死狗”的月饼,只能自己啃下去好长记性。

就传承二字,荣师傅那一句:“我这个人,怕输赢,我传给一个人,就输不得”,即可见其风骨和坚持。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中有一本百年历史老食谱,记录1900年代吉隆坡一带粤式酒楼的老菜,资料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正好也写有伍仁月饼,谈到说如今市面上要找有榄仁的月饼,竟已难寻。在物泽丰裕的年代里,我们却也吃不到从前的味道了。

1920年代食谱中有五仁月饼制作食谱,如今市面上要找有榄仁的月饼却已非常困难。图为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藏书。(图片来源:作者)
本地一本1920年代食谱中,也记载多种老饼制作。图为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藏书。(图片来源:作者)

书中有一道“黄金煎堆”,一般白案师傅会以空心煎堆炫技,荣师傅的大煎堆举起一摇,竟是崆峒作响,用刀切开,原来大煎堆里还有一个煎堆,上面覆了一层黑芝麻,同样浑圆;再切开,里面竟然还有一个,滚满青红丝。切到最后一个,打开,里面是蜂蜜枣蓉流心,淌出来,是一股浓香。拳头大的一团渐次炸开,各层竟可毫不粘连,如俄罗斯套娃般各有其妙。

后来,有幸见得作者本人,谈起黄金煎堆,他说是想像出来的,虽解了疑惑,却也为这想像折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书中不仅聚焦工匠精神薪火相承,亦是传统技艺经千百年的积累,集腋成裘、水滴石穿。

看书时是在享受美食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亦打开一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窗户,滋味间令人深思探索。

书名:《燕食记》
作者:葛亮
出版:2023年1月
出版社:台湾麦田
内容简介: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延伸阅读:马拉妹专栏《食字有味》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4 / 5. 评分人数: 7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马拉妹

媒体人,在纸媒工作20余年,奉承〝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修行之道,惟读书孜孜不倦。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