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食字有味

与新加坡美食相遇

网上总有许多好事之徒,爱来一句:“用一句话惹毛马来西亚人”,拍摄马新两地同款食物的差别,主题导向想当然耳是说自家的最好;因为我们可以取笑任何一个州属的食物,但只要对上新加坡,就得同仇敌忾。

马新两国的人民,经常以食物作为不同族群的凝聚力,甚至是国家、民族的象征,与国家和官方所选择的不尽相同。

不同的篇章记录着各种美食。(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前不久肉骨茶究竟是否应列为大马传统美食,成为议论焦点。肉骨茶是大马道地华人美食之一,也是外国观光客慕名品尝或Youtuber宣传打卡焦点。截至2023年,根据国家遗产法,有多达213种的各州和各种族传统食品被认可为国家遗产,肉骨茶则未列其中。

有人指申遗也能避免“邻国”也去申遗,想想过往新加坡鱼生、海南鸡饭申遗所引发的两地口水战,也不免失笑。

看书感受新加坡的烟火气(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马新两国皆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很多时候,都是特定饮食方可满足大众的味蕾,甚至被视为本土社会的共同味觉记忆。许多食物,经受不同地区的不同族群长时间接受,都成为一种在地化后的综合成品,肉骨茶如是,海南鸡饭也如是。

《食遇》里,作者叶孝忠是这么说的:“不同版本的美食,正如失散各地,同父异母的兄弟,相见也能认得那轮廓,但都早已经长成自己独特的样子。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会不会更容易欣赏他们的不同?而不是他们出生在那里呢?”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人坐在一起,谈论食物最容易伤感情;偏偏马新那么近,许多事故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在哪里长大,就会觉得哪里的食物天下第一。新加坡人认为,新加坡的食物最好吃,马来西亚人可能认为马来西亚风味更好,中国人刚来新加坡,也肯定吃不惯本地黑乎乎的食物,这很正常,陪着你长大的美食,才是最打动人的。”

肉脞面的篇章有多家小店介绍。(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叶孝忠希望《食遇》引起新加坡人的共鸣,也让其他文化中的人更了解新加坡。

对于海南鸡饭,新加坡人基本上早已跟日常生活分不开来,可以制成汉堡、雪糕、茶品等,可谓爱得深沉,反观马来西亚,我们有为那一道美食做足功课,加以推广?想想,应该就是椰浆饭吧。

海南鸡饭丰俭由人,书里介绍皆为小店和摊贩。(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许多美食不仅仅是一道美味,也是百年来华人远走南洋并发展壮大的见证,同时更是在马新这两个多元国家,华人饮食本土化的代表性缩影。

我跟叶孝忠谈过许多书中所载的食物,我说我特别喜欢新加坡的肉脞面(Bak Chor Mee),本地人会理解为肉碎面,新加坡版本加醋、酱青等调味,就是不同。

我们都认为,美食不应被局限,一旦设限,反而限制了发展,倒不如以开放态度打破种种限制,本该千变万化的,就不必划地自限。

去到新加坡吃什么?此书有很多答案。(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们总针对你的我的谁更好争论不休,一个国家若“以国为本“作为出发点去申遗,其实并没有错,证明他们有能力去扶持和推广,不是空喊这个是我的而又没有作为,但若限制美食仅属于一个区域或一个籍贯,在如今百花齐放的年代,已是很狭窄的做法。

了解邻国的饮食文化,欣赏彼此“相同又不同”的特性,别被轻易“辣㷫火头”,找吃的乐趣一定更大!

书名:《食遇》
作者:叶孝忠
出版人:叶孝忠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封面故事:若你在疫情期间也在新加坡生活,对于封面色彩斑斓的圆形贴纸肯定印象深刻,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或许我也没那么多机会和本地美食相遇。

延伸阅读:马拉妹专栏《食字有味》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访问》立场;本文乃原创内容,版权属《访问》所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若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与链接。
分享文章

您觉得这篇文如何?

评级 4.5 / 5. 评分人数: 13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的话

请订阅我们的频道

请告知我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马拉妹

媒体人,在纸媒工作20余年,奉承〝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修行之道,惟读书孜孜不倦。

我有话说
加入会员追踪您喜欢的作者,
或收藏文章稍后阅读